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底撈做快餐副牌遇挫,四個已經涼涼

記者 | 馬越

編輯 | 昝慧昉

1

面臨上市以來最大關店潮的海底撈,在副牌的經營上,也遇到了波折。

根據“職業餐飲網”報道,海底撈旗下的8個快餐品牌中,有一半都出現了門店陸續全面歇業的現象。

近日,海底撈在鄭州的快餐品牌“喬喬的粉”關門歇業,距離其開業隻有10個月左右的時間。這家于2020年12月在鄭州開出的快餐品牌主營洋芋粉,每碗售價8.9元,曾試圖以“極緻成本效益”打開市場。

同樣開在鄭州,以面類快餐為定位的新品牌“佰麸私房面”門店也于近期關閉。2020年9月,該品牌旗下門店在鄭州中原萬達金街外街開出,産品主打拌面和湯面,招牌包括油皮面、芽菜肉醬面、番茄湯面、牛肉燴面等,均價7元。

海底撈做快餐副牌遇挫,四個已經涼涼

圖檔來源:大衆點評

海底撈快餐品牌“撈派有面兒”開在成都的3家門店已歇業關閉。此前,“撈派有面兒”的産品價格更加低廉,牛肉面低至6.99元一碗,特色涼面為2.99元一碗。

另外,海底撈在北京酒仙橋的日料店副牌“大牟田”也已經關閉。該門店此前主營蛋包飯、烏冬面等日式料理,人均價格在30元左右。

海底撈做快餐副牌遇挫,四個已經涼涼

而眼下海底撈尚存的副牌餐飲門店整體數量也僅剩下13家。

界面新聞統計了大衆點評上的門店數量,截止目前,其2021年4月在鄭州開出的“苗師兄鮮炒雞”,在營業中的門店數量有3家;2020年推出的快餐品牌“飯飯林”主營川式蓋澆飯,北京地區還在營業的有3家;同樣在2020年開業的“秦小賢”,主營陝西風味小吃,該門店選址常常與飯飯林相近,目前在北京有3家門店;另外,2019年開業,主營面類快餐和早餐的“十八汆”,目前在北京有4家門店。

海底撈做快餐副牌遇挫,四個已經涼涼

海底撈方面曾經對界面新聞表示,包括苗師兄鮮炒雞在内的餐副牌,都是内部員工嘗試的創業項目,目前仍處在探索階段。創立這些新品牌的目的,“是公司鼓勵員工嘗試新模式,希望能夠給顧客提供更多元、豐富、成本效益高的選擇。”

不難看出,海底撈推出的這些五花八門的副牌,在賽道和細分品類上,對應的都是粉面、蓋飯、炒菜等快餐,它們具有閱聽人面廣、市場成熟且廣闊、容易複制的特點。

對于海底撈這樣具備了完善供應鍊體系的餐飲頭部品牌來說,布局平價副牌,在成本控制上有天然優勢。而這些副牌,也是海底撈擷取流量、擴大商業版圖和尋找新增長點的嘗試。

但是這些細分賽道同時也非常擁擠且競争激烈。即便創業者背靠海底撈這樣的“大樹”,在品牌影響力尚未建立時,面對門店租金、人員成本高企,疫情影響尚在的現狀,如果産品沒有特色、管理精細化不足,單憑低價政策在競争中依然很難立足。

從以眼下的情況看,海底撈在副牌的探索上還沒能取得明顯突破。

根據2021年海底撈的中期财報顯示,海底撈“其他餐廳經營”的收入有所增長,與2020年前6個月的1200萬元收入相比,2021年同期收入為9153.8萬元。但從整體營收貢獻占比來看,僅從0.1%上漲至0.5%,對整體業績的拉動還非常有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