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薛嶽率部取得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大捷後,日寇第11軍元氣大傷,從1942年1月算起大概兩年半的時間裡,再無力南犯長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有點飄,而戰區參謀長吳逸志則有點閑,閑了就無聊,無聊就生事,吳參謀長寫了一篇《論亞洲戰場的重要性》的文章,呈報給重慶軍事委員會“禦覽”。老蔣其實并沒有認真看,但是為了鼓勵将領們在戰略上多思考,還是在文章上批字簡單鼓勵了兩句,這下子中将參謀長吳逸志也有點飄了。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吳逸志的這篇論文,還附帶了一份加強亞洲戰場聯合作戰的具體方案,其中有中國軍隊應在閩浙沿海(第三戰區)增加兵力開辟新戰場,同時派出五到十個師的精銳部隊投入到太平洋戰場,配合美軍對日作戰雲雲,多少有點異想天開的意思。接到老蔣的鼓勵後,吳逸志大為興奮,恰好他有個表弟在國民政府外交部工作,于是再通過表弟把文章和方案轉給了美方,還真就輾轉到了羅斯福手裡。

羅老總統跟老蔣的态度差不多,作為軍隊統帥,對下面人勤于思考的習慣總要勉慰的,哪怕思考出來的東西未必可行,尤其是中國戰場上的重要将領來信那更得客氣客氣,是以也回了封短信,言及會讓參謀長聯席會議研究研究,其實這都是客套的官話。但是吳參謀長當真了,美國總統的親自複信讓他大為興奮,立即将此事電告老蔣,心想一份通令嘉獎或者一枚勳章是跑不掉了,這事多給老蔣長臉呐?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結果吳逸志等來的卻是一個晴天霹靂,老蔣在電文上的批示是:“免職,交軍法執行總監部嚴辦”!這事真不賴老蔣,吳逸志确實是不懂政治的自作自受,老蔣最忌諱中國軍隊的将領私下與美方接觸和交流,比如後來的孫立人比吳逸志權柄聲望大上許多,也是是以失去信任的。接到軍法執行總監部的通知後,薛嶽又好氣又好笑,隻能出面跟重慶方面斡旋,一番操作下來,吳逸志總算免了牢獄之災,但是戰區參謀長兼幹訓團教育長是肯定幹不成了。

最終的結果是吳逸志被免職,調任軍事委員會進階參議的閑職,不得不離開長沙赴重慶上班,這是1943年12月的事情,次年10月間,再被保送到陸軍大學将官班進修。不過吳逸志也算是因禍得福,因為僅僅半年之後,薛嶽走麥城的第四次長沙會戰就爆發了,日本人糾集了十個師團20餘萬人的兵力發起“一号作戰”湖南段的作戰,如此空前規模的敵人,再加上薛嶽的漸次驕狂,第九戰區的失敗已經不可避免。

吳參謀長被拿下後,原戰區司令部的參謀處長趙子立少将遞補,于1943年12月底被任命為第九戰區中将參謀長(職務軍銜),相比較于保定六期的吳逸志,趙子立的資曆可是差了許多,他僅僅是黃埔六期生,戴笠、廖耀湘等小字輩的同窗。趙子立之前也不是跟薛嶽混的,而是關麟征第52軍的作戰參謀,1938年陸軍大學畢業後,才配置設定到薛嶽的第一兵團擔任少将進階參謀兼作戰科長。

趙子立是有些軍事才華的,早在武漢會戰的南浔線作戰中(萬家嶺大捷就是此間)就初露鋒芒,期間首先指出兵團司令部對俞濟時的74軍使用不當,然後建議抽調兵力組成二線預備隊,并力主拒絕老蔣調走兩個軍的指令,最後又果斷提出抽調32軍和66軍參加萬家嶺圍殲戰役。這讓薛嶽對其刮目相看,遂連續提拔為副參謀處長、參謀處長,如今吳逸志去職,又被薛嶽保舉為戰區參謀長。

然而趙子立與薛嶽的關系,卻與職務晉升恰好相反,一路在下降,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關鍵的,是他跟薛嶽沒有吳逸志那般的私人情誼。吳逸志跟薛嶽那是“哥們加老部下”,從加入粵軍追随孫中山開始,吳逸志就一直在薛嶽的手下,“粵軍三劍客”分别擔任大元帥府警衛團的營長時,吳逸志就是薛嶽第一營的連長,同是廣東人同是保定生,兩人關系自然非比尋常。

“老虎仔”薛嶽是個挺狂的人,尤其是位高權重以後,除了老蔣和陳誠之外,他幾乎誰的面子都不怎麼給,連理論上有權指導第九戰區作戰的桂林行營主任、軍委會副總參謀長白崇禧,都根本指揮不動他。在作戰指揮中,薛嶽向來比較喜歡積極主動地攻擊,但是也養成了獨斷專行的風格,是以當他的首席軍事幕僚,其實是挺痛苦的一件事,也隻有吳逸志這樣的老兄弟、老朋友,薛嶽才顧忌幾分給予一定的尊重。

可惜趙子立不是,黃埔畢業生跟保定軍校生差着輩份呢,比如吳逸志跟薛嶽同庚,到1944年都已經年近五旬(1896年生人),而黃埔少壯派的趙子立年僅36歲,并且還是北方的河南人,方方面面都跟薛嶽不在一個頻道上。趙子立擔任參謀軍官時間較長,行事周密小心,更比較融入黃埔生的系統,與桀骜不馴的薛嶽根本不是一個圈子的人。實際上到抗戰後期,薛嶽是很有政治野心的,并不喜歡老蔣的黃埔嫡系。

另外一個問題則涉及官場上複雜的人際關系了,當趙子立僅僅是一個參謀或者參謀處長,對作戰指揮隻有建議的資格時,薛嶽會以欣賞的眼光去有選擇的傾聽和接納,是以兩人之前的關系尚可。然而當趙子立一躍成為戰區司令部的二号人物時,那是具有一定的軍事決策權的,這就影響到了薛嶽的獨斷專行,再加上趙參謀長不太附合的性格,薛嶽是越看越不順眼。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兩人的沖突集中爆發于1944年5月,彼時各方情報顯示日軍必然要有大的動作,趙子立判斷鬼子的這次進攻不比尋常,以第九戰區的現有兵力恐怕不足以應對,應當盡速報告重慶并請求增援(第九戰區的兵力在1944年有很大削弱)。可惜薛嶽不相信日本人在1944年還有什麼能力發動大規模攻勢,并且對自己的“天爐戰法”又過度自信,根本聽不進趙子立的意見,還訓斥小趙:

“你職位越高,越沒有膽氣了,還記得武漢會戰的時候嗎?你不是這樣的,在第九戰區,敵寇進攻是常态,但為什麼過去兩年他們沒有進攻?前年他們主要打第三戰區(浙贛會戰),去年一年都在打第六戰區(鄂西會戰和常德會戰),不能說全賴第三次長沙會戰之威懾,但敵軍膽怯亦是事實。現在雖有風吹草動,但兵來将擋水來土屯,我軍以不變應萬變,其奈長沙何”?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趙子立試圖解釋和勸說道,目前戰區的野戰兵力僅有60個團,情況與兩年前大不相同,一旦日軍以大軍來襲,勢必無法複制第三次長沙會戰的勝利,是以着重指出,應該問重慶多要一些能戰的部隊,同時應該把決戰地點後移,改在衡陽附近最妥。在薛嶽看來,這就等于是在教他怎麼打仗了,并且冒犯了他的軍事權威,犟脾氣上來甩下一句“想要援兵你自己要吧”,拂袖而去。

趙子立知道已經勸不動薛嶽,隻能盡量挽回和自保,于是通過王耀武聯系到了侍一處主任林蔚,表達了自己的擔心,然而在重慶當局來回的扯皮之下,第九戰區最終也沒有及時調整部署,當日酋橫山勇以“反天爐戰法”加強兩翼殺來時,第九戰區前線部隊紛紛潰敗,長沙瞬間成為一座危城。到1944年6月14日,第四次長沙會戰敗局已定,薛嶽決定将嶽麓山戰區指揮所撤往耒陽,臨走前對趙子立說:“我先去後方,你在這裡照料一下”。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這就是把小趙給撇下了,兩個人關系的惡化程度可見一斑,留是留下來了,卻又沒有明令趙子立全權指揮長沙守軍,這更是有些奇葩。當趙子立發現第四軍軍長張德能的防禦部署大有問題時,曾經要求張軍長變更部署,結果張德能兩眼一翻說是薛長官的交代,趙子立怒氣沖沖要通薛嶽的電話問:“我在這裡是否指揮第四軍”?薛嶽回答:“你不要指揮它”,趙子立越聽越糊塗,說那我在這裡有什麼用,不如也去耒陽吧。

薛嶽卻說:“你留在那裡聯絡”,趙子立氣個半死,我一個堂堂戰區參謀長搞什麼聯絡,那何不派個聯絡參謀就好了?薛嶽根本沒搭理他就挂了電話。在張德能以主力守城區而非嶽麓山的錯誤部署下,堅守了近七年之久的長沙城,僅僅一天即被日軍攻陷,第四軍也完全潰敗。長沙城破後,趙子立迅速趕到桂林,向白崇禧彙報了前因後果,同時還有王耀武等證明人,是以戰後追責時,張德能被審判槍決,而趙子立免除了責任。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老蔣的手令是:“趙參謀長即未負實際指揮責任,應毋置議”,最後處理結果是免職,然後保送陸軍大學将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也就是說,長衡會戰失利後,趙子立便離開了第九戰區和薛嶽身邊,到陸大學習去者,兩個人的交集和沖突就此告一段落。由于這次經曆,趙子立逐漸跟白崇禧越走越近,解放戰争後期成為第127軍軍長,隸屬于華中剿總的作戰序列,但是他又不是桂系的班底,是以也得不到真正的信任。

1949年12月26日,第127軍軍長兼第2路綏靖總指揮趙子立,在四川巴中宣布起義,後來成為全國政協的委員和常委。

薛嶽的參謀長吳逸志意外下崗,繼任趙子立無力回天,終緻長沙大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