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在東南亞的三個鄰國,泰國、緬甸和寮國對于中國而言都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小國。但若論關系而言,大約跟泰國的比較友好一些。泰國在曆史上被稱作“暹羅”,這個名字還是朱元璋給起的。當時,東南亞小國都希望得到大明的認可,才能确立政權的合法性。
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冊封阿瑜陀耶國王為“暹羅國王”,于是“暹羅”這一名稱正式固定下來。

不僅僅是泰國,日本、緬甸更是急切需要唐朝、明朝官方認可,“日本”這個名号是武則天賜的,不然它就一直叫“倭國”,還蠻适合他們的,據說武則天賜名後就後悔了,為了不失去大國的信譽,也沒辦法。緬甸兵變後,着急忙慌的跑到永樂大帝朱棣那裡,讨個冊封,不然他們的政權就是無效的。
曆史上,緬甸和中國、泰國有很長時間的恩怨,在長達數百年的時間内,緬甸一直目中無人,在中國邊境屢屢挑起争端。當然,緬甸跟泰國的恩怨是最長久的,它們稱的上是世仇。
當時若論經濟,泰國是東南亞三個小國裡最富裕的,富裕程度超過緬甸、寮國,那為什麼緬甸屢屢進犯泰國,泰國卻無招架之力呢?
緬甸的曆史比泰國長。泰國在13世紀拜托真臘統治,而緬甸7世紀的骠國興盛無比,令周圍小國震撼不已。
11世紀,骠國的蒲甘王朝建立,軍事實力達到巅峰狀态,此時暹羅王朝才建立起來,與元朝、明朝保持友好往來。
泰國為了抗議緬甸侵略,時有戰争,但真正的慘敗還是在明嘉靖年間,泰國王室忙着互相撕,緬甸趁機入侵,很快就打到了曼谷北面的泰國首都。這一仗猶如靖康之恥,泰國發生了和宋朝一模一樣的劫難,王室貴婦、公主和百姓中的女眷,都被抓到緬甸跟敵國當玩具了,男人被抓去當奴隸,尊嚴淪喪十分悲慘。
1584年,納黎宣大帝橫空出世,令緬甸大驚。他宣布泰國獨立并攻入緬甸,屢戰屢勝,不僅殺死緬甸進階軍事将領,還擒獲了無數頭大象以及占領緬甸大片領土,緬甸差點亡國了。
這位納黎宣大帝到底什麼來曆?
納黎宣大帝有一個“黑王子”的别稱,是暹羅五大帝之一,幼年時泰國發生了慘案,無數奴隸被送往緬甸,他作為質子也被送往緬甸。1871年,年僅16歲的納黎宣回暹羅受封,當時他被封為副王,負責守城。當時有一個特别好的時機,明朝正挑起緬甸内亂,兩派打的不可開交,緬甸的新王莽應裡,以為納黎宣還是聽話的質子,于是讓他出兵幫他讨伐叛亂,納黎宣當然沒那麼傻,他故意讓大象隊伍慢慢走,慢到他們兩敗俱傷,他就可以班師回朝了。
莽應裡察覺納黎宣有反心,想要派兵征讨泰國,但此時已經來不及了。
1590年,納黎萱正式繼位成為暹羅國王。一直到納黎萱大帝去世,緬甸不僅一直沒能在泰國刷出存在感,反而喪失了很多領土,都快被擠到懸崖邊了,他們憋屈着,煎熬着,終于把泰國的拿破侖等死了。納黎萱大帝死後,緬甸就奮起反抗,雙方激戰多年,1665年緬甸終于将泰國軍隊逐出緬甸。
泰國和緬甸維持了一百多年的平靜,主要是國内再沒出什麼風雲人物,是以隻好各自安分。一百多年後,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間,兩國再次激戰,緬甸很蠻橫的沖到泰國首都,又滅了泰國一次,抓了無數奴隸回去,還把首都放了一把火燒了。
此時,一位華裔英雄從天而降,他就是鄭信。泰國評選曆史上最牛的皇帝,達信大帝就是其中之一。
鄭信,原籍中國廣東澄海縣華富村,13歲就學完全部課程,精通四種語言,包括泰語、漢語等。後來升為侯王,即位後不久就收複了北部和南部大片土地,将破碎的泰國重新粘合起來,疆域擴充到最大。
無論如何,緬甸都不是那麼容易打的。都城淪陷後,鄭王認為想要恢複國土就先擴充疆域,因為邊疆是重要的門戶,大門開着,東西能不丢嗎?
為了激勵士氣,打下尖城,鄭信采用破釜沉舟的中國典故,軍士吃過晚飯,将鍋碗瓢盆全部摔碎,明天早飯到城裡吃。這招果然管用,吃貨們奮力激戰,直到目标完成,在城裡吃上飯菜。
後來鄭信認為,應該以尖城為據點,繼續擴充疆土,驅逐寇匪,于是他利用雨季時期大造軍艦,招人入伍,等雨季一過,就帶着精兵從尖城出發,渡過湄南河,收複吞武裡城,直到緬甸老巢,緬甸丢盔棄甲,狼狽逃竄。從泰國再次淪陷到緬甸玩完,鄭信用了幾個月的時間。
泰國獨立後,緬甸雖然依然不服,但沒掀起幾朵浪花來,到了英國殖民者入侵緬甸,緬甸變為英國的殖民地,泰國終于徹底安全了。
面積是雲南境内三分之二的寮國,曾經也是一個繁榮富庶的國家,14世紀瀾滄王國成立後,寮國變成了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經濟、軍事實力達到巅峰。19世紀中期,崛起的暹羅侵入寮國,寮國撲騰了兩下,就被占領了,寮國被泰國滅亡了。
早在1778年,泰國的達信大帝就曾将寮國兩個分裂國之一萬象王國吞并,萬象王國成了泰國的附屬國。
後來寮國反抗泰國反抗的厲害,被泰國滅了,全境都占領了。
後來法國殖民者來了,強迫泰國把寮國吐出來給它,沒辦法,泰國隻得給法國殖民者。可憐的寮國又被美國和日本相繼占領,直到後來才獨立了。
在泰國、緬甸和寮國這三個國家裡,跟中國有直接沖突,而且沖突最多的就是緬甸。這個自古以來本屬于中國的領土,竟然蠻橫不已,出爾反爾,有蠻夷的特點。
在唐代的時候,雲南南诏勢力最大,攻入緬甸當時的骠國,進行大肆掠奪,到了元朝,緬甸上竄下跳,最終王朝被元軍攻陷。
明代,緬甸對朱元璋和朱棣還是比較恭謹,有什麼變動第一時間通知明朝,換個官方認可,心裡也踏實。
萬曆年間,緬甸不老實了,跟明朝打了十多年的仗。清朝,緬甸入侵清朝邊境,4年的清緬戰争以清朝的失敗告終。
如今、泰國、緬甸、寮國都是獨立的國家,但是過往的恩恩怨怨,真的能夠一筆勾銷嗎?
最近泰國、寮國人都稱自己跟中國人有七成相似,泰國幹脆說黃河流域的文明是他們泰國人創造的,隻不過被中國人趕到泰國去了,如此仰慕中國,亂攀關系,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