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人鳥折翅,富貴鳥破産,鞋王百麗浴火重生,這場蔓延在鞋業的危機仍然沒有結束!
4月15日,達芙妮國際釋出2019年财報,财報顯示,2019年公司實作營收21.26億港元,同比減少48%;毛利7.81億港元,同比減少62%;經營虧損10.2億港元,同比增長30%。

翻閱達芙妮的财報,我們發現今年已經是其營收連續第7個年頭下滑。糟糕成績單的背後,是達芙妮轉型失利的最佳寫照。
一代鞋王走到今天,行業周期問題是一個不能忽略的問題。當然,自身的問題是最主要的因素。
拉長時間軸我們會發現,不管是安踏、李甯還是貴人鳥,亦或者美特斯邦威或都市麗人,他們的輝煌都在2014年前後,這是行業的巅峰。
蜂擁的上市,伴随着是密集的開店。
都市麗人在上市的前一年門店的數量達到了7000多家,而鞋王達芙妮巅峰時也有6757個門店。以數量取勝的年代很快成為了曆史,在電商的沖擊下,服裝行業和鞋業開始走向寒冬。
2014年開始,密集的關店潮席卷了整個行業,但處于暴風中心的“鞋王”、服裝龍頭還在後知後覺,典型的就是貴人鳥,上市之後它不僅沒有利于資本優勢打造線上平台,反而開始了盲目的多元化。
行業的頹勢不會一年就結束!
很顯然,他們集體低估了冬天的長度,在溫水煮青蛙的漫長冬天裡,他們開始關掉一家又一家的店斷臂求生。
有資料統計,2015年至2019年,達芙妮關店的數量分别827家、1030家、1064家、941家以及2395家.
五年時間裡,達芙妮關掉了6257家門店,關店率超過了90%。如今,達芙妮已經剩下了不到500家門店。
500家門店對應2億港元的市值,曾經高達189億港元市值的達芙妮再也難回巅峰!這不是達芙妮一家的原因,相比于富貴鳥它還算比較幸運,最起碼它沒有死亡。
當然,造成達芙妮現狀的也并非一日之功。早在2009年,其實達芙妮也有過電商化的選擇。當時,它與百度共同投資電商平台“耀點100”,而為了全力支援這個平台,達芙妮關閉了京東、樂淘等多個分銷管道。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風格并沒有讓達芙妮獲得想要的結果,果斷的做法斬斷了達芙妮所有的退路,經過三年的試錯,2012年7月28日“耀點100”因為資金鍊斷裂嘩然倒閉,達芙妮的電商夢徹底破滅。
這次失敗不僅是達芙妮電商路的失敗,也是其命運轉折的開始。
從2012年起,達芙妮的營收接連下降,淨利更是連續虧損。尤其是最近幾年,達芙妮已經走到崩潰的邊緣。
成立于1987年的達芙妮,它曾連續5年穩坐大陸最具上司地位第一品牌的交椅,市場占有率高達20%,是當之無愧的“鞋王”。如今,它過往的榮光隻能在企業史中重制。
實際上,它也曾努力過。電商失敗之後,達芙妮也力推過轉型,從管道、經營模式到門店、産品形象,在過去的幾年裡達芙妮一直在調整與掙紮,可惜收效甚微。
在其2019年的戰略當中,“輕資産”則是它可打的最後一張牌,2019年達芙妮關掉了2395家門店,不僅如此,它還大量清理過季存貨。根據财報,達芙妮的存貨水準由2018年的9.92億港元下降84%至2019年底的1.62億港元,平均存貨周轉天數按年減少41天至157天。
在銷售管道上,2019年達芙妮轉變以往減少加盟商比例的思路,決定将大部分直營店鋪轉化為合夥人制度或加盟制。同時,它還繼續推進新形象店鋪在購物中心的布局,以提升品牌形象。
然而,這一切的努力并沒有達到想要的目的,達芙妮去年的虧損幅度反而擴大了。
如今,達芙妮已經經不起折騰了。
不到十年的時間裡,它的市值暴跌了99%,現在它要面對的已經不是能不能重回巅峰,而是生與死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