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能提升工廠的自動化程度,加強品質控制,延長裝置使用壽命,降低安全風險,以及強化整個制造流程的可視性。業内專業人士指出,企業若想在制造廠導入物聯網技術,須先制定計劃并貫徹執行。
物聯網技術在制造工廠的應用
在開始整合物聯網計劃前,應先與IT人員讨論,征求選擇軟硬體系統、建立存取政策等方面的意見。更重要的是,物聯網整合計劃要符合企業的目标和使命。在關注安全性同時也要花時間確定網絡安全。企業也務必要讓客戶了解其物聯網計劃。與合作夥伴或投資者密切合作的企業,應将對方納入決策過程。如此一來不僅能確定更新過程中的溝通順暢,且能大幅提升成功實作物聯網部署的機率。
事實上,許多工廠已具備高速網絡交換機、以太網絡、專用IP位置等必要基礎設施,僅須添購一些額外裝置就能開始導入物聯網。為盡量減少添加新硬體時的系統停機時間,企業應事先規劃未來的存取政策、管理政策和整合計劃,以確定在出現新趨勢時的競争力。
企業應從群體演講開始向廣大員工介紹物聯網基本概念。但員工對此議題的背景知識可能有所不同,有些職務須與物聯網有更多互動,是以尚需佐以一對一的教育訓練課程。如有必要,企業亦能考慮提供結構化教育訓練課程。許多私人及學術機構已提供物聯網相關課程,很适合教育訓練與企業IT系統直接互動的人員。
企業可監控物聯網的通路權限,根據部門或個人職務建立通路權限,能讓物聯網平台更安全。例如,自動提款機(ATM)大廠借助物聯網管制及監控網絡存取,且能比之前更快辨識潛在威脅。
物聯網相當依賴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但制造業的衆多勞工卻遲遲不願接受物聯網技術。畢竟,将自動化系統導入工廠無疑将導緻員工失業。是以向現場員工說明自動化計劃可輔助其工作極為重要。向員工展示機器人能讓工作更容易,而不是要取而代之,是讓員工接受物聯網計劃的關鍵。
未适當分析潛在風險前不要導入物聯網計劃。雖然可能無法考慮所有情況,但企業可利用對最近和目前風險的了解來衡量未來風險。
近年來物聯網的推動,多停留在技術及原有應用領域上的研究,但很多應用領域已形成既有的運作方式和流程,于後續導入的過程中多有困難。是以在物聯網發展上,必須思考多尋求新興産業機會,制造工廠導入物聯網技術的三個階段,從工廠内部環境監控、外部資訊雲端撷取、到全面的裝置調控,剛好對照物聯網技術架構下的感覺層、網絡層及應用層等三個層面;可以預期未來制造工廠在物聯網技術上的應用,将會大幅度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