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中國近代戰史,抗日戰争是不可回避的,中華民族用十四年時間進行長久的抵抗與反擊,那時國内的資源極度匮乏,軍隊裝備差距很大,甚至衣不禦寒、食不果腹,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還得打勝仗,抗日戰争的勝利實在是來之不易。
“小米加步槍”就是對八路軍裝備的形容,在面對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時,擁有頑強的信念與意志固然重要,還有一些看似樸素卻相當實用的“土辦法”可以彌補這些不足。比如,抗日戰争時期,我軍全員幾乎都用布條綁腿,它的使用率高到幾乎成為八路軍的标配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件擁有極大曆史貢獻的傳統裝備。

綁腿的各種優勢
軍用打綁腿已經有相當長的一段曆史了,大約在19世紀末,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那兒服役的士兵便常常在小腿肚靜靜纏上用長布條做成的綁腿,随着時間的發展,打綁腿的手法越來越正規,逐漸成為了士兵服裝的一部分。在中國更是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人行軍作戰将這一個“土裝備”沿襲下來。而它之是以到了近代抗日戰争依然被廣泛應用,歸根結底也是它的好處實在太多。
首先,打綁腿能夠幫助經常處于長途跋涉的八路軍們防止血脈下積引起疼痛與并發症,提高軍隊的行進與作戰效率。抗日戰争的戰線縱深東西南北,而那時候我軍沒有充足的馬車、汽車等交通工具,戰士們白日裡行軍往往都是依靠步行,而且時長途跋涉,從一個戰地走到另一個戰地是常有的事,長途步行的能力甚至會成為考核一個士兵軍事素養的重要因素。
交通閉塞不說,我軍的主要陣地還往往都是一些崎岖的山地,環境制約了交通的發展,再加上經濟條件不足,是以,士兵們都開始興起一種打綁腿的“土辦法”,用布條把自己的小腿肚牢牢纏裹起來。它的作用很大,因為人體經過長時間的運動和使力,腿上的關節等部位就會變紅發熱,這是由于血液下積導緻血液循環不暢。若是這種情況得不到妥善處理,那麼就是引發腿部脹痛和疾病,對于行軍作戰的士兵來說是不容忽視的隐患。
抗日戰争的局勢可謂刻不容緩,八路軍在躲避敵軍的侵擾或者支援大部隊時,往往在夜裡要急行上百裡路,第二天起來難免會感覺到腿部劇痛,難以繼續應戰。而打綁腿後,這一難題便迎刃而解:布條阻礙血液迅速下流,緩解了血液淤積,戰士們能夠避免靜脈曲張産生的疼痛。幾根小小的布條也是經濟實惠,打綁腿的方法立刻在軍營裡流行開來。
除此之外,打綁腿還能抵禦蚊蟲和荊棘,這一效果是在山嶽叢林地區作戰尤為明顯。山地行軍,四周雜草叢生,被荊棘或者樹枝劃傷、牽挂褲腳都是常有的事,這若是有敵人在後面追趕是很誤事的。到了夜間不得不在叢林野外休息時,綁緊布條的腿部也能夠防止昆蟲和螞蟥順着褲管爬進褲腿裡吸咬。
若是遇到需要受傷或者緊急救援的情況,這些布條同樣能夠派上大用場。八路軍負傷之時,解下綁腿布重新利用能夠固定骨頭、止血包紮;當戰友們傷勢較重時,樹枝和綁腿布還能夠臨時制作成一個簡單的擔架,起到短途運送傷員的作用。
另外,綁腿布還能夠在山體陡坡地區發揮特定作用,那就是用膠布将它們連接配接起來,做成一根根固定繩索,用作牽引,這種就地取材可就友善多了;若是在戰場上擒獲了敵軍俘虜,綁腿布還能夠拆下來将其捆綁,這些布條看着不粗,但十分紮實,一時半會兒是根本掙脫不開的。
最後,綁腿還能夠保護軍褲和腳踝。抗戰時期,八路軍得不到及時的後勤補給,褲腿破損難以及時更換,軍褲也算是主要的軍用物資之一,打綁腿能夠好好保護它,提高耐用性;比起軍靴,綁腿在固定的時候更加靈活,可以拉得更緊一些,對保護腳踝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抗美援朝時的轉變
既然打綁腿有這麼多好處,那麼為什麼現在不再是解放軍的标配了呢?甚至是建國初期的抗美援朝戰争中,志願軍就已經鮮少用到這種綁腿布了,這是為何?其實最初綁腿還是被志願軍被廣泛使用的,但它很快便弊大于利,讓戰士們用命換來了教訓。
抗美援朝時期的敵人有所不同,侵華日軍換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美帝的軍事實力在全球範圍都是首屈一指,各種先進的武器裝備都不在話下。他們的作戰方式也與日軍不同,在戰場上大規模投放凝固汽油彈和燃燒彈,這種彈藥發射後在目标區域會燃燒起熊熊烈火,并且難以撲滅,簡單地灑水和滾泥地是不管用的。如果志願軍戰士們在戰場上被汽油彈擊中,唯一的活命辦法就是盡快脫下衣物,防止進一步被火燒。而綁腿布條很容易助燃,再加上解開它比較費時,這是相當緻命的。
不同于本土作戰,北韓戰場的氣候更加幹燥,不帶綁腿也不會難以适應。而且到了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們一般都是坐火車奔赴前線,不用再像抗日戰争那樣徒步行軍了。軍備物資也擴充了不少,比如比布條更實用的繃帶出現了,醫療設施也更加齊全,是以綁腿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至于解放軍為什麼不在用綁腿,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時代進步,物資更加重要了。現在已經有了更好的軍備去替代老套的打綁腿了,那就是現代化軍靴。軍靴的材質很堅固,款式多樣,根據不同作戰環境有詳細的劃分類别,比如最常見的作戰靴,适用于叢林野戰;還有在寒帶和熱帶适用的防寒防暑軍靴等等。
雖然形式和方法變了,它的核心内涵卻沒有變。比如現在和打綁腿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的打護膝、護腿等,都是在行軍途中起到減緩血液下行的作用,同時在匍匐時保護關節,減少磨損和消耗。不光是軍隊中盛行,就連一些戶外愛好者都會做好相關的準備。
結語
萬事萬物都是有弊有利,在不同的環境和對象下,同一事物都會具有雙面性,綁腿也不例外。盡管它的作用大,适應範圍廣泛,但打綁腿也是需要士兵們根據局勢來進行判斷的。學會變通很重要,不同的敵人和作戰環境很可能會讓曾經無往不利的辦法失去作用,産生負面的效果,成為士兵們的累贅。是以,為了能夠适應新的戰場,志願軍們自然也就放棄了傳統的打綁腿,這也是幫助戰争取得最終勝利的一個原因,中國軍隊很好的诠釋了靈活變通的重要性。
沒有用武之地的綁腿就這樣漸漸退出了戰鬥舞台,變為抗日戰争八路軍的一段曆史。但它并非就這樣消失了,它還代表了一種精神,那就是身陷艱苦卓絕的外部環境,中華民族也依舊不屈不撓的抗争精神,也代表了先輩們靈活變通的大智慧。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值得後世銘記與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