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作者:孔夫子舊書網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如果說逛商場買衣服是女人的偏好,那麼男人的偏好該是遛書攤淘舊書。大藏書家鄭振铎喜歡舊書,幾乎成了癖好,用他習慣的話來講,“喜歡得弗得了”。阿英也如是,“隻要身邊還剩餘兩元錢,而那一天下午又沒有什麼事,總會有一個念頭向我襲來,何不到城裡去看看舊書?”以疑古聞名的錢玄同,幾無一日不逛琉璃廠書肆,人贈“廠甸巡閱使”之雅号。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比起資深的前輩“獵書者”,餘生也晚,雖然沒有從前那樣的“好書時時見”,若常逛,也還能有所得,偶有大獲,竟“洗袋”而歸。凡淘書者,莫不對魯迅著作的重要版本特加關注,而我又加一個“更”字。盡管書櫃中已藏有“百年版”與“五八版”兩套《魯迅全集》,仍不甘心,四處探訪“七三版”《魯集》。七三年版是新中國成立前“三八版”的重版,“三八版”連普通圖書館都不存,個人就别存奢望,還是退而求其次,“七三版”志在必得。雖僅隔二十幾年,找起來也不是想象的那麼容易。書店都留下了書單,相熟的書友也都告之我的“大索”。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淘書,我是相信“書緣”的,心誠則靈。近日親手訪得“七三版”,圓了我的“魯集”夢,此次所得還是珍貴的甲種“出口本”,用掉了一個月的工資,值!當年的售價即為八十元,普通人一九七三年的工資還達不到這個水準呢。

真正急着找書買書的,可絕不能到舊書攤,那兒太亂了,書架上橫七豎八雜亂無序,如果急着找特定的一本書,真能找出病來。店内狹窄而且空氣沉悶,灰塵厚積,稍一翻動,飛揚撲面,太不衛生了,要不然為何魯迅進舊書店時會讓許廣平領着海嬰在外面等着呢。

《蕉窗話扇》,古董專著,線裝鉛排,大書家張伯英題簽,單邊、小黑口、半頁十行、行十四字,我得自琉璃廠。當時架上還有兩冊,我缺乏“複本”意識,隻挑了品相較好的一冊。今夏,中國書店大衆書刊拍賣會上,第262号拍品即為此書,最後成交價為三百八十五元,頓生悔意。好書存複本,以書養書,不失為愛書人的書資來源。看到自己所獵之書上了拍賣,也是一種自足,至少證明自己眼力不弱。某日,逛地攤,有兩個年輕人賣些零件古董,我一眼就注意到其中的一件大冊書,拿到手裡,果然稀見——《中國曆代名畫選集》,香港幸福出版社一九六一年編号發行,我所得為“0011”号,八開精裝巨制,富麗堂皇,名畫自唐韓幹《牧馬圖》至清鄒晃《松林僧話圖》凡一百二十篇。書友見此書,皆甚羨之,須知編号書也是百不得一啊。

夜裡靜坐在孤燈下,一本一本地整理白天從舊書攤撿回來的幾疊書,擦掉書上的灰塵,補齊封面的缺角,抹平書頁的折痕,那情景,與孤兒院院長為撿來的孤兒洗澡穿衣理發,庶幾近之。某年春天,寒舍失盜,損失很小。警察出現場時,指着四壁的藏書對我說:“小偷偷錯了人家,這家沒錢,錢全變成書了。”

一九九六年六月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附《蕉窗話扇》書話

《蕉窗話扇》,線裝一冊,長寬為26cm×15cm,呈狹長型,與普通書型有别。大書法家張伯英題寫書衣題簽。張伯英乃光緒朝舉人,精金石碑帖之學,享盛名于書界,琉璃廠有幾家老字号的匾額出自張伯英之手,今天人們依舊可以欣賞到。扉頁題簽出自南社金石名家壽石工的手筆。

本書作者白文貴,北京人,其書齋号“蕉窗宜雨館”。《蕉窗話扇》由琉璃廠文岚簃印刷,這條街上的倫池齋和富晉書社幫助銷售,書是白文貴自己出錢,于一九三八年四月出版。

《蕉窗話扇》分六大類:一遠溯;二羽扇;三纨扇;四其他各扇;五折扇(附扇骨、扇頁);六雜說。羽扇多産自浙江湖州,因地濱太湖,多野鳥,采鳥羽洗刷編制而成,清代張燕昌《羽扇譜》雲:“其産以湖州為盛。”現在生産羽扇多為工藝品制作,實用價值減少。

折扇現今仍大行其道,常見圍棋名手,手執一柄,把玩掌中,旋轉往複,于黑白之間捕捉勝機。折扇以竹、木、象牙等做扇骨,以紙或絹素裱成扇面,可以折疊。扇面盈尺之地,後來又演變為書畫家舞文弄墨的對象,藝術價值越來越高,扇子的使用功能倒退居二線了。前幾年山西某出版社重版《蕉窗話扇》,已遠失老版風采。

獵書憶舊:淘書我相信書緣

平安夜快樂!

買你買不到的書

舊時風物舊時書 盡在孔夫子舊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