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上甘嶺2輪齊射橫掃敵營,卻引來陳赓怒批: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

自清政府滅亡後,華夏大地進入到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持續戰亂中,先有軍閥混戰,後有抗日戰争,好不容易抗日勝利,解放戰争的号角又再度吹響,直到1949年時,新中國才終于成立,華夏兒女們有了新的盼頭。

但新中國建立并不代表着戰事徹底停止,由于國際關系問題,我們周圍的東南亞以及北韓半島地區重新燃起了戰争硝煙,而作為鄰居,也是出于唇亡齒寒的思考,才稍微歇口氣的好兒郎們又一次奔赴戰場,1950年,抗美援朝開始。

上甘嶺2輪齊射橫掃敵營,卻引來陳赓怒批: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

在抗美援朝過程中,上甘嶺戰役絕對是不可忽視的激烈戰役。1952年10月14日,聯合國軍先後調集兵力六萬餘人,大炮三百餘門,坦克170輛,飛機三千多架次,對志願軍所防守的上甘嶺陣地進行猛攻。

很多人應該知道,上甘嶺戰役是一場相當激烈的戰役,當時美國為了能夠快速壓制志願軍,發射的火炮密集數量已經超過了二戰時的最高水準;而志願軍為了實作反攻,連續發射2輪喀秋莎火箭炮。

上甘嶺2輪齊射橫掃敵營,卻引來陳赓怒批: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

這2輪喀秋莎齊射直接橫掃了敵軍一個營,卻引來了陳赓将軍的怒批,為何明明取得了戰場壓制權,陳赓将軍還不開心呢?用陳赓将軍的話來說就是:“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他怒的當然不是壓制住了美軍,而是心疼軍費,喀秋莎所耗費的軍費,隻能從其他戰鬥配備中去縮減,這怎麼能不心疼?

這喀秋莎到底是個什麼武器,為何壓制力這麼強,又這麼貴呢?這事還得從清朝時說起。

上甘嶺2輪齊射橫掃敵營,卻引來陳赓怒批: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

清朝時由于清政府的傲慢,還一直在以天朝上國自居,于是沒能跟上全球發展的步伐,在全球殖民之路開啟時落到了一個極為被動的局面,這段曆史對我國的影響是深遠的,以至于哪怕清政府滅亡進入民國時期,想要追趕西方社會的科技、軍事等力量還是非常困難。

反觀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就已經實作大規模工業化,成為世界上最強的國家,号稱“日不落帝國”。1840年,在英國的堅船利炮下,清政府的大刀長槍形同虛設,鴉片戰争成為了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

上甘嶺2輪齊射橫掃敵營,卻引來陳赓怒批: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

晚清中國就吃了不願進行軍事武裝得虧,是以後來中國非常重視購買各種熱武器,喀秋莎就是其中之一。在一戰時期,俄國就已經開始研究喀秋莎火箭炮,後來在二戰時期才徹底攻克技術難關,将喀秋莎火箭彈投放到二戰的戰場上,給予日軍重創。

相比起其他火箭炮,喀秋莎作為一種多軌火箭炮,能夠傾瀉更多的炸藥,雖然準頭會有所降低,且添彈時間較長,卻能形成強有力的火線壓制。

上甘嶺2輪齊射橫掃敵營,卻引來陳赓怒批:一炮喀秋莎,八兩黃金

在上甘嶺戰場,士兵個人的力量已經在無數炮彈下被強烈壓制,想要在此役中赢過美國,必須同樣采取強有力的槍炮。為了奪回失去的高地,15軍隻能亮出來底牌——一個喀秋莎火箭炮兵團。

事實證明喀秋莎雖然費錢了點,但的确效果卓群,在喀秋莎炮兵團的兩輪射擊之下,在高地上占據的美軍兵力幾乎被掃滅殆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