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畫說“二十四節氣”》作者: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學藝術院 崔自默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數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開,八九雁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食俗

包餃子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北方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俗話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有一種說法,稱這一習俗是為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醫治人們凍瘡的善舉。雖然餃子在南北方做法各異、名稱不同,但廣受人們喜愛。

江南 · 赤豆糯米飯&湯圓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于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邪,防災祛病。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意味着“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于互贈親朋。

中國台灣 · “食祖”

在我國台灣還儲存着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日清早,聚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互相聯絡久别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在台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三門祭冬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拜祖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取長流水途中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制作“冬至圓”

攝影(三門祭冬):陳興長、鄭有堆

項目簡介:

三門祭冬是傳承于浙江省三門縣各鄉鎮聚族而居村落之中、在冬至節舉行的隆重而莊嚴的拜冬祭祖民俗活動。三門祭冬曆史悠久,它以節氣為表,以“敬畏天地、感恩祖宗、敬老愛老、揚義涵德”為核心内容,在慎終追遠的傳統中,完成“春祈秋報”中感恩天地祖先的禮儀,實作聚族睦親和諧相處的根本目的。

主要内容:

1、甄選主祭。冬至日前期,從值年房中三代以上福祿壽齊全的子孫中選取。

2、取長流水。冬至前一天辰時,到大龍嶺龍潭取長流水。

3、沐浴齋戒。冬至日醜時,主祭、陪祭、童男童女、執事等按族規約定進行沐浴齋戒。

4、拜天。寅時初,舉行祈天申報儀式,感恩叩拜。

5、祭祖。寅時正,在宗祠舉行祭祖儀式,主祭者等三叩九拜,三獻,讀祝,族人雁序跪拜。

6、演祝壽戲。卯時,戲班祝壽,至祖像前拜請三敬酒,獻蟠桃,連演六天六夜古裝大戲。

7、行敬老禮。巳時,60歲以上的老人分敬老肉。

8、設老人宴。午時,60歲以上老人參加宗祠舉行的老人宴,品嘗冬至圓。

來源: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

“畫”說二十四節氣·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