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松,雖然是個很男性化的名字,但是她卻是上世紀30年代著名影星胡蝶的女兒。胡友松的身世非常迷離,大家都知道她的母親是胡蝶,但是父親卻不知道是誰。胡蝶曾對她說:“你隻有母親,沒有父親,你的父親既不是我老公潘有聲,也不是戴笠。”于是在胡蝶的刻意隐瞞下,胡友松成了有母無父的可憐人。

在那個時候,胡友松還叫胡若梅,胡蝶希望她像二月梅花一樣,傲然挺立。
民國電影皇後胡蝶一生拍過很多戲,每日忙碌于各個片場,根本無暇料理這個私生女。
從小,她就住在酒店的長包房裡,她的母親胡蝶兩三個月才能回來見女兒一面。對于和母親見面的記憶,胡友松的描述平淡而簡潔:“突然間一睜眼媽媽回來了,就是這樣,意外的感覺。”母親于她,似乎更像是一個符号。從胡友松的表情上,你看不到一個孩子對母親的依戀,看不到她對家庭溫暖的渴望,也看不到沒有同齡小夥伴陪伴的孤單。然而,透過那些語言描述堆砌起來的燦爛浮華,胡友松的童年蒼白一片。
在她六歲那年,胡友松患上嚴重的濕疹,在醫生的建議下,胡蝶委托軍閥張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帶着若梅到氣候相對幹燥的北京定居。有時候,胡蝶也會專門坐火車去看她。然而胡友松怎麼也沒想到,胡蝶在給她留下了一箱财寶之後,就悄然離開中國,定居于國外。胡友松就這樣被抛棄了。
沈文芝曾是個闊太太,大手大腳慣了,很快将胡蝶留給胡友松的财産花個精光。而此時,胡友松已經成長為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要上學了。然而由于家境貧寒,胡友松的求學之路非常艱難。
在貧寒之中,養母沈文芝還動不動就辱罵她、折磨她,寒冬臘月,養母一邊叫:“這不是你家,找你媽去。”一邊将若梅從床上拖起來,趕出家門。北京的正月,寒風凜冽,若梅凍得瑟瑟發抖,無處可去的她最終還是回到養母家,任憑養母虐待。
在新中國,胡友松通過努力考上了衛校。畢業後,她在積水潭醫院做了一名護士。在那裡她認識了一名五官科醫生,兩人如膠似漆地談起了戀愛。然而就是這樣一對璧人,還是由于出身問題,被組織所拆散。胡友松發狠道:“我一輩子都不結婚了。”
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台兒莊戰役的指揮者李宗仁将軍回國,成了新中國的座上賓。但是不幸的是,李宗仁的妻子郭德潔因癌症去世。于是,組織讓胡友松當起了李宗仁的貼身護士。不久後她應組織的要求,嫁給了這個大自己50歲的李宗仁為妻,成為這名大将軍第三任妻子。
雖然是“白發配紅顔”,但是李宗仁非常疼愛胡友松,給了她從沒有享受過的家庭溫暖。有一回,胡友松肚子疼,李宗仁告訴她吃4兩南瓜子可以解痛。“我就發怵,我說這怎麼吃。晚上,李先生把4兩瓜子全嗑成了瓜子仁兒。第二天我一醒,哎呦,好一盤啊,李先生說,若梅,我把瓜子都給你嗑出來了,你就這麼吃吧。”
面對丈夫的體貼,胡友松哭了。“我真是找到一個知己了,那麼疼我的人。我真的要死心塌地跟他過日子,我要好好照顧他。”飽嘗世間冷暖的胡友松,被李宗仁的細心和關愛融化了。
然而幸福的生活如同迷夢一樣,一點就碎,年事已高的李宗仁在他們結婚後3年就去世了。李宗仁去世後,胡友松沒有立即選擇再婚,她在曆次政治風暴中又浮又沉,嘗盡世間的苦楚。
80年代,她曾經有過第二次婚姻,但卻十分不幸福,很快就離婚了。之後她皈依了佛門,法号妙惠居士。一生簡樸,沒有後人。
2008年初胡友松查出患直腸癌,11月初病情惡化,11月18日住進海島金山寺,11月25日去世,終年69歲。她的墓地前蒼松翠柏,終日梵音袅袅,恐怕是對他坎坷的一生最好的寬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