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家》的金波,不管是财迷心竅,還是真的為了給兒子準備上大學去籌錢,他投資失敗,不僅賠光了錢,還欠了一屁股債。兒子為堅持清華夢跑到北京投奔媽媽,而金波随之也跑來北京躲避債主
前妻絕對是仁至義盡,不僅為他找酒店,還墊付了租金,但眼看着錢用光了,還在街頭遇到了老家的債主,是以金波一不做二不休賴在了前妻家裡不走。
堂堂國營廠長公子哥,為什麼混得這麼慘?
而這個角色也解答了一個中年人一事無成的真相是什麼。

好的出身,不代表可以富足一輩子
在那個年代,在當地來說,當年的金波絕對算得上是搶手貨,是以他也自稱是當年的小王子。
劉小敏和媽媽吵架時,敏媽媽也說過:你以為我會推自己親女兒進火坑啊,那時候的金波,可是廠長公子,條件是最好的。
是以按照家庭硬體條件來說,金波的确是香饽饽。
都說富不過三代,一個人出身好,不一定代表他可以富足一輩子,他可以繼承父親的産業,有房有存款,但招架不住一個低智商又不務正業兒子,沒能力,沒工作,沒追求,沒頭腦,任何生活的打擊都會讓他手中的“産業”一無所有。
金波是典型扶不起的阿鬥,是以找對象看家境是很重要,但含着金鑰匙出生,也不代表他這個人就能光鮮一生,一輩子衣食無憂。
而身為中年人的金波更要懂得,人生的失敗大多數都源于自己,抱着好出身不放,隻能讓自己境遇更糟。
低自尊的人,永遠不會有更高的追求
金波和小敏的婚姻,表面看是由于蘇老師引發的,但其實從兩個人的生活習慣再到素養追求都天差地别有太多的對立和不同,那所謂的婚外情蘇老師,也不過是壓垮婚姻的最後一根稻草。
金波不是第一次進小敏家門,在前嶽母眼皮子底下他不敢造次,在兒子面前也會盡可能收斂,而當四下無人就完全松懈暴露了本性真面目。
進門放下消毒液,認為反正我不做你也不知道,喝光家裡剩下的紅酒,聲稱酒打開不能久放。
更會在被驅趕時,義正言辭覺得自己有今天,都是前妻小敏給自己戴綠帽子害得被人看笑話,甚至還怪前妻不如李萍旺夫,不知感恩。
哪怕前妻出于無奈和同情心默許暫住,卻能窩在沙發上刷着手機傻笑影響别人學習卻不自知。
小敏即便已經升職,有着不錯的工作和薪水,但卻懂得自我提升,每天回到家背單詞,而金波不懂,他也不願費心費力。因為别人的白眼和輕視對于他而言,都無所謂,廉價的付出,就能換取吃穿用度,是一筆不錯也是非常“劃算”的交易。
他為什麼混不好?關鍵在于他對于旁人的鄙夷和輕視,甚至唾棄都可以無動于衷,就像他教育兒子一樣,隻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是以有些人之是以導緻爛泥扶不上牆的局面,和單純的能力無關,而是在他們認知下的心态,爛泥沒什麼不好。
走捷徑心理,導緻一事無成
金波出生就有好的家庭,自然享受着同齡人沒有的待遇,而這些都是他唾手可得不用自己努力得來的東西,父母死後,他逐漸敗落,隻能将責任怪罪在前妻身上,說是因為“出軌”绯聞影響了自己。
而後生活窘迫吃飯都成問題時,他想到的辦法不是找工作,而是纏着前妻,因為她有固定工作,有不錯的收入,關鍵在大城市還有一套非常舒适的房子,是以想用“複婚”的方式,得到餘生的長期免費飯票來借力自己的日子。
人為什麼會想走捷徑?很簡單,省事甚至可以不勞而獲的心理。
如果一個人總想通過捷徑擷取更好地生活,那麼注定未來的路會更崎岖難行。
如何讓一個人的人生徹底沒有被救贖改變的可能性?那就讓他去走捷徑,心态錯了,人生永遠隻能在谷底。
看到賴在前妻家的金波,終于懂得人到中年一無所有的真相,一個人永遠沒有無緣無故的失敗,原因都在自身。
END
文/解憂情感驿站
(作者:筱雨,心理咨詢師,專注情感領域),擅長戀愛關系挽回修複,婚姻沖突分歧,以及原生态家庭導緻的心靈創傷療愈。孤獨的人生旅程,傾聽你的委屈和壓力,幫來訪者提升兩性相處的技巧,挽回自己的夫妻,經營好自己的感情,努力成為更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