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銀河說,婚姻制度可能會走向消亡。
不用不信,看着這現在高達40%的離婚率,不禁真的讓人懷疑,婚姻這麼容易失敗,到底還要它來幹嘛?

© Andrew Branch
讓我感受到婚姻不易的,是我一個同僚的經曆。
我之前機關的一個同僚,她是戀愛結婚的。剛結婚的時候幸福得不行,整個人就是輕盈飄飄的狀态。跟我聊天也總是一副“啊結婚這麼好,你們真應該都去結婚感受感受”的少女樣子。
可惜生活從來就不是永恒的羅曼蒂克。她結婚不到一年,就常常在微信上跟我寫大段的吐槽,說她家婆婆要把房子賣了拿去做投資啦是不是有病,說她老公不跟她一條心啦,說親戚老人總催他們生孩子自己都要被煩死了……
除了結婚這一條是她自己選擇的之外,結婚之後的事情已經不是她自己能做得了主的了。
看着她每次發來的抱怨,我都會想起那句話——婚姻制度與人的本能相悖。每次,我都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
圖檔來源:《也許很突然,明天我要結婚了》
2、
婚姻究竟是啥樣的,錢鐘書在《圍城》裡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婚姻是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去,城裡的人想出來。”
這就是說,婚姻既是束縛自由的高牆,也是為人所羨慕的保護傘。
© Anne Edgar
說起這婚姻的束縛性,那可真是延續了幾千年的優良傳統。
幾千年前人們結婚,是為了生孩子保家當,為了物質利益;現在人們結婚,雖然看起來大多是奔着感情去的,但是人作為善變的動物,感情還不如物質堅實。
婚姻前後,常常不是為感情操心,就是為自由、為錢财焦慮。比如辦公室裡的男同僚,結了婚,還經常感慨單身好,單身自由,隻恨自己結婚太早。又比如老家那邊一個鄰居家的兒子,還沒結婚呢,就被女方突然張口的十六萬彩禮吓到大半夜的輾轉難眠。
看看現狀,驚喜不驚喜?意外不意外?是不是想起來就紮心?
© Xavier Sotomayor
那麼問題來了,婚姻制度都這麼“反人類”了,人們為什麼還是會樂此不疲、前赴後繼地去結婚呢?
這是因為,我們想在某個人那裡找到比愛情更可靠的東西,找到一個可以栖息的歸宿,找到一個能讓自己過得更愉快的伴兒。
3、
“至親至疏夫妻”,李冶的這句詩想必所有人都很熟悉。夫妻,既可能是最親密的夫妻,也可能是最容易崩裂的陌生人。
伴兒好找,但經營婚姻不易。婚姻生活中,一不小心就會被各種生活細節打臉打得啪啪響。
生活是無數情感利益碎片的集合,拼得不好,就容易把自己劃傷。
© I'm Priscilla
在外人看來屁大點事的離婚理由,對有些夫妻來說,就是死活繞不過去。比如結婚後,發現心目中的女神,竟然也是會便秘的。
對沒錯,這說的就是李敖和胡因夢。
“胡在我心目中宛如童話仙子,不能忍受半點瑕疵,有一天我無意推開沒鎖的洗手間的門,見蹲在馬桶上的胡因為便秘而滿臉通紅,表情猙獰,實在太不堪了。”
毒舌李敖黑起前妻來毫不留情面。美人便秘的畫面,或許就是因為視覺沖擊感太強,是以才會導緻二人崩裂。
© veeterzy
另一對夫妻,雖然沒有李敖那麼誇張,但也是因為上演了“暗戀很久的女神竟然隻是個普通人”的戲碼,進而走向失敗。
在被奉為神劇的《四重奏》裡,真紀和丈夫是典型的戀愛結婚。丈夫把真紀視為女神。
圖檔來源:《四重奏》
“女神會拉小提琴。” “女神身上充滿了神秘感和藝術感。” “女神收下了我送的詩集好開心。”
然而跟女神結婚之後,這一場文藝青年的偶像劇,很快就變成了一地雞毛。
女神不見了,隻有一個天天宅在家裡看電視、完全放棄小提琴、還拿自己贈送的心愛的詩集做鍋墊的普通人妻子。
丈夫在妻子關愛的眼神中,吃下澆了檸檬汁的炸雞塊,即使心裡在說“瑪德我好讨厭炸雞上澆檸檬汁”,但這樣的炸雞他還是默默地吃了兩年。
兩年裡,不僅是炸雞吃不到一起去,看電影也根本get不到一樣的點。按現在的說法就是,笑點不一樣怎麼談戀愛!
最後丈夫抛下女神跑掉了,回來之後兩人離婚。
你以為這場婚姻的失敗是因為他們把對方理想化了嗎?女神和普通人傻傻分不清?
不,他們分手是因為他們從來不說内心戲啊!過得不是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總是像做戀人時那樣,怕失去進而讨對方的歡心,進而委屈自己,覺得自己是在為對方奉獻犧牲……其實這都是無用功!
有人會說,這不是自己作的嗎?幹嘛不說出自己真正的想法?
因為他們之前是純戀人,關系特别和諧的戀人,開開心心卿卿我我的戀人。曾經沉迷愛情的戀人,就是很難講出真我的需求。
© Scott Webb
我的一個同學很明顯就是這樣,小心思活動特别多,總在猜想男朋友是不是嫌棄這嫌棄那,自己又對他太好說話表示不滿,生悶氣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這些事,她也隻會對我這個樹洞說。
是以說戀人啊,真麻煩。這種唧唧歪歪在婚姻中是大忌,不坦誠地談談,而是鬧小脾氣的話,婚姻裡的厭倦情緒會很快上升。
既然不能完全靠愛情過活,那麼婚姻中該靠點什麼呢?
4、
尼采這個進階中二青年說:“婚姻不幸福,不是因為缺乏愛,而是因為缺乏友誼。”
婚姻中,比愛情更可靠的、能讓人栖息的歸處,是親情。但能讓自己活得更愉快的,是夫妻間的友誼。
© Harli Marten
本來以為尼采是個對婚姻不屑的單身狗。但是說起婚姻,他卻意外地是個小清新。除了号召友誼長存婚姻,他還說:
“進入一段婚姻的時候,你應當問問自己:你覺得自己會享受和她的聊天,直到老去嗎?畢竟婚姻裡的其他都隻是暫時的,隻有聊天是你們大多數時間會做的事。”
婚姻就是聊天?還能更理想一點嗎?但是仔細想想,這麼理想的東西,不就是夫妻間最缺乏的交集嗎?
© Ben White
我們總覺得興趣觀念這種東西在實際婚姻裡都是放屁,總覺得婚姻就是柴米油鹽,純粹過日子的,講究什麼共同話題和共同愛好?是不是矯情?
但是事實卻是:缺乏了這些精神層面的相似性,婚姻不是分離,就是壓抑。
楊振甯和翁帆的忘年戀,占最重要部分的就是所謂知己般的感情。盡管媒體一再不懷好意地揣測兩人關系,但人家夫婦的結合,已經是很多人無法了解的幸運了。
持久的婚姻,可能是忍來忍去的一輩子;但好而持久的婚姻,卻會是輕松有趣的一輩子。
5、
張賢亮有一句很足夠的經驗:“能夠白首偕老的夫妻,大概就是能夠掌握适度感情的夫妻。”
夫妻間除了友誼,還有感情适度。适度,就是不把對方憋死,給對方留幾分空間。
懂得控制自己的感情,把親情放在比愛情更重要的位置。畢竟一旦擁有了家庭,一個人就不止屬于他自己了。另一半的命,得留給夫妻孩子。
© Nathália Bariani
對于愛情變成親情這種事,龍應台曾覺得可惜:“曾經相信過愛情,後來知道,原來愛情必須轉化為親情才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為親情的愛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冰塊嗎?”
不是至情的冰塊又怎樣?水的至善至柔,豈是那麼好了解的?沒有個三四十年的婚姻經驗,談什麼愛情不如親情?
人生處處艱難,婚姻更是兩個人的不易。在對情感和陪伴的渴望中,我們需要嘗試的,是打開并了解對方的世界。在喜悅時交換喜悅,在落寞時抵消落寞,在意見對立時,以不那麼極端的方式渡過危機,在沒有安全感的一瞬間,突然想起來有個懂我的人。
即便是性情和位置都不怎麼靠近,建立了友誼和适度感情的婚姻,就會是那個離不開的終點。
就像《四重奏》裡真紀說的那樣:“夫妻,就是可以分開的家人。”
希望你們和自己的另一半,能夠彼此信任,彼此有空間,彼此有歸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