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1948年12月,随着黃維兵團在雙堆集附近陷入解放軍的重重包圍之中,決定南京政府命運的淮海戰役走勢,愈發向着不利于國民黨的方向而去。

為了扭轉頹勢,國民黨方面不斷加大空中作戰力量的投入,不僅調派了大半空軍部隊參戰,還将中央航空公司、中國航空公司、陳納德航空公司内的運輸機也都征調了過來。

一時間,南京大校場機場的停機坪上,黑壓壓地擠滿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飛機。蔣介石迫切希望借助空中方面的作戰優勢,振作岌岌可危的淮海戰場。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國民黨空軍飛機

1948年12月16日,對空軍寄以厚望的蔣介石,親自來到南京國民黨空軍俱樂部,舉行慰問和嘉獎飛行員大會,希望通過籠絡、犒賞的手段,提升士氣。

然而,正當蔣介石在會上為飛行員們打氣,号召大家誓死效忠黨國之時,突然從城外傳來幾聲爆炸巨響,城内警報聲大作,頓時讓在座衆人驚恐不已,慌亂起來。

混亂之際,蔣介石在仆從的護衛之下,匆匆離開了會場,倉皇而去。當天晚上,蔣介石便接到了密報:

國民黨空軍第八大隊任B-24型轟炸機中尉飛行員俞渤,以及同機組成員周作舟、郝桂橋等人昨晚駕機叛逃,并在起飛不久,向南京城郊區投下數枚炸彈,暫無人員傷亡上報。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投誠飛行員:自左向右為郝桂橋、張祖禮、陳九英,周作舟、俞渤

自己這邊正在給飛行員們打氣,另一邊就有飛行員趁機架機叛逃,還在南京城附近丢炸彈,這臉打得,讓蔣介石那可是相當惱火。

蔣介石氣急敗壞地罵道,這共産黨的統戰工作,都已經做到了自己心髒裡面了。

然而,他卻沒有想到,三個月後,又有兩起駕機起義事件發生(唐宛體等人自漢口起飛投誠、王玉珂等人自上海起飛投誠),飛行員頻頻開始駕機北上奔赴解放區。

國府南京附近,竟然如此頻繁地發生飛行員投誠事件,這讓蔣介石非常惱火,他随即下了死令,要求情報機關務必徹查清楚,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兒?

後來,國民黨特務的目光鎖定了一位中尉軍醫官——林城。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林城,又名林建神

在1949年3月10日,羅長青寫給周恩來的“關于王玉珂等駕機起義情況報告”當中,有這麼一段介紹:

駕機起義的劉繼廣、禹慶榮、王玉珂三人,皆為上海地下黨林建神準許秘密宣誓入黨,是經林建神組織他們3人同飛解放區的。

羅長青報告中所提及的林建神,就是國民黨特務此時想要逮捕的嫌疑人——林城,一位充滿傳奇色彩的紅色特勞工員。

少年志

1919年夏,福建省古田縣杉洋村内,一戶姓林人家,新添了一名男嬰。這家的男主人是一位虔誠的牧師,他為自己的孩子取了一個頗具宗教色彩的名字——林建神。

林城是他後來上學時所用的名字,在敵後潛伏時期,他也一直使用着這個名字。而在革命大後方根據地,每當人們談起這位身處虎穴的英雄之時,大多以檔案上的林建神稱之。

為了簡便起見,我們在本文當中,統一稱其為“林城”。

林城7歲那年,父親将他送入了杉洋培英國小讀書。培英國小是當地的一所私立國小,其校長曾在古田縣西洋村傳道,後改教從政,是以思想比較開明,這所學校裡能夠讀到不少進步書刊,同時學校學生、老師們的思想也比較進步。

就在林城入校的當年,福州本地發生的一場流血慘案,讓小林城感到了,國家的落後給人民帶來的深深傷痛。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當年立在福州南門兜的“請用國貨”石碑

1919年11月15日,面對中國國内掀起的“抵制日貨”愛國浪潮,日本駐福州領事館悄悄派出便衣警察和浪人,當街毆打正在表演愛國新劇的學生,随後打死、打傷數名學生,消息傳來,阖省憤慨。

林城當時在課堂上,聽了老師憤慨不已的講述之後,不禁熱血沸騰。

我輩當自強,少年強,則中國強。老師的話,銘記在小林城的心中,讓他内心感到了從所未有的悸動。

如何救國,這個問題開始在林城内心萌芽紮根,直到抗日戰争爆發之後,他才做出了最終的選擇——當醫生。

因為林城身體孱弱,上陣殺敵非其所長,但從報紙上看到前線戰士們負傷哀痛的照片,讓林城覺得,自己至少應該為他們做一些事,也算是為抗戰、國家盡一份力。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福建協和大學邵武校門

1938年秋,林城毅然從福建協和大學化學系,轉到了福建醫學專科學校(1939年改稱為福建省立醫學院)。

在這裡,林城努力地學習着醫學知識,他希望,自己今後能夠成為一名出色的軍醫,努力救治前線那些受傷的戰士們。

以醫救人、以醫救國是林城進入醫學院的最初想法。然而,他卻沒有想到,自己雖然選擇了人生方向,但結果卻并不一定會按照自己的設想的軌迹前行。

入黨後被捕

國難當頭,哪個愛國青年不熱血?當時的林城除了每日學習之外,将所有的精力都投在了抗日救國活動之上,他利用課餘時間,積極參加校内愛國宣傳演出,為抗日前線将士們募捐錢款。

而且在課餘時間,他還經常撰寫愛國批判文章,以“何陽”為筆名,發表于《東南日報》之上,批判那些大發國難财的貪官污吏們。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東南日報

不久,這個充滿愛國、正義感的革命好苗子便被組織發現了,當時在福建省醫學院訓導處做文書的共産黨員孟起(又名孟琇焘,後就義于南京雨花台),在仔細觀察了林城一段時間之後,随後決定發展對方成為一名共産黨員。

對于光明的召喚,林城自然伸出雙手去擁抱。

在與孟起詳談、交往、熟知之後,林城于1939年光榮加入共産黨,成為了當時地下黨醫學院負責人孟起,在福建省立醫學院發展的第一個黨員。

當時的敵後抗戰環境非常惡劣,日軍一次次的掃蕩,給敵後抗戰軍民帶來了巨大傷亡。是以,孟起來到福建省立醫學院,最初的目的是為了發展一些共産黨醫學學生,畢業之後去抗日根據地服務。

但因為醫學院黨支部力量薄弱,需要人手幫忙發展力量,于是林城慢慢成為了孟起的有力助手,深入參與了黨組織在當地的發展活動。

然而,就在全民族抗戰呼聲日益高漲之時,國民黨頑固派卻開始消極抗戰,在私底下,更是積極反共,林城積極參加共産黨組織的抗日愛國活動,很快便被國民黨政府給盯上了。

1940年末,林城受黨的指派,去福建省崇安縣參加中共福建省委辦的訓練班,結果在路上被保安團逮捕,關入了設立在三元縣的集中營(後遷至梅列鄉,被人稱為梅列集中營)。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三明城内姜家大院石倉,當年是梅列集中營所在地

這個集中營主要的關押對象為當時積極宣傳抗戰的進步青年、思想左傾的公職人員。

當時在這個集中營内,還關押了幾個省立福州中學讀書會的同學。這些年輕人年齡相仿,彼此懷着同樣的愛國熱忱之心,被關在這方暗無天日的牢獄之中,很快彼此便成了無話不談的親密朋友。

當時的林城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的這場牢獄之災,竟會禍兮福所依,間接使他後來遇到了陪伴他走過大半生的知己夫妻。

收獲愛情,潛伏下來

不久,經黨組織多方營救,林城以及讀書會的同學先後獲得了保釋,出獄返校。

因為與福州中學讀書會學生們有這麼一段獄中交情,林城開始和對方頻繁來往起來。在後來一起參加進步活動之時,他又認識了對方校内的一些同學。

而他與後來的妻子——鄭肖钊,便是在這個時期所結識的。

林城比鄭肖钊大七歲,兩人當年是在校内愛國活動中相識的。對于鄭肖钊來說,眼前這位林大哥在抗日愛國活動中果決、剛毅的表現,讓同樣充滿愛國之情的她不由心生情窦,不久,兩人便發展為戀人關系,最終成為了一對革命情侶。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林城妻子鄭肖钊晚年的照片

林城從醫學院畢業之後,按照當時的規定,要被征調到部隊中,服務一年。随後他被配置設定到國民黨永安空軍部隊醫務所服務,期滿後又被配置設定到國民黨南京空軍醫院做醫生。

在這段時間裡,林城始終沒有忘記,當初孟起給自己安排的任務,去敵後根據地,投身革命當中。

然而,此時抗戰已經勝利,革命鬥争的局勢,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國民黨方面挑起的内戰,給期盼和平的人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

向往光明的林城向上級遞上申請,希望能夠去解放區為人民解放軍服務。然而,上級收到其申請之後,經過多方考慮,卻最終決定讓他繼續留在國民黨空軍當中,利用他在空軍醫院内,可以充分接觸飛行員的便利條件,趁機在國民黨飛行員當中發展進步成員,伺機策動起義。

根據黨的訓示,林城在南京以軍醫身份潛伏了下來,這個原本打算以醫術救國的青年,最終成為了一名紅色的特勞工員。

從醫者到潛伏者,林城剛開始很忐忑,他不知道自己能否完成黨所托付的任務。然而,誰都沒有想到,他幹這一行,後來竟會那麼出色。

三次策反空軍、五次策反海軍

自1945年開始,林城便開始以軍醫的身份,在國民黨空軍内部潛伏下來。這段時間,他通過體檢、醫療等便利條件,與大批空軍飛行員們頻繁接觸,通過甄别、挑選,先後在空軍内部秘密發展了30多名共産黨員。

而這些被林城直接發展的共産黨員,随後又發展、吸納了不少自己身邊的飛行員,加入黨組織當中,一張不斷擴大的黨組織網絡,悄然在國民黨飛行員當中緩緩鋪張開來。

随着解放軍在遼沈、平津、淮海等戰場上不斷勝利,解放全中國的曙光已經初現。那些一直心懷光明的飛行員便開始冒死起義,駕機飛向光明。

為了幫助這些有志為國之士奔向光明,林城在南京城内,多方奔走聯系,為飛行員們奔赴解放區,積極聯絡策劃。

篇首起義的飛行員俞渤曾回憶道:

“支部和上級組織的聯系,是通過我和林城同志進行的。林城同志是唯一負責和我聯系的上級組織代表。當時的上海,國民黨瘋狂地進行大屠殺,甯可錯殺三千,不準漏網一個。在這樣的白色恐怖裡,我們的每一次會見,都是極端秘密、緊張而又興奮的。”

在俞渤等人準備起義之前,林城和南京地下黨組織研究了起義飛機與解放區聯系的信号,以防飛機飛到解放區之時,下面的防空部隊誤傷己方人員。

随後林城帶着會議内容直接來到上海,通過上海局電台,發報給了黨中央,請中央電複降落地點。

11月底,上海局接到中央方面回複,訓示飛機屆時可以降落在安東機場。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俞渤等人起義所駕駛的B-24型轟炸機

林城接到通知之後,立即給南京那邊等候消息的郝桂橋,電文是當初約定好的暗号:

“家裡房子已修葺一新,望速請假回家一叙。”

随後,俞渤、郝桂橋等人便等待時機,最終駕機起義奔赴解放區而去。

俞渤等人駕機起義,讓國民黨方面驚恐萬分的同時,也感到了深深的恥辱,為此他們對外掩蓋飛機投誠事件,對内宣稱那幾顆炸彈是國軍在執行例行任務時,不慎掉落的。

然而林城接下來的行動,卻讓國民黨方面,再也掩蓋不住飛行員起義的真相了。三個月後,又發生了兩起空軍投誠,這兩起,也都是林城聯絡策動的。

1949年3月5日,國民黨空軍空運第十大隊飛行員唐宛體、空勤通訊員李學冕、機工彭樹新等人駕機起義。

兩天後,國民黨空軍飛行員王玉珂、禹慶榮和劉繼廣等人駕機起義。

根據唐宛體自述《梅園找黨》的描述: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國民黨投誠飛行員,自左向右:彭樹新、李學冕,唐宛體

中共辦事處撤退後,我繼續在林城的上司下,與戰友們共同戰鬥在各自的部隊和地區,發展力量,開展對敵鬥争。

劉繼廣的自述《曆險歸來》當中,也曾提到:

一次,在南京空軍醫院住院,通過李振興,結識了中共南京地下組織的林城同志,從此與林建立了組織關系,當時,林的公開身份是中尉航空醫官。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國民黨投誠空軍禹慶榮(左2),劉繼廣(左3),王玉珂(左4)

誰都沒有料到,這位潛伏在敵軍醫院内的醫生,竟然能慢慢編制出一張如此龐大、效果如此明顯的起義大網。

然而,隻是空軍還不算,不久林城再次接受組織安排,對海軍方面進行策反活動。

策反海軍

在解放戰争期間,國民黨方面,海軍起義一共21起,其中有5次跟林城有關。

1949年2月25日,國民黨海軍王牌軍艦——輕型巡洋艦“重慶号”在吳淞口起義。艦艇之上人員衆多,當時中共策反人員分出了好幾撥人,分别在不同人群當中,進行策反工作,而林城當年策反的對象是重慶艦上航海官——陳宗孟。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重慶号輕型巡洋艦

當年在重慶号艦長鄧兆祥态度尚且不定的情況之下,林城曾與陳宗孟等人商議,一旦無法起義成功,則設法破壞艦艇,令其不能行動,至少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令重慶号不會為解放上海的戰鬥,造成障礙。

林城的屢次策反成功,也使得多番奔走的他,漸漸暴露在國民黨特務的視線之下,為了保護林城的安全,1949年4月,林城悄然離開了軍醫院,進入中共中央上海局策反委員會工作。

随後,林城接受任務,策反即将南下廣州的“靈甫艦”。林城首先策反了艦上的上尉防潛官陳克,通過陳克進一步努力,又發展了何鶴年、王民彜、魯德恩等人。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陳克(左1),原靈甫艦上尉防潛官

本來此艦準備在途中起義返航,但國民黨方面提前嗅到了異樣,委托英國方面加派了一艘“康巴斯号”一路尾随監視,這令艦艇上的成員們始終搖擺不定。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靈甫艦

1949年4月22日,該艦最終決定起義,然而不久卻在香港加油之時突然被扣押。起義失敗,但艦上70餘名官兵,最終在林城等人努力之下,選擇搭乘客輪回到解放區,繼續參加人民解放戰争事業。

1949年4月23日,國民黨海防第二艦隊司令林遵率艦隊(30艘艦艇、1271名官兵)起義,這次起義,加速了國民黨長江防線的崩盤,被毛主席稱為“長江江面上的偉大壯舉。”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林遵

在這策反任務當中,林城負責策反的是,第二艦隊參謀組長——歐陽晉。歐陽晉是福建閩侯人,原先是重慶艦通信官,在德國留學和長江布雷隊時,一直是林遵的下屬,是以兩人私交甚好,林遵對歐陽晉非常信任。後來,林城便通過歐陽晉的關系,同已有起義之心的林遵保持關系,積極協助組織策劃艦隊起義。

随後,林城又上司、組織了“長治艦”起義、“聯榮艦”的起義工作,使得國民黨方面一艘主力戰艦、一艘運輸艦以及一艘巡防艦順利駛歸解放區。

林城:以軍醫身份潛伏,策劃數次海空軍起義,周總理親自宴請叙功

長治艦

1949年10月,解放全國的戰争全面展開,為了日後收複台灣,積極發展敵人内部力量,組織上派林城來到香港準備後續策反工作,林城接到指令之後,起身南下,積極準備入台策反。然而,随着北韓戰争的爆發,收複台灣一事因戰被迫擱淺,三年之後,林城被組織召回。

當時,周總理在北京曾專門交待過,林城回來的話,讓他來北京一趟,自己要親眼見見這個身處虎穴,屢立奇功的策反專家。

從香港歸來之後,林城便來到了北京,在這裡他受到了周總理的親自接見,當時周總理設宴親自招待他,在桌邊周總理握着林城的手高興地說道:

你可是我早就知道的大英雄呀。

曆盡風霜,歸來依舊少年

1952年夏,林城回到了上海,當時,很多人曾勸他接受組織的安排,進入政府當中工作。然而林城卻始終覺得,革命既然已經成功,那麼自己也應該回去幹老本行了。

自己是個醫生,如今新中國百廢待興,醫學方面也是亟需人才的,我幹拿手老本行,就是對黨、國家,最有利、最負責的。

随後,林城進入上海第一醫科大學華山醫院,成為了一名住院醫生,兩年後,林城赴蘇聯留學,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院列甯格勒醫院,跟随一名心血管專家當研究所學生。

在林城的眼裡,自己先前的那些策反,不算什麼功勞,那是組織上交待的任務,自己隻是按照要求努力完成而已。而如今,自己努力學習醫學,将來能夠為國家、為更多的人民謀更大的幸福,這也是自己一直以來,都想做的大事。

他始終懷着一顆純樸之心、善良之意,看待這個世界。即便在後來動蕩時期,林城被遣傳回古田老家,妻子被迫選擇與自己離婚,他依然淡然處之。

當年,林城回到古田老家,面對不公的待遇,他沒有任何抱怨和自暴自棄,始終保持着共産黨員的本色,以精湛的醫術,為鄉親治病,對于一些貧苦老鄉,他更是自掏腰包,免費贈藥,解人危急。

一時間,“林大夫”的名聲在古田周邊傳開,羅源、連江、甯德、屏南、閩侯等地,慕名求醫者絡繹不絕。

1979年,林城冤案得以平反昭雪,三年後,林城卻因肺病沉疴難返,最終在北京病逝。

林城走的那一天,下了一場很大的雨,他的前妻鄭肖钊說:

他平時從來都是低調沉默,很少與人攀談關系,但那一天走的時候,風雨飄搖,甚是喧嚣。當時醫院走廊裡站滿了人,很多人得知消息之後,趕來見他最後一面,不少人握着我的手感慨道:

“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謹以此文紀念傳奇人物——林城,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今日的幸福來之不易,不忘先烈,砥砺前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