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标準的力量: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章可循

“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範性智慧城市,到今天,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作為推進智慧城市健康有序發展的重要支撐,标準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健全新型智慧城市标準體系,可以避免智慧城市盲目建設,進而讓城市智慧建設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2014年初,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正式印發《關于成立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協調推進組、總體組和專家咨詢組的通知》,此舉措将相關研究組織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标準體系和關鍵标準,科學、規範、有序地推進智慧城市标準化工作。

近日,第四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創新大會在沈陽舉辦,期間,由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總體組(以下簡稱“總體組”)主辦、華為等公司協辦的2017新型智慧城市标準化大會同期召開。會議期間,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永剛,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副主任臧磊接受了至頂網的專訪。

據介紹,總體組目前已完成了國标GB/T

33356-2016《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的研制和推廣應用。大會期間還正式釋出了總體組研究成果《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應用實施報告(2017)》,該報告通過對224家地級以上城市的評價名額資料進行分析與挖掘,在對城市進行分區域分類型對比的基礎上,識别出影響城市智慧化發展的關鍵名額,幫助城市了解需重點攻堅克難的方向。

标準的力量: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章可循

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業務資源與物聯網研究部副主任臧磊

臧磊指出,幾年來總體組整體推進智慧城市國标的制定,目前已有33個标準的在研項目,其中包括總體性标準、基礎性技術标準和基礎性應用類标準,有一些标準陸陸續續會在年底完成。

作為總體組副組長機關,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承擔了多項标準的牽頭制定任務,尤其在基礎性技術标準中,包括資料融合、跨系統互動等多項開放共享的技術标準的牽頭制定。智慧城市是一個複雜的巨系統,在臧磊看來,标準要去解決系統的互聯,資料的融合、共享、交換,這些關鍵領域符合标準的要求無疑會對城市各個系統之間的互聯,資訊資料跨行業、跨領域的應用發揮巨大的作用。

标準的力量:讓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有章可循

國家智慧城市标準化總體組副組長、住房和城鄉建設部IC卡應用服務中心副總工程師張永剛

張永剛同樣認同智慧城市建設的目前階段應該注重資料的共享和業務的協同,他以城市管理舉例,以往城市中出現如廣告牌等私搭亂建或井蓋丢失等狀況時,市民回報到最終問題解決可能需要複雜和較長的流程。如果有了完整的城市資訊系統平台,市民就可以通過一個熱線或手機APP進行問題的回報,這套系統對接城市的不同管理部門。系統可追溯、可投訴、可監督,進而形成閉環,問題解決了沒有、解決的怎麼樣、市民是否滿意,都可以在一個平台上完成。

張永剛指出,住建部推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資訊系統在此方面發揮了不錯的成效,“我們牽頭規劃了城市管理所用的資訊系統的标準化工作,且目前已經指導全國四百多個智慧城市在此領域的建設。建議改為“住建部推動的數字化城市管理資訊系統在此方面發揮了不錯的成效,“我們牽頭規劃了城市管理所用的資訊系統的标準化工作,且目前已經指導全國四百多個城市進行了城市管理資訊系統的建設。”

此外,張永剛還強調了城市宜居、生态節能在新型智慧城市過程中展現的作用和意義,他指出,智能建築是新型城鎮化發展、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已釋出的綠色智能建築相關标準很好的支撐了城市節能發展;BIM、裝配式建築、智慧工地、建築能耗監測平台等将是綠色智能建築未來的發展方向。

當然,标準的制定和出台是否得到應用和實質的指導作用同樣是重中之重,大力推動新型智慧城市評價名額體系應用實施必不可少,進而實作“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此外,臧磊指出,标準的應用也将是總體組後續工作考慮的重點,标準制定過程中多收集城市、産業、企業等各方意見,做更多的調研,讓标準起到效果,而不是将其束之高閣。最終更好地運用标準的力量,促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年10月13日

本文作者:陳廣成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