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豐富多樣的美食,在敦煌壁畫中有迹可循。美食與廣闊天地互相依偎、沿襲千年,莫高窟壁畫上繪制着古代敦煌的耕讀往來與雞犬相聞。敦煌夜市升騰缭繞的煙火,從另一個側面描畫着敦煌人有聲有色的生活。
無論是曆史的記憶還是現實的觸摸,作為敦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敦煌美食文化源遠流長,蘊含着中西文明的交流互鑒,每道美食都是躍動于絲綢之路上的美妙音符。
看紀錄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該紀錄片由秦川、安秋執導,敦煌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出品,10月1日至10月4日在中央電視台紀錄片頻道播出引發觀衆熱烈反響,從11月3日起每周三12時在騰訊視訊播出。
紀錄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分《羊肉江湖》《面條飛舞》《野性西部》《香飄絲路》4集,依據莫高窟壁畫和藏經洞文書中的曆史記錄,呈現與衆不同的敦煌本土菜肴和傳統烹制技藝。通過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敦煌美食,帶領觀衆走進百姓生活,體味甜酸苦辣的人生;通過特色食材選取、烹饪技法的展示,呈現别具異域風情的敦煌飲食文化,為觀衆打開一張穿越千年、活色生香的敦煌美食地圖。在盡享曆史文化盛宴的同時,還原敦煌傳承千年的人間煙火。
細品美食,螢幕背後講述的是敦煌鄉愁與人間親情。
敦煌往西是廣袤無垠的沙漠戈壁,往東是縱橫千裡的河西走廊。可以想象,千年以前,穿行在絲綢之路上的人們到達敦煌,是怎樣一種心情。
這裡雜糅的風情足以洗盡旅途風塵,點綴着綠洲的沙丘,更新着視覺記憶。更重要的是,這裡的氣味,若有似無地喚醒了人們關于家鄉的記憶,又時刻勾起人們對于遠方的遐想。悠遠豐富的曆史背景,讓敦煌風物充滿了混血氣質,而雜糅交合的混血基因同樣滲透在人們的一日三餐中。
某種程度上,美食既是敦煌文化的組成部分,也是其發展的一個見證。20世紀初,莫高窟藏經洞出土了數萬卷敦煌文獻,記載了一千多年中國及中亞地區的曆史、地理、民族、文化、藝術等史料,也記錄了跨越千年的敦煌美食文化。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悠悠千載,敦煌大地不僅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敦煌文化,還養育了性格剛毅堅韌、脾性豪邁不羁的敦煌人,而這一切與美食有莫大關系。衆所周知,敦煌是一座在沙漠戈壁邊緣的綠洲城市,美食對敦煌人來說,不僅是生存的必需品,更是生于斯、長于斯的符号。敦煌人擅長在食物中賦予它明确的地理坐标,以彰顯食物特色。敦煌“八大怪”,驢肉黃面門外拽。黃面之是以占有一席之地,是因為長于此道的拉面師傅,可以把一根黃面拉得很長,長到滿足流水席數百人食用……在紀錄片《敦煌,千年不散的宴席》中,你能看到這樣的精彩畫面。
時光易逝,但美味永久地留在了人們心中。即使我們對古代敦煌知之甚少,通過美食的誘惑,多彩敦煌已躍于舌尖之上。
來源:酒泉日報社
酒泉日報全媒體記者:郭軍
通訊員:侯梅
編輯:李月辰帆
稽核:蘭新斌 終審:蘭鑫
甘肅省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編号:6212018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