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吳恭亨這一首《對聯話》所寫的是誰,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秦朝末年,項羽拼着一腔熱血與志氣,以少勝多大敗秦軍。項羽的英雄氣概與以一當十舉世聞名,但與項羽齊名的李存孝,現代人卻甚少提及。若論唐五代名将,他可是濃墨重彩的一筆,甚至于當時民間有“王不過項,将不過李”的俗語。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那麼,李存孝究竟是何等人也?他又做了什麼有如何高的評價呢?

收為養子

李存孝一開始并不叫這個名字,原名安敬思。幼年時,正處兵荒馬亂的時候,安敬思流離失所,被當時河東節度使李克用俘虜為囚,放入帳中侍奉左右。

安敬思的忠心耿耿為李克用所賞識,于是收為養子,并特賜姓其為“李”,從此更名為“李存孝”,成為李克用的第十三個太保。

大家或多或少覺得十三太保這個名頭耳熟,由來便是李克用這十三個兒子,因為他們骁勇善戰,聲名遠揚,是以後世許多團體沿用了“十三太保”這個名頭,例如現代網民笑成散裝江蘇為“十三太保”。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李存孝成年以後,不僅精通騎射,而且通讀兵法,有将帥之才,頗得李克用賞識。

逼死黃巢

中和三年四月,叛軍黃巢打算敗走陳州,卻受到了頑強的抵抗,久攻不下。原來陳州刺史趙犨在聽聞黃巢久攻不下長安以後早做打算,招兵買馬,糧草富足,足夠抵禦黃巢叛軍了。

但是好景不長,中和四年正月,戰事由于黃巢愛将孟楷的死亡變得更加焦灼,且黃巢兵力尚強,趙犨再頑強也是招架不住了,于是決定向鄰居李克用求救。

李克用收到報信以後,斟酌一二,點兵出征,其中就包括尚且年輕的李存孝。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中和四年二月,李克用率5萬大軍援助趙犨。李克用以陳州北作為突破點,接連大敗太康尚讓軍和西華黃邺軍,捷報連連,軍心大振,此刻黃巢以及退守退至陳州北的故陽裡。

李克用懂得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是以他并不拖沓,帶領養子李存孝勢如破竹,直搗黃龍。

此時的李存孝雖然尚且稚嫩,在養父的教導下卻已能獨當一面,漸漸習慣于以戈為枕,披甲而坐的日子,面對浮漂遍野的戰争場景也毫不畏懼,憑借自己的實力殺出一條血路來。

史學家薛居正評價李存孝:勇猛無敵。李存孝每次身披重甲,手拿橐弓,挺槊突擊,身邊隻攜帶一名仆人友善他更換戰馬,保持狀态,迎敵軍萬人而上。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最終聯軍大敗黃巢,李存孝人生的初戰告捷,此次戰役也為他以後的戰神之路起到了鋪墊作用。

骁勇善戰

李存孝有了作戰經驗以後,除了更加适應軍旅生活,也更加渴望建功立業。他的養父李克用也在與黃巢的大戰中看見了李存孝的潛力,有意培養磨砺他。

文德元年,李克用命李存孝統帥7000人馬,協助李罕之收複為張全義所攻占的河陽。李存孝一口應下,保證完成養父所托。

李存孝勝利以後,氣焰愈發高漲,認為此行必定拿下。但令人沒有想到的事情發生了,張全義向朱溫求助,得到了大将丁會、牛存節的援助,并且仰仗太行易守難攻的地理環境進行反擊,李存孝大敗而歸。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這一次失敗并沒有使李存孝一蹶不振,他積極反思并分析了己方與地方的優勢與缺陷,并把失敗經驗歸類總結,在下一次大戰中,成功應用。

龍紀元年,李存孝奉命攻打孟方立。他帶領軍隊,浩浩蕩蕩地出發了。這一次,他的内心不再是那麼輕易且淺薄的勢在必得,而是積澱以後的沉穩與信心。

李存孝在這次大戰中,勢如破竹,不負衆望,一舉奪取邢洺磁三州,且吞并整個昭義鎮。而且在琉璃陂活捉主将馬溉、袁奉韬,一時間勢不可擋,逼得孟方立窘迫自殺。

大順元年,李克用又命李存孝奪取潞州,李存孝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養父給他的回應卻不那麼可心。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英才招妒

“木秀于林,風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衆必非之。”古人推崇中庸之道,因為過于出色的人才必會招人嫉妒,容易夭折。而李存孝的一生,也恰好驗證了這個道理。

收複潞州之戰,若論功行賞,李存孝占大頭。但李克用僅僅賜李存孝一個汾州刺史的名頭,李存孝也是個直腸子,因為這件事情竟是氣得吃不下飯,睡不着覺,甚至想找養父當面對峙,兩人之間不可避免地生了間隙。

恰好這時李克用四子李存信不滿于李存孝的風頭無兩,原先李存信是李克用手下最受重視的兒子,自李存孝來後就再不複昔日的寵愛。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李存信聽聞李存孝的不滿以後,認為這是一個煽風點火的好時機,便以知心兄長的身份跑到李存孝的帳中,意圖“開導”對方。

李存信拿養子的身份做文章,站在李存孝的立場上,奉勸他恢複本名“安敬思”,李克用雖說是李存孝的父親,終歸不是親生的,現在隻把李存孝當成一把好用的刀來使,瞧上李存孝武藝高強,能為自己開拓疆域,是以假模假樣有個養子的名号。

等真正天下大同之時,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就是卸磨殺驢之時,又給李存孝舉例,古來今往多少開國名将都是功高震主,悲慘而死。

與其任其擺布,不如自己做一方霸主,當上皇帝,憑借李存孝自己的能力,肯定辦得到。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李存孝被四哥這一頓吹捧加洗腦,已經膨脹得不行了,當即與李存信約定,等到自己統一中原,必有四哥李存信的一杯羹。

而李存信前腳給李存孝洗腦完畢,後腳就向李克用告狀,李存孝有逆反之心。原來李存信為了讓李存孝謀逆之名成為闆上釘釘,早就僞造好了李存孝與朱全忠的交往信件,并且把送往李存孝營中的糧草斷了,李存孝更加确信自己與李克用早已離心。

李存信一道離間計成功使李存孝李克用父子關系分崩離析。景福二年,7月,李克用出兵讨伐逆子李存孝,而領兵主帥正是他的好四哥——李存信,李存孝這才看清李存信的真面目,驚怒不已。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李存孝身邊牙将此刻出了一個馊主意,讓李存孝等溝塹挖完在出兵突圍,因為那個時候晉王已走,剩下的蝦兵蟹将肯定不是李存孝的對手。

于是李存孝就乖乖等到溝塹挖完再出兵突圍,此刻敵軍早已占據有利地勢,深溝高壑,李存孝的兵馬難以進攻,隻能被動等待敵人出來,不多久,城中就彈盡糧絕了。

李存孝臨死前質問李克用:“真的就輕信了小人李存信的話,而不肯相信于晉國有功無過的我嗎?”話畢,車裂而死。

“日奪八寨,夜搶三關,十八騎取長安”的名将李存孝的一生就此落幕。

“将不過李”的李存孝:逼死黃巢、打敗王彥章,卻落得個車裂而死

自從李存孝死後,李克用的勢力也是江河日下。與朱溫麾下大将王彥章決戰時,被一連挑了上将四十三員,包括名将薛阿檀、安休休,李克用見此情景,悲從心來,大歎,“若我十三太保尚在,如何會到此地步。”

但人死不能複生,無論李克用如何感歎,一代名将李存孝終究折戟在了自己手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