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畏兀兒亦都護紐林的斤連尚三位蒙古公主,其中第一位蔔魯罕公主早亡沒有生育,第二位八蔔叉公主生了兩個兒子,分别是帖木兒補化和篯吉,第三位兀剌真公主生了第三子太平奴。

帖木兒補化以其敏銳的眼光在皇室内讧的兩都之變中站隊正确,得以參與軍國重事主持樞密院,升任中書左丞相,成為任職最高的亦都護。

帖木兒補化的堂侄伯顔不花的斤,出身名門,文武雙全,在元末風雲突變之際,堅守孤城半年之久,為元國盡忠到最後一刻,力竭殉國死。

1,官運亨通的帖木兒補化

帖木兒補化是紐林的斤的長子,是元皇室的外孫,同時又是皇室的驸馬,他娶了太宗子闊端的孫女朵兒隻思蠻公主。

在武宗時期入宿衛,後來又為武宗、仁宗生母答己太後怯薛,仁宗時期,出任鞏昌等處都總帥達魯花赤,一直在朝廷任職。

延祐五年【1318】十一月,其父高昌王、亦都護紐林的斤薨,帖木兒補化趕去永昌奔喪,請以王爵讓叔父欽察台承襲,欽察台不同意,叔侄互相謙讓,帖木兒補化才襲封高昌王、亦都護。

英宗時期,帖木兒補化與喃答失王共領甘肅諸軍,且治理其部,至治三年【1323】八月,南坡之變後,泰定帝繼位,十月诏帖木兒補化與其他宗王分鎮襄陽,尋拜開府儀同三司,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可謂官運亨通。

在兩都之戰中支援武宗之子文宗圖帖睦爾,“佐平大難,”得到重用,被文宗任命為知樞密院事、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參總戎機,又在天曆二年【1329】正月拜中書左丞相,十月,又拜禦史大夫,改知樞密院。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著名的《高昌王世勳碑》就是文宗為了表彰帖木兒補化“佐朕理天下,為丞相,為禦史大夫,文武忠孝,厥績懋焉”之故,“伐石樹碑,而命國史着文而刻焉”。

天曆二年年底,為了專心供職朝廷,帖木兒補化就把高昌王、亦都護的爵位讓給弟弟篯吉承襲。篯吉在位時間很短,至順三年【1332】五月就薨了,由三弟太平奴襲爵高昌王、亦都護。

帖木兒補化的政治生涯在文宗時期走向巅峰,文宗死後順帝繼位後,随着燕帖木兒家族和蔑兒乞伯顔的相繼倒台,順帝親政後,這位前高昌王、亦都護開始倒黴。

後至元六年【1340】二月,伯顔罷,十月,帖木兒補化拜中書左丞相,監修國史,次年【1341】罷,至正十一年【1351】,這位前高昌王、亦都護被丞相脫脫殺,原因不明,同時受到牽連的還有現任高昌王、亦都護太平奴。

太平奴兄弟被殺後,高昌王、亦都護的職位由月魯帖木兒承襲,月魯帖木兒和太平奴兄弟是什麼關系,目前并不确定,新元史說月魯帖木兒是太平奴的兒子,楊繼紅說應為帖木兒補化的長子,總之,這個月魯帖木兒在太平奴兄弟死後成為新的亦都護、高昌王。

月魯帖木兒在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奉命讨襄陽、南陽、鄧州賊,薨于南陽軍中,由兒子桑哥承襲爵位。

桑哥并沒有具體事迹留下來,不知在位幾年,他之後由叔父不答失裡承襲高昌王、亦都護,不答失裡是帖木兒補化的兒子,尚阿哈也先忽都公主,生子和賞。

和賞就是末代高昌王、亦都護,在洪武三年【1370】八月,率所部投降明國,被封懷遠将軍、高昌衛同知指揮使司事,世襲,薨于洪武七年【1374】九月十八南京寓舍,年僅28歲。

高昌王亦都護家族除了帖木兒補化在文宗朝顯貴無比之外,紐林的斤的兄長雪雪的斤的後裔伯顔不花的斤在元末也比較知名。兩支的差別是前者投降敵國,後者甯死不屈殉國而死。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2,孤臣浴血守信州

伯顔不花的斤,字蒼岩,是雪雪的斤的孫子,朵兒的斤之子,母親是太常鮮于樞之女,鮮于樞是元代著名的書法家、文學家,和趙孟頫齊名,被譽為元代書壇二傑、二妙。伯顔不花的斤類其外祖,聰慧好學,通曉音律,善草書。

雪雪的斤做過亦都護,朵兒的斤被封荊南王,伯顔不花的斤恩蔭出仕,因為禦賊有功,一路晉升至衢州路達魯花赤,行樞密院判官,又遷浙東都元帥,擢江東道廉訪副使。

至正十八年【1358】二月,陳友諒派遣屬下王奉國率軍二十萬圍攻信州,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伯顔不花的斤從衢州引兵救援信州,擊敗王奉國。

在救援信州之前,伯顔不花的斤就抱着為國盡忠的心思,拜别其母鮮于夫人說:兒今後不能侍奉母親了!鮮于夫人安撫兒子說:我兒是忠臣,為娘就是現在死了也沒有遺憾。

當時整個元國都是遍地烽煙,伯顔不花的斤又不是那等昏聩愚昧之人,自然知道情勢,仍舊視死如歸,救援信州。守信州的鎮南王大聖奴、樞密院判官席閏聽說伯顔不花的斤來救援,開門迎接看到就拜在馬前。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王奉國整頓兵馬又來攻城,伯顔不花的斤請士卒大吃一頓,與大家約定破賊,不為國奮戰者斬,分兵三路,親率中軍出西門攻入王奉國營,斬首數千,王奉國大敗,如果不是陳軍援軍到,王奉國差點被伯顔不花的斤擒拿。

聽說信州久不下,陳友諒派弟弟陳友德增援信州,屯兵在城東,繞城植木柵,一邊猛烈攻城,一邊派萬戶周伯嘉前去誘降,大将高義悄悄投降陳軍,哄着忽都不花、範則忠等數十人去見王奉國,王奉國就把他們幾個元将囚禁起來。

次日,王奉國令高義又去誘降伯顔不花的斤。伯顔不花的斤說高義:你誘惑了十位将軍,沒有一個歸還的,今天又來誘惑我?我頭可斷,足不可移。遂殺死高義。高義被殺,陳軍覺得伯顔不花的斤不會投降,隻好日夜不停猛烈攻城,伯顔不花的斤坐守孤城,浴血奮戰。

四月,陳軍派人在城下大叫:有诏!參謀海魯丁等人大喜,以為是朝廷有援軍到,海魯丁問诏從何處來?來人說從江西來。海魯丁說:這是賊人的,我是元朝臣子,怎麼會接受賊人僞诏呢?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陳軍來人說:我家主上聽說信州久攻不下,知道爾等忠義,是以特來诏降,爾等徒守空城又什麼意義呢?又沒有援兵救你們。

海魯丁說:你聽說過張睢陽的事嗎?一句話把陳友諒的使者問的無話可說,大唐張巡堅守孤城睢陽阻擋叛軍,是何等的的英雄,使者自然知道無法再勸降。伯顔不花的斤對海魯丁笑說:賊人想讓我等降他,我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當時信州城已經糧食殆盡,軍民隻能食用草苗茶紙,之後就是煮鞋底子吃,又吃盡,就開始挖掘老鼠捕捉麻雀充饑。

六月,王奉國親自來攻城,晝夜不息,上面雲梯攻城,下面悄悄挖掘道地,萬戶顧馬兒見狀況危急,就率其部背叛伯顔不花的斤,信州城遂陷落,席閏投降陳軍,大聖奴、海魯丁都死戰殉國,伯顔不花的斤力戰到筋疲力盡的最後一刻,自刎死。

伯顔不花的斤的都将蔡試與蔣廣和陳軍巷戰,蔡試戰死,蔣廣被俘,王奉國愛其勇敢,又想招降之計,蔣廣大罵:我甯為忠死,不為降生。汝等草寇,吾豈屈汝乎?王奉國惱羞成怒,把蔣廣車裂。伯顔不花的斤還有一愛将陳受,有膂力,被招募為義兵,信州城破被俘,也罵不屈被陳軍燒死。

一支投降敵國,一支血戰到底,畏兀兒亦都護後裔截然不同的結局

就是這樣。

資料:張岱玉諸王表,楊繼紅亦都護,新元史

【猴格蒙古部落系列文之第五話/畏兀兒之第末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