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秀 全時的HIFI秀場 HIFI文化的交流平台

奇科利尼演奏肖邦《升c小調第20号夜曲》
肖邦最後的日子
1838年11月7日,“馬略卡号”客輪從巴塞羅那港起航,向着馬略卡島的帕爾馬(馬略卡島的首府)駛去。這次和往常一樣,走的是地中海航線。在當晚船上的乘客中,有一對浪漫的藝術家情侶。他們是波蘭作曲家弗雷德裡克·肖邦和他的情人棗杜德望男爵夫人作家奧羅爾·迪潘,在文學界,人們更熟悉的是她的筆名喬治·桑。陪同她一道旅行的還有她的兩個兒子莫裡斯和索朗熱。
是馬利亞尼一家鼓動喬治·桑到巴利阿裡群島度過1838年的冬天的。馬利亞尼是西班牙駐巴黎領事,也是一名作家,他對馬略卡島的描寫打動了奧羅爾.杜德望男爵夫人。那裡的氣候與風光對小莫裡斯脆弱的健康有好處,他常犯肺病。
當時34歲的喬治.桑是從首都巴黎出發的,第一站是佩皮尼昂。在那裡與弗雷德裡克.肖邦會合。肖邦的朋友勸他與男爵夫人一道旅行,因為他們對肖邦的健康狀況感到擔憂。戈貝爾醫生為肖邦檢查了身體,在确定他沒有染上肺結核以後,便建議他出門旅行,因為如果能夠安靜地休息、呼吸新鮮空氣、經常散步的話,很快就可以恢複健康。
肖邦與桑一家從佩皮尼昂搭乘“弗尼西安号”客輪去了巴塞羅那,因為戰争中斷了陸路交通。在巴塞羅那逗留了幾天之後換乘了另一艘船,即駛往帕爾馬的“馬略卡号”。客輪整個晚上都在航行,11月8日上午11點30分抵達港口。
作曲家與作曲家起初在距阿爾穆代納宮不遠處的拉馬裡納大街租了兩間房子,6天以後,搬到了距帕爾馬6公裡的一處鄉間别墅。别墅取名為“風之屋”,是他們向戈麥斯家秘密租下的。喬治.桑在《馬略卡的冬天》一書中寫道:“因為對馬略卡市民來說,經營自己的房産來獲利是不太體面的事。這是一個富有的資産階級的别墅,以對于我們來說很便宜,但對那個國家的人來說相當高的價格(近100法郎),連同所有的家具一道租給了我們......别墅的位置很好,在山腳下,四周是高大的圍牆,在一個肥沃的谷地中,有黃色的城牆、高大雄偉的教堂和海天相接的美景。”
男爵夫人所描述的海島景色深深打動了肖邦,喚醒了他因失戀而沉寂已久的靈感。在馬略卡島上最初的日子裡還感覺不到寒冷,但這對情侶的心中充滿了激情。他們寫給朋友們的書信證明了這一點。盡管在作曲家被确診患有肺結核之後,兩人被趕出了“風之屋”,但他們仍保持着這種熱情。肺結核病人在當時受到社會歧視與近年來愛滋病患者的境況相似。在“風之屋”的生活持續了還不到4個星期。
“我真正獲得了新生”
肖邦在寫給好友朱利奧.豐塔納的一封信中是這樣描述自己在馬略卡島的生活:“我漫步在帕爾馬的棕榈樹、雪松、蘆荟、桔子樹、檸檬樹和石榴樹下,這些是隻有巴黎植物園的溫室中才有的......天空是深藍色的;海水是天藍色的;山是翠綠色的,空氣好極了。我真正獲得了新生。我感到自己好多了。我可能要在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過上一種隐居的生活:這裡有大海、群山、棕榈樹、古老的墓地、一座教堂、清真寺的廢墟和千年橄榄樹。親愛的朋友,我現在更加充分地享受着生活。不久我就會寄一些前奏曲給你。”
但肖邦的許諾并未能兌現。喬治.桑在她的一部作品中說,他們被當時的社會所排斥,不得不“遷移”到唯一可能的栖身之所:巴爾德莫薩的加爾都西會修道院。這是一座處于群山與谷地之中的14世紀的建築,海拔500米。“我們變成了人們恐懼和害怕的對象。他們指責我們有肺結核,以西班牙醫學的偏見來看,這種病在傳染方面和鼠疫是一樣的。”
1838年12年15日,肖邦和桑一家最終決定住進巴爾德莫薩加爾都西會修道院的兩個房間中,窗外是修道院美麗的花園,在山谷的盡頭可以望見帕爾馬城。
當時年僅15歲的小莫裡斯.桑開始在畫薄上描繪他馬略卡島之行的點點滴滴。他憑借着年輕人的恒心将所有美好的回憶都在圖畫中表現出來了。這本旅行畫冊中共有144幅圖畫和速寫,莫裡斯的女兒奧羅爾.桑将它捐獻出來,收藏在加爾都西會修道院的肖邦故居中。
“我的房間就像一口棺材”
肖邦以賓客的身份住進了加爾都西會修道院,這要感謝他的好友阿爾瓦雷斯.德門迪薩瓦爾,因為他在1835年8月修道院被賣掉之後就将僧侶趕了出去。作曲家在那裡完成了最優美的音樂作品,其中幾首在“風之屋”别墅時就開始創作了,那裡有一架奧利弗和蘇奧兄弟生産的“國産小鋼琴”。這架鋼琴後來運到了加爾都西會修道院,因為肖邦在巴黎使用的普萊埃爾牌鋼琴由于海關的問題而未能運到。這架大鋼琴後來在他離島前20天才到達。
喬治.桑在她的書中寫道:“在争吵了3周,交了400法郎罰款之後,才從海關把普萊埃爾取了回來。它美妙的琴聲充滿了整個房間。”這架普萊埃爾鋼琴和奧利弗兄弟生産的馬略卡鋼琴都可以在巴爾德莫薩爾都西會修道院的肖邦故居博物館中看到。
關于肖邦用來創作這些著名的前奏曲的房間,這位波蘭作曲家在一封信中是這樣描述的:“我的房間就像一口巨大的棺材,房頂落滿了灰塵,窗戶很小,窗外滿是桔子樹、棕榈樹和意大利柏樹;在窗前摩爾式的雕飾下方就是我的床。我所擁有的一切隻有巴赫的作品、我的手稿和其他一些小零碎。
從這段文字中已經可以看出作曲家低落的情緒,不久他便消沉下去,這損耗了他多病而敏感的身體。喬治.桑在書中寫道:“不久之後我最擔心的事終于發生了。他完全垮掉了。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來承受病痛,但反而無力控制住不斷的胡思亂想。對他來說,修道院的房間裡充滿了恐懼和鬼魂,甚至于當他感覺好一些的時候......我們在加爾都西會修道院的生活對他來說是一種折磨,對我來說是受罪。”
在馬略卡島的生活走到了盡頭。不适、被社會排斥和作曲家的病痛迫使肖邦和都德望一家于1848年2月11日離開了巴爾德莫薩。2天以後他們再次登上“馬略卡号”前往巴塞羅那,最終目的地是巴黎。在馬略卡島的生活使作曲家創作了大量優秀的音樂作品。肖邦的24首前奏曲中有20首是在加爾都西會修道院完成的。
多年以後,在安娜.瑪利亞.布特魯和巴托洛梅.費拉兩位藝術家的倡導下,将關于肖邦馬略卡島生活的回憶錄、檔案和作品都儲存了下來。他們的孫兒羅莎和海梅.卡普隆什.費拉繼承了家族的這一收藏。從1981年開始,每年夏天都舉辦一次紀念肖邦的作品演奏音樂會。現任巴爾德莫薩肖邦協會主席的羅莎.卡普隆什說:“在許多朋友的幫助下,今年夏天我們還籌備了這位天才作曲家逝世150周年的紀念活動。”
150年的懷念
著名鋼琴家路易科爾蒂、馬克.拉福雷和雅努什.奧萊伊尼恰克等人今年夏天都到過加爾都西會修道院。波蘭鋼琴家奧萊伊尼恰克1970年華沙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大獎得主,他将為此次紀念肖邦的活動增光添彩。9月19日,他在帕爾馬音樂廳與巴利阿裡交響樂隊同台演出。屆時波蘭總理耶日.布澤克和西班牙首相何塞.瑪利亞.阿斯納爾出席音樂會。但紀念活動的最後一項節目是另外一場音樂會。卡普隆什說:“那将是在帕爾馬哥特式大教堂裡舉辦的一場别開生面的音樂會。我們力圖使它仿照當年在巴黎舉行的肖邦的葬禮,今年的10月30日是肖邦逝世150周年。音樂會上将演奏莫紮特的《安魂曲》,肖邦在臨終前要求在葬禮中演奏這支曲子。”
肖邦1849年10月17日在巴黎逝世,年僅39歲。
BAE
北京國際音樂音響展
品質·興趣·時尚·感受
HIFI是一種情懷 喚醒耳朵不容錯過
文章采編整理部分來源于網際網路 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HIFI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