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畫面是6月24日下午,記者在陝西省鹹陽市警察局記錄下來的,這是今年陝西公安機關組織的第28場被拐兒童認親活動。

這次見面,是畫面裡相擁而泣的父子三人時隔28年後再次相逢。28年前,陝西鹹陽武功縣小村鎮照官村村民劉建華的兩個兒子同時丢失,原本幸福的家庭,也在這一天支離破碎。28年後,劉建華終于找到了兩個兒子,團聚現場,劉建華和他的姐姐等親屬再也難以抑制住自己的眼淚。
這裡是陝西鹹陽武功縣照官村劉建華的家,一大早,他就起來收拾庭院,水泥地清掃了一遍又一遍。
記者:我看您這一直忙活着拖地呢?
劉建華:(邊抹眼淚邊說)高興!今兒高興。這是高興的(眼淚),這不是哭了。一晚上興奮得都沒合眼,高興地就歡迎今天這一天。
這一天,劉建華苦苦等候了28年。再過幾個小時,他就能親眼見到自己的兩個兒子了。一别28載,當年還在爸爸懷裡撒嬌的孩子,現在也都30多歲了。能再一次把兩個兒子抱在懷裡,是劉建華一直渴望的事。
劉建華:能親自把兒子抱在懷裡,高興高興高興。
記者:公安跟您說(孩子們)找到那一刻什麼感覺?
劉建華:對!那高興得不得了,晚上都沒睡覺。把小兒子也找到了,血樣比對了以後,我整晚都沒睡覺,高興得很。想象小兒子現在(啥樣),走的時候在别人家受折磨,抱的時候哭得那個勁兒,晚上想象那個事情。
當天下午,在陝西鹹陽市警察局,劉建華見到了兩個兒子,時隔28年,父子三人終于團聚。
1993年,為了生計,劉建華帶着妻兒從鹹陽農村老家,來到西安西影路一個農貿市場賣菜。當時,劉建華的大兒子文文5歲,小兒子全全2歲多,妻子剛生下女兒才出月子。一天,由于租住屋狹小悶熱,兩個兒子吵得厲害,媽媽就讓兄弟倆去菜市場找爸爸。
劉建華:把娃丢了那一刻,我是在市場賣菜,他媽在看娃(小妹妹),她哥哥吵,(他媽)說出去找你爸去,你爸在市場賣菜。出去了以後,他媽知道在我這兒,我知道這娃在家呢,到下午尋不着,到處尋。
兩兄弟丢失後,劉建華一家發動親戚朋友,四處打聽孩子們的下落。
劉建華:我的朋友,賣菜的朋友,将近40個人(一起找)。聽說把娃丢了,那個時候很激動,把菜攤子撂下都跑去尋找。給人家出門吃飯錢,都不要,給任何人吃飯錢都不要,給搭車(路費)錢也不要,給咱幫忙尋了幾個月,最後都沒有消息。
線索寥寥 尋子之路漫漫
事發後,劉建華第一時間向當地公安機關報了警,但受限于當年的技術條件以及偵查手段,警方破案難度很大。
兩個孩子丢失前從未拍過一張照片,警方隻能根據劉建華對于孩子長相、穿着的描述來走訪排查,一直沒有得到有價值的線索。作為孩子的父母,劉建華夫婦精神幾近崩潰,二人最終選擇了結束婚姻。而面對破碎的家庭和未知的前路,劉建華尋找兒子的腳步,從未停止。
劉建華:走過好多個地方,一邊打工一邊詢問,問到一個堡子,堡裡的人家說我們這兒誰又抱養了娃,跑過去一看不是,娃還小,不是的。
28年的尋子之路,劉建華記不清去過多少地方,問過多少人家。随着時間的推移,兩個兒子都漸漸長大,想要根據兒時的長相找回他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出門打工找累了,劉建華就回到孩子丢失的地方原地等候,有精力了便再出去繼續尋找。
劉建華:因為咱娃思想裡(應該)有印象,就問這事情,一直尋就問了這幾年,也沒音訊。沒音訊的情況下,就守在原地不動。等娃回來尋到這個地方,全中國就西安市有個大雁塔,大雁塔西影路派出所,後村現在還存在着,他要是回來就能尋見。
DNA資料庫發揮作用 多年懸案出現轉機
就在劉建華苦苦尋找兩個兒子的同時,警方的技術手段也在逐漸發展。2009年,公安部建立了全國打拐DNA資料庫,收集錄入被拐賣或者失蹤兒童親屬的DNA以及相關資訊。
從今年1月起,公安部開展的“團圓行動”,加速偵破拐賣兒童積案以及查找失蹤被拐兒童的力度。每當警方通知劉建華去采血,他都是滿懷希望,劉建華覺得抽血就是一種希望。
劉建華:西安市市(公安)局,把我的血抽了好幾回,包括縣局也抽了好幾回,(警方)跟我說,每一年機器(技術)都在更新,一年會比一年好,絕對把你孩子能尋出來。
自從2015年劉建華和前妻的DNA血樣錄入資料庫後,他記不清采過多少次血。近幾年,資料庫的血樣逐漸增多,數次發現有血樣點位和劉建華的血樣資料接近,但經過進一步抽血核驗,線索最終都被排除了。
鹹陽市警察局刑警支隊支隊長陳琳:“團圓行動”難主要難在資訊是不對稱的。就是說一般情況下,失蹤或者被拐的受害人的家庭,他會主動去公安機關報案和采血。但是對社會上有可能被收養、被拐騙來兒童的這些兒童的家庭,他一般不會去主動采血。
采血,比對,排除,雖然失望了很多次,但每當警方再一次通知劉建華去抽血,他就又會打起精神,滿懷希望。
劉建華:抽血就是一種希望,你不抽血咋認?咱又沒有相片,除非拿DNA才能認。
記者:每次讓您抽血其實都滿懷着希望。
劉建華:那肯定的。
記者:那最後一次讓你去抽血,你抱的希望和以前一樣?
劉建華:警方沒有說,又抽了一回血。我說有希望嗎?(民警)說有一點點。我說有一點點就多抽一些。
這一次的線索,源于今年6月份河南鞏義市資料庫裡的一條血樣資訊,這一血樣與劉建華及前妻的DNA資料高度吻合,這樁28年懸而未決的案件,終于迎來了轉機。
鹹陽市武功縣警察局刑警大隊中隊長倪江濤:當時是6月15日,我們刑警大隊接到縣局的指令,河南鞏義一個叫周某的孩子,可能是我們1993年,武功縣照關村被拐兄弟倆其中一人。聯系到了周某,周某很配合。他居然能記得自己的老家住的是大瓦房、土坯牆,他爺爺住的是土炕,他父母是賣菜的,他知道自己是被拐過來的,是以他很配合我們。當聽說他父母是賣菜的時候,就與我們案件的基本情況符合了。
鹹陽市武功縣警察局刑警大隊民警馬飛:對這名男子的血液進行采集,采集之後,連夜送回我們機關,進行DNA再次比對,進行複檢。通過比對之後發現,這名男子就是劉師傅在1993年當時被拐的兩名兒子中的大兒子。
周某當年被拐時隻有5歲,雖然在河南生活了28年,但他依然清楚地記得被拐的那個夏天,一個陌生女性把他帶離西安,前往河南,交給了現在的養父母。周某印象中,當時的确還有一個小孩兒,但并不确定那是不是他的弟弟。
劉建華大兒子周某:光着腳,沒有鞋,那時候也窮,沒有鞋,就是因為一塊冰糕,我印象中有個孩子,也不知道是誰,時間長我也記不清了,買着冰糕我就吃,他說讓我咬一口,我說不讓,他就給我打掉了。停了一會兒,過來一個人,她給我買了個冰糕就把我引走了。
警方根據周某及其養父母提供的線索,很快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孫某。
鹹陽市武功縣警察局刑警大隊中隊長倪江濤:周某說是他同村的孫某把他拐過來的。我們對周某的養父母進行了詢問。确認了周某确系是1993年7月份以4000元的價格從同村孫某的手裡購買的。掌握了孫某可能涉嫌拐賣婦女兒童罪,我們想把孫某盡快抓住,把(被拐賣的)老二争取解救回來。
案件水落石出 骨肉至親團聚
28年前,兩兄弟一起被拐賣。如今哥哥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也有了線索,一旦将其抓捕歸案,弟弟的下落也會有迹可循。
鹹陽警方立即聯合河南鞏義警方一起采取行動,這起沉寂28年的兄弟雙雙被拐案,終于水落石出。
6月17日,經過兩天的蹲守,民警将犯罪嫌疑人孫某抓捕歸案。
民警:那你把這個孩子給誰了?
犯罪嫌疑人 孫某:給周某某了。
民警:白送的?
犯罪嫌疑人孫某:沒說白送。周某某沒有男孩兒,他母親、父親說的,有尋來的小孩兒的時候,給俺尋一個,俺沒有男孩兒。就去了那一看,他們說他要。談成了4000塊錢。
民警:那周某的兄弟你賣給誰了?
犯罪嫌疑人 孫某:張某某。
民警:哪裡人?
犯罪嫌疑人 孫某:張莊。
民警:大概多少錢賣給張某某了?
犯罪嫌疑人 孫某:3000。
根據孫某的交代,警方在河南鄭州找到了疑似劉家小兒子的張某,張某對于自己的身世毫不知情。
鹹陽市武功縣警察局刑警大隊民警馬飛:二兒子被拐賣的時候比較年幼,對小時候的任何印象都沒有,心理上比較難以接受。兩個孩子被賣到相鄰的兩個鎮,他們(曾)在同一所學校裡上學,但是不确定和自己的血緣關系,也不知道雙方是親兄弟。
經DNA比對,張某确為劉建華的小兒子。
民警:兩個兄弟在一個市兩個鎮,兩個人相差隻有幾公裡,可能以前都見過,相見不相認,你說這是不是人間悲劇?
犯罪嫌疑人孫某某:對(點頭)。
團圓行動助力“天下無拐”
劉建華夫妻因為孩子丢了而選擇離婚。這樣的情況并不是個例,孩子丢了,家庭随之破碎,其實讓我們能更多的感受到,對于父母來說,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
就在幾天前,7月11日,劉德華主演的電影《失孤》裡主人公的原型郭剛堂,也與被拐24年的兒子見面認親。這一幕幕認親,讓人激動、興奮;也同時讓人揪心、落淚。而這樣的認親,今年各地已經組織了1200多場。
之是以今年已經組織了1200多場認親,是因為今年1月,公安部開展了“團圓行動”。至今,“團圓行動”已經找回了曆年失蹤的被拐兒童2609名,其中就包括了劉建華和郭剛堂的孩子。而這2609名找回來的孩子,時間跨度最大的達到了61年;同時,公安機關偵破拐賣兒童積案147起,抓獲拐賣犯罪嫌疑人372名。
能夠讓這麼多家庭團圓,依靠的是公安機關的努力以及“DNA比對”這項科技的助力。今年6月1日,公安部集中釋出了全國3000多個“團圓”行動免費采血點位址。截至目前,已經有近萬人主動到公安機關接受免費采血,目前已幫助306個家庭實作了團圓。在這裡我們也提醒大家:如果您或者您身邊有失蹤被拐兒童父母、疑似被拐人員和身份不明人員,可以就近到公安機關免費采血點登記、采血。
同時,近年來,在全國公安機關的共同努力下,拐賣兒童犯罪案發數大幅下降,其中備受關注的盜搶兒童犯罪年發案數降至20起左右,而且這些案件基本都實作了快偵快破。随着越來越多的家庭團圓,所有父母都期盼的“天下無拐”也終将實作。(總台央視記者王新宇 王小龍 譚海梅 趙亮 馬榮達 孫曉璐)
來源: 央視新聞用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