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歲的孩子,正值花樣年華,精力旺盛,喜歡挑戰權威,容易做出各種出格的事情。父母教育起來難度大,但是千萬不要着急,一定要願意花時間,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教育,不然沖動之下,容易傷害孩子。
國中生被父親拳打腳踢,因玩手機、夜不歸宿
某休息日,吃午飯的時間,我突然聽見隔壁鄰居訓斥孩子的聲音:“一天天的,不玩手機你會死吧!”鄰居家的孩子,目前正在上初一,學業壓力大的情況下,還貪玩手機,是以被父母教育很多次了,周圍鄰居鄰居也都習以為常了。

不過,這次好像不一樣,鄰居訓斥完孩子,還打罵了一番,吓得孩子直呼“救命!”作為鄰居,真的怕出什麼事情,忍不住去看看情況。這才知道,這次孩子不僅偷拿父母手機玩,還夜不歸宿......
教育孩子切忌拳打腳踢
教育孩子,父母的責任重大。有的父母看見孩子走彎路,就忍不住使用武力,試圖一次性糾正,讓孩子長長記性。但是,有的時候棍棒之下,未必教育出懂事、聽話的孩子,還可能會适得其反。
①孩子接收大量負面的資訊,理性思維會減弱
如果父母有打罵或者訓斥過孩子的經曆,是不是也感受到孩子聽到父母的批評,腦袋變得不清楚,做事情更加稀裡糊塗的。這是因為,孩子被父母用身體或者言語傷害,容易産生出消極的情緒,大腦中理性的能力減弱,反而失去判斷能力,不能好好思考。
②棍棒教育下的孩子,外表乖巧,内心冷酷無情
父母動辄打罵孩子,是會對孩子形成一定的威懾力,讓孩子知道雷區在哪裡。但是,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其實是阻斷了親子之間良好溝通的可能。是以,孩子受到棍棒教育,時常會感受道困惑、迷茫和彷徨,變成一個善于僞裝,外表乖巧,但是内心實則冷酷無情的人。
如何教育青春期不服管教的孩子?
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在十幾歲的青春期,自我意識變強,大多會出現自私、任性、不聽話的表現。是以,教育該階段的孩子,更要講究方式方法。建議各位家長不要試圖使用控制的方法讓娃聽話,最好用愛和閱曆,支援孩子、引導孩子、關心孩子,讓孩子慢慢走上正途。
比如,用制定條約的方式,跟孩子約法三章,違規後要做懲罰,震懾孩子,引導孩子;陪伴孩子共同解決問題,父母不要橫加幹涉孩子的選擇,但是面對孩子的錯誤選擇,也不要袖手旁觀。父母和孩子建立親子關系之外的,師生關系、朋友關系,給孩子一些了解和尊重,更有助于孩子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