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生活中,我們從一個人的行為舉止,就可以看出他是否具有良好的教養,而孩子的良好教養,離不開父母在孩子小時候對他的良好教育。
在前段時間,就有一個女子乘坐電梯的視訊在網上走紅:視訊中有一個女孩,和朋友一起乘坐電梯,但在他們即将出電梯的時候,那個女孩卻把電梯裡所有樓層的按鈕都按亮了。并且,女孩的朋友也沒有阻止她的行為,反而是有說有笑的。

在視訊被曝光之後,也被女孩的家人看到了,他們在看了女孩的不良行為之後,為女孩,也為自己對女兒的教育缺乏感到羞愧臉紅。網友們則對女孩的行為表示:真不害臊。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熊孩子",有些父母會對其進行批評教育,讓孩子改正他的不良行為,在孩子長大的過程當中,形成良好的教養。相反的,有些父母則會拿"孩子還小,不懂事"這句話作為借口,任由孩子胡鬧,這反而會助長孩子淘氣的氣焰,孩子在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缺乏良好教養的人。
視訊中,女孩在搭電梯時将電梯中所有樓層都按了一遍,這種做法切切實實就是"熊孩子"的行為,女孩的不良行為,也展現出了她個人的教養是有欠缺的,也反映出女孩的父母對她的教育是缺乏的、不當的。
1、養成壞習慣
孩子在犯錯誤時,如果家長對此沒有及時糾正,對孩子進行教育,就會讓孩子錯認為這種事情是正确的,随着長大,他也就會在不知不覺之中,将這種行為變成一個壞習慣。此外,在孩子長大之後,他的壞習慣可能會給他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
2、不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
有些父母對于孩子會出現過于寵愛的現象。在孩子犯錯誤時,總是認為孩子還小,或者認為那樣的一點小錯誤不會造成什麼大影響,在他人指出孩子的錯誤時,沒有指責孩子,及時對孩子進行正确的教育,反而是包庇孩子的行為,甚至是和他人發生争吵。
在這種情況之下,孩子也會不重視自己的錯誤行為,認為這并沒有什麼,在性格方面,他也會不重視自己的性格缺點,甚至會形成像父母那樣嚣張跋扈、蠻不講理的惡劣性格。
1、及時糾正孩子的錯誤
生活當中,孩子總是會因為好奇或是對一些事情的對錯沒有很清楚的概念,犯了一些錯誤或是出現不恰當的行為。
家長們在發現後,要及時指出孩子的錯誤,讓孩子懂得自己的的行為是不對的,然後引導孩子去改正。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孩子在日後的生活當中,就會避免再次犯這樣的錯誤,進而慢慢改掉自己的壞習慣,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2、多和孩子溝通
有些父母會由于工作繁忙,沒有經常和孩子溝通,對孩子的生活和行為習慣都沒有很好的了解,進而缺乏對孩子的教育。
但溝通對于孩子和家長之間來說,是極其重要的。如溫·卡維林所說:"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家長隻有和孩子多溝通,才能知道孩子心裡的想法,更好地了解孩子,知道孩子哪些想法是錯誤的,指出并幫助孩子一起改正。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關乎着孩子的教養形成。父母們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對孩子進行良好的教育,才能夠讓孩子擁有良好的教養,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便利。
圖檔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