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1956年,剛授予開國少将不久的易耀彩,帶着妻子範景陽,回到闊别26年的故鄉江西泰和苑前鄉螺崗村,此時正值春夏之交,江南春色正濃,雲亭河畔綠肥紅豔,山青水碧,彎彎的山路上,隻見山花爛漫流水潺潺,滿目青山,白雲悠悠,杜鵑染紅的山崗田野,滿山杜鵑猶如燃燒着的火把,特别的鮮豔奪目。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泰和将軍廣場

昔日從村子裡走出去的“紅小鬼”,如今已經成為進階将領的司令回到了老家,村裡的人奔走相告,村裡的左鄰右舍,大人小孩,見了易耀彩都親切地喊“公”喊“伯”稱“叔”稱“哥”,他應接不暇,不停地回答他們,用離家幾十年依然絲毫沒有改變的鄉音和大家問好。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戎馬生涯征戰二十多年,首次回到老家依然感到親切,溫情依舊還在,易耀彩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情,在鄉親們的帶領下,來到父母的墳墓前,墳墓不大,碑石上字迹清晰,他十分誠摯地點燃蠟燭,燒了柱香,放了一串鞭炮,深深地鞠了三個躬,看着墳堆,想起父母的一切,就忍不住哭了起來,思維回到幾十年前那峥嵘歲月……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易耀彩,1916年出生在坐落在神奇秀美的紫瑤山腳下,地處井岡山東麓的苑前鄉螺崗村,從他懂事的時候,他的家鄉的革命運動便如火如荼,他的父母參加農民暴動,都成為了村裡的赤衛隊員,那時鬥争非常激烈,參加革命工作的父母的知道自己處境也非常危險,而且自己的家庭又是三代單傳,他又是父母唯一的兒子,是以,父母為了革命的需要,更為了延續香火,他做了二件事情: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第一件便是為自己年僅十歲的兒子找了一個童養媳,當年,江西一帶的農村,給孩子娶童養媳的陋習還是比較普遍,原因就是當時的社會非常貧窮落後,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衆多的群眾因家境貧寒而娶不起兒媳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就跑到外地抱養一個女孩來做童養媳,待長到十四、五歲時,就讓她同兒子“圓房”。第二件事情,便是把兒子送上距離老家不遠的井岡山,托付給了已經當紅軍的舅外公。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在父親的張羅下,一位名叫張鳳娥的小女孩進了易家,兩人當時都是不谙世事的小孩子,相處得跟兄妹無異。因為那時的江西農村,像他們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是以,也并沒有受到小夥伴們的嘲弄。在村裡,他們雖然曾是名義上的夫妻,但是,她一直是以童養媳的身份生活在易家,兩人并未正式完婚。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俗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出生于貧苦家庭的易耀彩,從小就是個有主見的孩子。易耀彩的老家泰和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組成部分,是以,從小就受到父親革命思想的影響與熏陶,随後入了團,13歲就成為一名紅軍小戰士,從此踏上了為群眾謀幸福的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成為紅軍戰士的易耀彩,就很少有時間顧家了,張鳳娥就守在家裡替他孝敬父母。一心撲在革命工作中的易耀彩,在部隊裡的進步也很快,先後任江西萬泰縣獨立團特務連戰士、班長,紅軍獨立5師15團政治處青年幹事。1933年2月,易耀彩任紅8軍團某連指導員,8月起改任6團青年幹事、組織幹事。經曆過曆次反“圍剿”作戰的易耀彩,很快成長為紅軍的中層指揮員,1934年秋,他随部隊沒有來得及向家人告别離開了根據地參加了長征,由于戰事緊急從此與家裡的人失去聯系。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直到抗戰期間,已經成長為抗日名将的易耀彩才知道,他跟随紅軍主力長征後,國民黨反動派卷土重來,當時為了所謂的徹底根治“匪患”,叫嚣“石頭過刀,茅草過火,人要換種”,特别是對“匪屬”那更是瘋狂屠殺,那些曾經被紅軍懲治的“返鄉團”更是為非作歹,一時間紅火的革命根據地一片血雨腥風,屍橫遍野。就在天簾低垂,雨雪紛飛的那一天,由于敵人加緊“清剿”,曾是赤衛隊的紅軍家屬雙重身份的父母和家人,被敵人抓走了,釘在門闆上,活活沉入了贛江,從此他認為在家鄉已經沒有一個親人了。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每每想起這段往事,想起父母的犧牲,此時的易耀彩看着父母的墳堆,他更不能自制,覺得自己的父母已經化作了群山峻峰,化作了山嶺的護衛神,成為滔滔贛江的長流水,父親與天地同在,與日月同輝、與江河水存。将軍對着高高的山峰、彎彎的贛江一聲 長呼:爸爸、媽媽——。便泣不成聲,将軍的呼喚久久回蕩在山間曠野。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就在這個時候,從不遠的山坡上,走過來一名中年女子,看着她手裡提着的祭祀品,看來也是來這裡上墳的。易耀彩頗感驚詫:明明是我家沒有任何親人了。為什麼會有人來給父母上墳呢?走近一看,才知道正是他10歲的那年,父母為他娶的那個名叫張鳳娥的童養媳。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原來,那一年易耀彩父母被敵人抓捕,張鳳娥也被抓,正要殺害的時候,有鄉親們出面作保稱是自己的女兒,其父母殺害了,張鳳娥逃過了一劫,并為易耀彩的父母辦理喪事,披麻戴孝如同親生父母一樣送葬了。從此,這個癡情的女子,抱着生是易家的人,死是易家的鬼從一而終的,雖然丈夫不知所蹤,但她也一直在家裡等着他,從少女的時期就一直在堅守,如今終于等到了易耀彩回來。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然而,戎馬生涯20年,回鄉遇舊人,等待無以為報,身邊良人相伴,兒女成群,恕不能此生相伴。易耀彩的妻子範景陽得知此事,他們都覺得十分慚愧。她向丈夫提出張鳳娥一直孤苦伶仃的生活着,沒有子女和丈夫,沒有經濟來源,逢年過節隻有自己孤獨一個人,在精神上也缺少陪伴,首先得先給張鳳娥在當地找個穩定的工作,讓她有穩定的生活來源,這樣也能安穩一點。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易耀彩專門跑去當地的鄉政府民政部門,給她争取來了烈士補助,這才讓她拮據多年的生活有所改善。在此後的日子裡,妻子範景陽也并沒有因為這位童養媳而大吵大鬧,願意三個人互相扶持,給予張鳳娥經濟上的支援,讓家庭關系沒有後顧之憂,又和諧。有了易耀彩夫婦的關懷張鳳娥的生活才有了些許改善。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1990年,73歲的易耀彩将軍因病去世,張鳳娥十分悲傷,年過八旬的張鳳娥千裡迢迢去北京悼念,這樣癡情的張鳳娥真讓人敬佩!妻子範景陽此後也一如既往地對她繼續互相照顧,直到1996年張鳳娥去世,範景陽知道張鳳娥一生有多麼的不容易,也知道她生前沒有名分,是多麼的心酸,是以她做出一個大度的決定:生前不能同衾,死後讓你同穴。

少将攜妻回老家給父母上墳,碰到等他26年未婚妻,做法令人動容

易耀彩去世之時,骨灰一半撒在了海上,一半運回了老家安葬。8年後,張鳳娥也平靜地離開人世,并被安葬在易耀彩的身邊,這也算是給苦守一生的張鳳娥一個名分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