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冬至餃子不可少,醫生推薦這兩個口味的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楊茜 通訊員 張弛 沈軍

12月21日,冬至。

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日子來了,養生方面應該注意些啥?

冬至餃子不可少,醫生推薦這兩個口味的

防寒保暖,動中求靜

冬裝選擇既要保暖性能好,又要柔軟寬松、穿脫友善,不宜過緊束縛身體。外出時,應特别注意頭部和足部的保暖,最好戴上帽子、口罩 、手套、圍巾等,避免凍傷。

另外要勤曬被褥。陽光中的紫外線可殺死各種細菌、微生物,還能去除濕氣。

冬至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宜動中求靜。八段錦、太極拳、散步等平和的運動都是很好的選擇。

飲食忌辛辣燥熱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節。此時在飲食方面宜多樣化,注意谷、肉、蔬、果合理搭配。飲食宜清淡,不宜過食辛辣燥熱、肥膩食物。

另外需要注意防燥,可食蛋、乳、谷物、果蔬等以補充維生素B2和維生素C等,以應對冬季常有的鼻幹咽癢、皮膚幹裂等症狀。

吃點堅果可禦寒

堅果油脂成分多,且以不飽和脂肪為主,有降低膽固醇、預防冠心病等作用。

堅果中含有大量蛋白質、礦物質、纖維素等,并含有大量具有抗皺功效的維生素E,是以對防老抗癌都有一定幫助。

堅果還有禦寒作用,可以增強體質、預防疾病。但吃堅果也要适量,且應因人而異。

比如核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和維生素,可防止細胞老化,有健腦、增強記憶力及延緩衰老的作用。核桃還能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此外,核桃仁還有潤肌膚、烏須發的功能。

冬至餃子不可少,醫生推薦這兩個口味的

再如栗子,含有較多碳水化合物,還含有胡蘿蔔素、核黃素、抗壞血酸等多種維生素。栗子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礦物質,能防治高血壓、冠心病、骨質疏松等,也能抗衰老。

勤搓手防感冒

人的手上有很多重要穴位,如勞宮、魚際、合谷等。通過揉搓手掌、揉按手指可充分刺激位于手心的勞宮穴,讓心髒逐漸興奮起來;經常刺激位于雙手拇指根部隆起處的魚際穴,可疏通經絡,增強呼吸系統功能,預防感冒。

搓手時宜雙手抱拳,雙手從虎口接合,兩手捏緊,再移動雙手轉動,使其在轉動過程中各部分互相摩擦。

按摩耳朵,助氣血通暢

“腎開竅于耳”,冬至以後氣血運作不暢的或者腎陽虛的朋友耳朵較易生凍瘡。此時經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腎髒的保健和氣血的順暢。最常用的三種按摩方式是拉耳垂、提耳尖和摩耳廓。

拉耳垂:用兩手的拇指、食指同時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熱,然後向下拉耳垂15~20次,發熱發燙為度。

提耳尖:用雙手捏住雙耳上部耳輪,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時候大拇指和食指順便對耳尖進行按摩,以微微發熱為度。

摩耳輪:拇指位于耳輪内側,其餘四指位于耳輪外側,揉搓 2~5 分鐘,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發熱為止。

養生餃子不可少

冬至餃子不可少,醫生推薦這兩個口味的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美味的餃子已然成為冬至必不可少的節日餐。據說這種習俗據說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大家可以試試下面這幾款養生餃子:

白蘿蔔豬肉黑木耳餡

白蘿蔔順氣健脾、消食化痰。豬肉性平,補虛增氣力。黑木耳性平,可補氣血、益腎、通便。

這款水餃,對于平素有腎虛的人非常适合;對于健康人也符合冬季養藏補腎的養生原則。

如果家裡有學生或高強度腦力勞動者,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加些黑芝麻,這樣既可補腎健腦,又可防油膩。

胡蘿蔔羊肉餡

胡蘿蔔性溫,曆來就有“小人參”之稱。其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可清除自由基,延緩人體衰老,維持上皮組織的健康,是名副其實的美容抗衰老美食。而羊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

這款水餃适合氣血不足、腰膝酸軟、尿頻者;對于脾胃虛冷的,以及女孩子經寒痛經者也适合。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制、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将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