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家朱良璧。
紀念陳建功先生誕辰100周年時的合影,前排左二為朱良璧。
據浙江大學消息,浙大數學系教師朱良璧因病醫治無效,11月20日晚8時在杭州逝世,享年108歲。朱良璧出生于1913年11月,上海金山人。曾随浙大西遷輾轉,在國際頂級四大數學期刊皆發表過論文,曾在國際數學頂尖期刊《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發表論文,在同一期美國《數學年刊》上發文的,還有愛因斯坦、陳省身和西格爾。朱良璧也是迄今唯一在《數學年刊》發表過論文的中國女數學家。
朱良璧是我國已故著名數學家陳建功的妻子。多年來,朱良璧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學一線,從事公共課《高等數學》的教學,為學校不同學科培養了大量優秀數學人才。
1
潛心治學
國際頂級四大數學期刊,她都全部發表過論文
翻開浙江大學數學系的老照片,不時能見到朱良璧年輕時候的身姿,秀美而甯靜。而修竹一般的身影下,則是一片科學報國的赤子情懷——溫厚又熱忱,至純又強韌。
從上世紀30年代初一直到50年代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一提起浙江大學數學學科,學界會異口同聲說道“陳、蘇”,即數學家陳建功和蘇步青。陳蘇學派,又稱浙大學派,在20世紀40年代蜚聲中外,與當時美國芝加哥學派和意大利羅馬學派三足鼎立于國際數學界。
陳先生和蘇先生是愛國主義者,早年留學日本時便立下宏志,要為我國創辦一個具有高水準的數學教學科研結合的基地。數學系秉持“嚴師出高徒”,課堂缺席者的學号次日會在校刊上“發表”;輔導課上,學生輪流做習題,做不出就會“挂黑闆”;在四年級開設“數學研究”課程,是一個學生由單純學習走向獨立從事研究工作的過渡階段,被譽為“中國有數學讨論班之始”。
1932年,朱良璧考入浙大,數學系該年級8月入學注冊的總共10位學生;1936年7月,朱良璧畢業了,該年級能夠按學制時間如期畢業的,僅6位學生。朱良璧不僅穩居其中,并且留校任助教。
1937年7月抗日戰争全面爆發,9月杭州告急,浙江大學被迫走上西遷之路。朱良璧毅然追随學校西遷,與數學系風雨同程。
學術之醇,臻于極緻。1939年9月,浙大增設理學院理科研究所數學部,亦稱數學研究所,數學系從此可招收研究所學生。1941年9月,數學系由遵義再遷至湄潭南門外朝賀寺。當時整個中國貨币貶值,物價飛漲,度日艱難,師生吃穿住行都是困難重重,但學校教學秩序井然,學風甚盛。朱良璧就是在這種環境和氛圍裡,考上數學所,成了一名研究所學生。
1945年,朱良璧先生在數學頂尖期刊美國《數學年刊》上發表了《關于傅裡葉級數的一般部分和》一文并被刊發在首篇。在同一期美國《數學年刊》上發文的,還有愛因斯坦、陳省身和西格爾。朱良璧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位在此期刊上發表過文章的中國女數學家。
朱良璧是在《數學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數學新進展》(Inventiones Mathematicae)、《數學學報》(Acta Mathematica)、《美國數學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athematical Society),國際頂級四大數學期刊全部發表過論文的中國科學家。
2
淡泊名利
沒脾氣的賢内助,全力支援丈夫工作
1943年9月,朱良璧與陳建功在湄潭結婚。此後的歲月裡,朱良璧、陳建功用對彼此的真摯感情,譜寫下兩位數學家平常又不凡的婚姻家庭生活。
淡泊名利,心寬有天地,是朱良璧老人給學生、後輩留下的長久印象。20世紀40年代,朱良璧已被聘為講師。1952年院系調整,朱良璧調入複旦大學,擔任講師。1958年,陳建功到杭州大學擔任副校長,朱良璧随之到杭州大學,還是擔任講師。她主講《高等數學》,對各個系開放,相當于現在的公共課。
昔日弟子、後來畢業留校的一位浙大教授曾專門為當時“新晉”百歲的老人撰文《“沒脾氣”的朱先生》,溫馨回憶朱良璧協助丈夫默默幫助學生,從來沒有跟同僚“紅過臉”,晚輩來拜年一定會送出門……筆墨不出千字,一位溫厚師長、賢惠内助的形象已躍然紙上。
朱良璧以一位數學家典型的至純至簡的方式,表達了對自己伴侶終其一生的信任和支援。1962年後,陳建功兼任杭大教師升等委員會主任,上司全校教師職稱評審工作,主張以學術水準為唯一标準,使教師升等真正成為激勵教師奮發向上的良性機制。為避嫌,在夫人朱良璧升職一事上,陳先生把朱先生“雪藏”了。這在原杭州大學數學系老師中間,是一直流傳的真實故事。
“如果把這個成績放到現在,她或許可以申報成為院士了。而這一切都是為陳先生犧牲的。”在同僚們記憶裡,“從未在朱先生那裡(因職稱等事情)聽到一句抱怨”。
3
遇事從容
三餐規律清爽,喜歡吃小蝦仁炖水波蛋
在兒女孫輩的眼裡,朱良璧淡泊名利,遇事從容,曆經過風雨艱辛而始終保有一顆平常心,“不見大喜大怒”“三餐規律清爽,頂喜歡小蝦仁炖水波蛋”,是一位以心性養生長壽的老人家。
朱良璧是浙江大學目前全校最高壽的老人。社群醫院的醫生說,身體各項名額都還保持得不錯,包括她的肺功能。考慮到曾有過骨折不良,幾位子女就妥帖安排輪值陪住。子女兒孫數年如一日,體貼照顧老人,從用藥、敷貼、飲食到床鋪角度,全家知曉、“規範執行”,為鄰裡交口稱贊。
追憶
近年來受學院委派,我曾幾次探望朱先生,尤其是百歲生日時的場景至今難忘。朱先生音容笑貌,言猶在耳。她與陳建功先生對國家社會和浙大數學學科的發展所做的貢獻,值得我們後輩終身學習和永遠銘記。先生風骨,吾輩楷模!——數學科學學院常務副院長、黨委副書記盛為民
我是陳建功先生的研究所學生,朱良璧先生是我的師母。朱先生在學生時期就是一個勤于鑽研的好學生,曾在國際頂級數學期刊發表論文,是一名優秀的數學家,也是陳先生的賢内助,家裡家外一手包攬,使陳先生心無旁骛投身學術研究,極大推動了浙大數學學科的發展。——原杭大數學系副主任、數學科學學院退休教師鄭士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