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是明軍中最著名的衛所,在影視劇中可以說是獨領風騷,但是錦衣衛絕不是明軍中的第一衛所,和下面的這個衛所比起來,錦衣衛就要甘拜下風了,錦衣衛從大佬到小兵見了這個衛所的人都要避讓三分。

這個衛所就是府軍前衛,首先從塊頭上它就比錦衣衛大的多。錦衣衛本身就是超标的衛所,它有十四個所(實際上隻有十三所,旗手千戶所後改成旗手衛),但府軍前衛擁有25個所,正式工的員額是28000多人,是一般衛的足足五倍,超過錦衣衛一倍(後來這兩個衛都招進了大量臨時工,陸炳召了十來萬京師等地遊俠充數,府軍前衛也一向有大量官二代濫竽充數,在明朝大部分時間内府軍前衛都在編制和人數上遠超錦衣衛)。
其次府軍前衛的排名也比錦衣衛靠前,明朝親軍十二衛的正式排名是“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贲左衛 錦衣衛 旂手衛”,府軍前衛是第八,領先于錦衣衛的第十一。
當然了明軍各衛的排名和人數并不能完全說明它在皇帝心中的地位,那我們來看一下府軍前衛成員距離皇帝有多近(在封建王朝和君主位置的遠近決定了有一個團體的實際能量,因為這意味着信任,而信任在皇權政治中就是權力,清朝的禦前侍衛就比外邊站崗始終難以見到皇上的親軍有前途,天天和皇帝“零距離”不分彼此的寵妃和太監有時也具有超強的權力基礎)。
在明宣宗時代府軍前衛的“幼軍”一度壟斷了皇帝的随身扈從帶刀大權,此後明朝皇帝身邊帶刀侍衛以府軍前衛中人為尊成了慣例。一向不循規蹈矩的正德皇帝破除了府軍前衛的壟斷,但府軍前衛出身的帶刀侍衛依舊為40人,包括錦衣衛等20個親軍侍衛總共給正德皇帝貢獻了180名帶刀侍衛,平均每個衛所隻有9人。
正德死後,嘉靖依靠府軍前衛出身的郭勳執掌大權,府軍前衛再次崛起(郭勳死前是嘉靖朝勳貴第一人,也是文武大員排位第一人),府軍前衛的掌印官被嘉靖賦予了和五軍都督府一起考核軍政的大權(錦衣衛也可以旁聽,但排名在府軍前衛之後)。錦衣衛在明朝皇帝身邊的人選是1580名儀仗隊性質的大漢将軍,而府軍前衛除了40名軍官外,還有2000名幼軍專門攜帶武器保護朱家天子。
盡管錦衣衛大佬們威風赫赫,但和府軍前衛的掌門人比起來還是有不小的差距。府軍前衛的第一個主人是藍玉,這隻部隊還被朱棣手下頭号大将張玉掌握,而把它推到明軍第一衛的人是明宣宗。因為朱棣特别把它當作是送給孫子的禮物,是以挑選了府軍前衛充當明宣宗的護衛部隊,幾次遠征漠北府軍前衛的士兵都是孫若薇老公的嫡系部隊。
也正是因為這個關系,府軍前衛關系戶紮堆,孫若薇的三個兄弟都先後在老公的嫡系部隊任職,府軍前衛出身的郭勳則是嘉靖初年的第一大員。在明朝中府軍前衛是明朝頂級勳貴子弟從軍的起點,論關系網可比錦衣衛還牛,是以錦衣衛在他面前還真是弟弟。
【轉載僅供思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權問題,請背景留言,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