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百年前的一段蘇聯凄美愛情史:衆生皆苦,唯有回憶很甜

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奧斯托洛夫斯基

這些往事裡,一定住滿了泛黃的悲歡離合。我猜,愛情應該占有一席之地。——渭水徐公

百年前的一段蘇聯凄美愛情史:衆生皆苦,唯有回憶很甜

(一)書中離合,書外歎息

書中的保爾·柯察金出身貧苦,而冬妮娅·圖曼諾娃卻出身于富裕家庭。按照我們當今的标準來看,這兩個人,說什麼也不可能在一起。

百年前的一段蘇聯凄美愛情史:衆生皆苦,唯有回憶很甜

可他們偏偏相愛了。故事來得就是那麼突然。

兩個人的初次相逢,和“浪漫”不沾邊。冬妮娅美麗迷人,追求她的人還真不少。就在這一天,闊少爺蘇哈裡科在河邊糾纏着冬妮娅,與此同時,也惹到了安靜釣魚的保爾·柯察金。

當然,保爾一點沒猶豫,兩拳就把蘇哈裡科揍到了河裡,不可一世的闊少爺變成了落湯雞。冬妮娅心裡簡直不要太爽:老娘早就想揍他了!

再次相逢的時候,兩人如同久别重逢的朋友一般,開始交談起來。聊着聊着,保爾突然發現,自己該去工地搬磚了!他決定趕快跑過去,可他萬萬沒想到,冬妮娅幾乎和他跑的一樣快。

在長途奔跑後,冬妮娅筋疲力盡,她的頭靠在了他的肩上。

這就是

純淨而透徹的

初戀吧,一不留神,它就在心底生了根。動一動,就是一番牽腸挂肚。

可命運并不允許他們長相厮守,轉眼間,他們就要面臨分别。

保爾·柯察金并不知道,他的命運,屬于一股龐大的紅色鐵流。

他隻知道,這次分别,不知道要多久才能重逢。

他們倍加珍惜臨别前的分分秒秒。在臨别前的夜晚,他們甚至不舍得睡去。兩人四目相對,似乎有着說不完的情話:

冬妮娅,等時局平定後,我一定能當上電工,要是你不嫌棄我,要是你真心愛我,不是鬧着玩,我一定做你的好丈夫,我永遠也不會打你,要是我欺負你,就叫我不得好死。

可再次相逢,便是多年之後。保爾是衣着樸素的紅軍戰士,冬妮娅仍然是花枝招展的富家千金。

她不願了解他的理想,他也不能了解她的做派。兩人之間的鴻溝,已經越來越深,再也無法修補了。

年少時那深情款款的誓言,在物是人非的變遷後,就這麼無疾而終了。

(二)看入書裡,看出書外

根據前蘇聯的官方解釋,冬妮娅的原型,是柳芭·鮑利謝維奇。

她在回憶錄中寫道:

當時我經常去水塘,在抽水站柳樹附近洗澡。有一次我來到這裡,看見在柳樹下坐着一個小夥子在釣魚。

我走近問他,魚是不是上鈎,他回答說:“當然上鈎,不過要是一擾亂,那就什麼也釣不着了。”接着我們就聊了起來。

在我們正一塊讀書的時候,過來了兩個中學生。其中一個大概是鐵路領工員的兒子尤裡克,另一個是斯達西克。他倆想同我結識,是以就嘲笑戲弄起戈裡亞。

于是戈裡亞就懲治了他倆——把其中一個揍了一頓,另一個身穿白色校服的,被他扔進了水塘。

這和《鋼》一書中的說法幾乎完全一緻。

兩人之間親密無間,奧斯托洛夫斯基甚至将自己偷手槍、營救水兵的事情也告訴了她。

百年前的一段蘇聯凄美愛情史:衆生皆苦,唯有回憶很甜

而這樣的事情,一旦洩露出去,輕則坐牢,重則喪命。

但他,仍然将最珍貴的秘密分享給了她。她則高高興興為他保守秘密,并将這些秘密藏到了天荒地老。

奧斯托洛夫斯基去世于1936年,享年32歲。但鮑利謝維奇卻很長壽,在1988年,作家津科維奇還為她做了一次采訪。

這個時候,她仍然對初戀情人念念不忘。年邁的她記不得眼前的事情,卻對年少時的回憶記憶猶新。

這是跨越生死的綿長情愫,也是對昔日愛情的一曲挽歌。

(三)書裡書外,生死不渝

奧斯托洛夫斯基在信件中寫道:

我從來沒有體驗過對女人愛慕的感覺,隻有這一次,當我認識了你,柳芭。現在我甚至認為,柳芭,如果有上帝的話,上帝本人也會舀一勺個人幸福和歡樂給我……

但他們沒能品嘗到幸福和快樂。上帝也沒能為他們帶來祝福。

奧斯托洛夫斯基短暫的一生裡,曆盡艱難困苦。他自幼貧寒,革命時颠沛流離,又因傷病而全身癱瘓。在出版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後不久,便因病去世。

而對于鮑利謝維奇而言,在她漫長的一生裡,幾乎每一天,苦難都在困擾着她。

她和奧斯托洛夫斯基分手後,另嫁了旁人。不久後,她見證了恐怖的大清洗。緊随其後,便是納粹德國的入侵。她的丈夫也死在了浩劫之中。

如果奧斯托洛夫斯基還活着,他絕不能容忍,曾為之灑盡熱血的祖國,居然變成了這個樣子。

他躲過了這場悲劇,而鮑利謝維奇,以及所有正直、善良的人民,則是這些悲劇最大的受害者。

雖然她曆經苦難,但她從未忘記他。

她曾經數次造訪奧斯托洛夫斯基紀念館,并捐款維護。除此之外,在他去世後,她曾多次看望過他的家人。

奧斯托洛夫斯基的侄女加林娜曾經說過:“鮑利謝維奇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謙虛的女性。”這說明,這位長輩已經在她的心裡紮下了根。

我想,這便是“生死不渝”的真谛了。

在真愛面前,且不要說什麼貧富和距離,就算生死,也無法阻隔細水長流的愛情。

百年前的一段蘇聯凄美愛情史:衆生皆苦,唯有回憶很甜

(四)書裡時代,書外浩劫

名著之是以著名,是因為,它們包含了很大的資訊量。

這本《鋼》,是奧斯托洛夫斯基的自傳。我們可以發現,這位作者并未受過系統的寫作教育。可他的作品仍然流傳至今。

這本書最大的價值,

在于對一個大時代的

忠實記錄,僅此而已

有些人,看到的是火熱的戀情,他們會為保爾和冬妮娅的戀情扼腕,也會為謝廖沙和麗達歎息。

有些人,看到的是保爾在工作上的如火熱情。他們将保爾精神奉為圭臬,也帶着非凡的熱情,投身到自己的事業中去。

而有些人,則在不斷反思自己:我是否虛度了年華,又是否碌碌無為呢?

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保爾·柯察金,也有一千種《鋼》。

而在我看來,在那個大時代下,無數生靈被大時代裹挾,又被無情的巨輪碾碎。他們的命運,絕不僅僅是曆史書裡的幾頁紙那麼簡單。

就算時代的洪流,也沒能沖垮她對他的真情,也沒能讓她忘掉回憶裡的“保爾·柯察金”。

在她看來,衆生皆苦,隻有回憶很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