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萬隆會議,1955年4月,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萬隆會議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涵蓋了與會國在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等多個方面所達成的共識。公報中"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載入史冊的十項原則,是亞非國家對國際關系準則的重要貢獻,是世界曆史程序中劃時代的裡程碑。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錫蘭(斯裡蘭卡)、巴基斯坦五國發起。參與國是阿富汗、高棉、中華人民共和國、埃及、埃塞俄比亞、黃金海岸(加納)、伊朗、伊拉克、日本、約旦、寮國、黎巴嫩、賴比瑞亞、利比亞、尼泊爾、菲律賓、沙特阿拉伯、蘇丹、叙利亞、泰國、土耳其、越南民主共和國、越南國、葉門等。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由周恩來總理率領。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萬隆會議的成功召開是亞非人民團結合作、求同存異、協商一緻的結晶。會上共同倡導了處理國際關系的十項原則,形成了以"團結、友誼、合作、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等為核心的萬隆精神,為亞非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關系提供了指導原則,為和平解決國家間曆史遺留問題和國際争端指明了有效路徑,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并遵循的國際關系和國際法基本準則。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周恩來總理出席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各方人士請周恩來總理簽名留念。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與巴基斯坦總理穆罕默德•阿裡(前右)及其夫人(左二)合影。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周恩來總理(左一)同印度總理尼赫魯(右二)、緬甸總理吳努(右一)親切交談。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劉少奇為紀念萬隆會議10周年題詞。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

65年前的萬隆會議上,周恩來總理掀起的外交旋風不僅為中國打開了一面新的外交視窗,更重要的是向世界澄清了長久以來的誤解與抹黑,為中國外交樹立了一座新的裡程碑。而65年後的今天,中國提出的建設“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亞非各國共同發展,正是對萬隆會議賦予新的時代内涵,也将勢必為中國外交上劃下重重的一筆。

萬隆會議:中國外交史上的裡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