天天看點

他是精忠報國的名臣,是文官出身,卻偏愛兵法之事

在明朝時期,朝廷命官中有着許多好的官員,例如三楊輔政官員,幫助打理明朝朝政那是井井有條。而首輔大人張居正對大明事業也是嘔心瀝血,可是在明朝還有一名官員,他剛正不阿,對大明事業已經到達忘我報國的程度,這名官員就是

劉大夏

。這名官員名号雖然沒有那麼響亮,可是他卻是明朝史上的一等一的好官,劉大夏從小就博覽群書,在天順時期,劉大夏憑借着自己的學識考取了鄉試第一的頭銜。

他是精忠報國的名臣,是文官出身,卻偏愛兵法之事

劉大夏又經過了五年的努力,他終于考中了進士。劉大夏雖然是文官出身,可是他從小就對兵法有着濃厚的興趣。劉大夏本來被朝廷選留任翰林院,可是劉大夏卻選擇了出任兵部。劉大夏拜讀過古往今來的兵法,是以他通曉兵部的工作運轉,很快劉大夏就對自己工作上手,而且他表現得十分出色。一下子,劉大夏就被提撥為方司郎中,成為兵部尚書餘子俊的左右手。當年兵部收藏着全國各地的軍事地圖,而且兵部還在地圖上标了大明軍隊駐防的地點友善一旦有戰事可以調兵遣将。

汪直好大喜功,他聽聞黎灏被寮國所擊敗,他想趁此機會攻打黎灏,是以他向皇帝提出要調取安南地區的地圖。大明王朝安南地區一直處于動蕩不安的局勢,如果能夠取下黎灏确實是對局勢很有利。可是掌管文書的劉大夏卻一直不肯交出安南地圖,後來劉大夏告訴兵部尚書,如果安南地區戰事一開,那麼大明全國将再一次陷入戰亂,在劉大夏的提醒下餘子俊終于醒悟,是以他也不肯交出地圖。

他是精忠報國的名臣,是文官出身,卻偏愛兵法之事

後宮宦官阿九的哥哥在京城出任衛兵,但因為犯錯事情被劉大夏責罰,是以宦官阿九對劉大夏一直懷恨在心。他先後多次向憲宗皇帝彈劾劉大夏,是以皇帝讓東廠的鷹犬對劉大夏進行訊問,可是東廠的錦衣衛都未能從劉大夏口中得出罪行,最終劉大夏隻是因為越權而被杖打二十。劉大夏與宦官之間的争奪從此拉開序幕,劉大夏後來被改任為廣東布政司,劉大夏在廣東省任職期間帶兵清剿山匪。

弘治六年,黃河發生決口,在吏部尚書的推薦下劉大夏改任為右副都禦史,并且前往決口地區治理水災。汛期過後,劉大夏還命人修建決口,排查周邊的水壩,防止水災再一次發生。後來劉大夏被提撥為兵部尚書,這一職務雖然是劉大夏夢寐以求的,但是年邁的他卻覺得自己已經有心無力,是以他多次推辭,可是最終他還是接受了這個職務。有一次,大同發生小型的戰役,孝宗皇帝在宦官的慫恿下,打算帶兵出征,可是卻被内閣官員勸住,後來孝宗皇帝傳喚劉大夏,并且問他對此事的看法。劉大夏向孝宗皇帝分析了當朝與朱棣時期局勢的差别,軍力與外敵情況,是以孝宗皇帝才打消了帶兵出征的念頭。

他是精忠報國的名臣,是文官出身,卻偏愛兵法之事

其實在野史中還記載了劉大夏燒掉了鄭和下西洋時記載的地圖、文獻等資料,而劉大夏燒毀這些資料,隻是因為他十分痛恨宦官擾亂朝政,是以把這種怨恨牽涉到同樣宦官出身的鄭和。劉大夏後期在朝廷上的進言都不被皇帝所采納,是以心灰意冷的他準備告老還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