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知名男星治療幽門螺杆菌沖上熱搜!

近日,男星胡兵一條關于治療幽門螺杆菌的vlog記錄沖上了微網誌熱搜,他記錄了自己治療的全過程,并告誡所有網友,幽門螺杆菌會給胃部帶來傷害,長期的發炎會有癌變風險。

知名男星治療幽門螺杆菌沖上熱搜!

▲微網誌截圖

12月18日,消化内科專家提醒,幽門螺杆菌和胃癌關系緊密,有胃部不适最好去做呼氣試驗檢測,就餐呼籲實行分餐制。

知名男星治療幽門螺杆菌沖上熱搜!

男星視訊記錄治療過程引關注

胡兵在視訊中稱,自己在直播時發現自己胃不适,去醫院檢查做了篩查幽門螺杆菌的C14呼氣試驗。結果顯示,試驗資料是1107,而醫生解釋,這個數值隻要超過100就是陽性。由于共餐是幽門螺杆菌得以傳播的重要原因。于是,胡兵讓整個團隊的人都做了檢查。

經過14天的藥物治療,胡兵再次到醫院測幽門螺杆菌時,檢查結果已經小于100,到了陰性的範圍内,他終于松了口氣。

記者翻看評論,不少網友看後表示擔心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杆菌,也有人表示機關體檢也有這項目,但都沒太關注結果。

幽門螺杆菌愛“聚居”感染

“幽門螺杆菌很常見,且這樣‘聚居’感染的很多,一人經常在外就餐、聚餐等原因感染,回家吃飯不分餐、不使用公筷,導緻全家‘中招’。”亞心總醫院消化内科主任綦利平主任說,最近剛接診一位家住漢陽的患者郭女士,工作應酬飯局多,最近胃部不适來消化内科檢查,發現自己感染了幽門螺杆菌,于是建議她的家人也來檢檢視看是否“超标”,這一查竟然發現,和郭女士一起吃住的父母、丈夫、孩子都感染了幽門螺杆菌,随即一起開始了治療。

幽門螺杆菌是一種革蘭陰性微需氧杆菌,是全球範圍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緻病菌。據調查資料顯示,我國幽門螺杆菌成人感染率高達50-60%。“口—口”傳播和“糞—口”傳播是主要感染途徑。

此外,幽門螺杆菌的“戰鬥力”也很強。綦利平主任表示,胃黏膜外,唾液、糞便、嘔吐物中都能檢測到幽門螺杆菌。當父母存在感染時,其子女的感染率顯著升高,配偶之間和親屬之間也存在傳播現象。是以,當一個人查出Hp陽性,最先影響的很可能是自己的家人。

感染者胃癌發生風險增加2至3倍

幽門螺杆菌的危害有多大?綦利平表示,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門螺杆菌引起的,慢性發炎在反複感染過程中,可能導緻胃黏膜病變,最終引發胃癌。

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可增加2至3倍,而在開發中國家,約有63%的胃癌病例與Hp感染有關。

感染後,大多數人無明顯症狀,有的會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表現就診,症狀包括腹痛、腹脹、反酸、嗳氣(打嗝)等,如不經治療,少數患者會慢慢演變直至胃惡性惡性良性腫瘤。

有上述消化道症狀,或患有消化道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上皮内瘤變,以及存在胃癌家族史的人,最好進行一次呼氣試驗,判斷是否感染Hp。

呼氣試驗就能快速檢測

C13和C14呼氣試驗,是最為簡單準确的方法。這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确率達95%以上。綦利平表示,隻需要空腹或者餐後2小時以上,口服一粒膠囊,靜坐一會,然後吹氣,靜待結果就可以了。

C14有一定放射性,雖然極其微量,對人體損害極小,但仍不适合備孕、孕婦、哺乳期及兒童,而C13呼氣試驗幾乎無放射性,适合任何人群。

如果一個月以内使用過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铋劑(如膠體果膠铋)、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會影響檢查結果,最好擇期再測。

專家呼籲實行分餐制

“幽門螺杆菌自發清除幾乎不可能。”綦利平主任提醒,如果患有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患有胃癌或有胃癌家族史、胃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伴黏膜萎縮或糜爛),計劃長期服用PPI抑制劑或非甾體類消炎藥的人;患有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特發性血小闆減少性紫癜的人,一定要前往醫院根治幽門螺杆菌。

平時生活中也要多加注意,飯前便後要洗手;生冷食品要洗幹淨才能吃;集體用餐時最好用分餐制,給人夾菜用公筷;家有幽門螺杆菌感染患者,要給他準備專門的碗筷;成人不要用嘴去觸碰嬰兒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東西喂孩子。

來源:極目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