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财經訊)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經濟資料。綜合各方面的情況來看,目前的形勢一方面是經濟向好的因素在增多,企穩回升的迹象更加顯著;另一方面是經濟增長的新動能還不夠強大,企穩的基礎還需要進一步鞏固。中國經濟下一步到底何去何從?如何規避其中的風險?央視财經記者近日就相關問題專訪了著名經濟學家厲以甯。
前天剛剛過完86歲生日的厲以甯,是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曆程中不可忽略的人物,他因為在改革開放初期提出中國要積極引進企業股份制度,而被稱為中國企業股份制改革的先驅,人們也常常管他叫"厲股份"。直到現在,他的股份制理論仍然是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和國企改革的重要理論支撐。
人民币貶一點沒關系,隻要在度的範圍之内
根據央行外彙局資料,今天(11月24日),人民币兌美元中間價繼續下調181個基點,報6.9085,跌破6.90關口,這個資料同時創2008年6月16日以來新低。離岸市場人民币對美元匯率也大幅下挫,今日早盤跌破6.96關口,逼近7.0。
統計資料顯示,11月4日至11月21日,人民币對美元匯率中間價遭遇12連跌,累計貶值1494個基點,貶值幅度達2.21%,雖然11月22日出現短暫反彈,但11月23日卻再次下跌。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這一段時間我們大家關心的因為馬上到年底了,很多人士對今年中國經濟中間的一些重要的特點,還有外國環境影響關注比較多的,比如說最近美國的大選問題,給美元加息的問題等等,我們觀察的比較多的就是外彙市場出現了劇烈波動,比如人民币貶值的預期,這個問題您怎麼來看,下一步放眼未來一段時間,在我們整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過程中,匯率市場的波動會不會對我們整個改革和變革的程序會帶來比較大的影響,您怎麼觀察?

經濟學家 厲以甯:這個問題有兩種意見,一種認為,非常值得重視,因為外匯率,無論是往上或者往下,都會引起投機,外國投機的資本也會進進出出,是以,這個應該是求穩。
第二種沒有太大的可怕之處,為什麼?因為中國整個經濟還是在實體增長的,中國的經濟實力是大的,而且人民币在國際上的地位是穩定的,買賣也是正常現象,這兩種意見我覺得都有道理,主要的問題在度,過度,那就有第一種危險,但是貶一點沒關系,隻要在度的範圍之内,還是沒有太大關系。
供給側改革内容不僅是改企業,而且要改運作的規則
如今,厲以甯關注更多的是政府正在大力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方面,他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耐心;同時,他也強調國企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當務之急。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黨中央和國務院是全力在推進我們國家經濟的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今年我們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今年我們經濟發展中的一大亮點,您如何來評價今年我們這個工作的亮點呢?
經濟學家 厲以甯:供給側的結構性的改革,内容不僅是改企業,而且要改運作的規則,這點是很重要的。運作的規則主要是指兩個方面:
一是市場是不是擺在決定性的作用的方面,如果市場仍然跟過去一樣,受制于政府地方的行政部門,這個任務就沒有完成。
二是整個經濟的運作包括企業的運作是不是擺在一個效率至上的高度,那就包括要降成本去掉一些不合理的開支,這樣的話,才能夠使得企業真正有生命力,這兩個是很重要的。
是以說,不是短期内能完成的,在國民經濟管理中,結構性的調整,結構性的改革,通常被認為是中期的任務,它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是以我不同意現在有些人的看法,經濟穩定在6.7了,就表示拐點已經到了,這個可能是低估了整個改革的艱難性,因為改革中一個最要緊的問題就是不僅企業有活力,而且給企業以壓力,企業沒有壓力還是在原來的體制之下,它不感到有必要來進行這麼大規模的調整。
而且調整方面,也涉及到企業會有一些痛苦,比如說下崗增多,産品一時銷不掉,減少銀行的貸款等等,它就感到很為難,是以這個都是需要注意的問題,但我們可以肯定中期的改革大概是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才能把整個轉到新常态的路上來。這個工作是艱巨的,不要輕視它。
未來,企業家的隊伍将改變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您剛才提出這點是我們非常感興趣的,雖然我們大家都在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但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個非常宏觀的概念,通常現在人們認為,或者是把它等同于我們叫做“三去一降一補”,這個具體的工作内容,從您的分析來看,實際上這個宏觀的概念,并不隻是“三去一降一補”是不是?
經濟學家 厲以甯:實際上供給側改革很多方面,制造業有制造業的供給側改革,農業有農業的改革,政府的管理有政府的管理方面的改革,諸如此類。是以,路很多但多是相連通的,這個改革的勝利可以推動那個改革的進展,是以最後還是在全國一盤棋的情況之下,這個過程當中,有一個新的情況是我們應該注意到人類資本的品質在轉變。
農民工創業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事情,農村仍然出來一些勞動力,但今天出去的勞動力,跟20年前出去的不一樣,20年前隻要有工作幹,體力勞動就行,然而今天他就要挑了。他就願意創業,他也不怕創業,特别是回鄉的農民工他們感到自己在農村中也有用武之地了。家庭農場辦起來了,家庭養殖場辦起來了,在附近他願意從事手工業的也有,願意從事商業的也有,這個就是人類基本的素質在提高,如果結構性改革不跟人類資源素質的提高結合在一起,效果是不行的。
你還是用過去農村出來的農民工,這幾年人家不用了,為什麼不用了?用機器人了,能夠是用機器人的活,都用機器人了,這些人他必須要提高它的素質才能跟上現在的形勢,是以,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是一件大變化,對我們的制造業會有影響,對我們的農業對于小康社會的建設,都有影響的。
還有一些年輕人,因為我在工作,跟大學畢業生、研究所學生畢業生,接觸都比較多,他們最愛做的工作是創業,最希望自己創業,是以說想辦法在大學時候就參加一些實踐活動,這是可喜的現象,因為這意味着我們整個企業架構的變動,企業家隊伍會發生變化,為什麼企業家隊伍會發生變化呢?因為我們現在所談的企業家都是曆史上傳承下來的企業家,他們在企業中工作那麼多年了,他們被稱為企業家,但是他們創新的知識少,經驗也不足。而新的時期,他們不走老路,重在創意,有了創意以後,就創新,創新以後,最後的落成是創業。新的企業起來了,這批人現在還不能叫企業家,隻能叫他創新者,是以企業家就等于創新者,這是西方經濟學的觀點,看來是不行的。企業家是企業家,創新者可能成為企業家,但更可能成為一個領域的帶頭人、領路人。
政府為支援創業和創新 做了三方面工作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前不久,全國大衆創新萬衆創業的主題活動周就深圳展開了,總理也親自出席了雙創周相關的活動,你剛才的回答中特别提到了關于創新創業的問題,也是我們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結構更新轉型關鍵的時刻,創業和創新就成為社會關注的一個焦點問題,我們現在就在思考,正如您剛才所說,你在大學裡帶了很多的學生,也關注到他們對于創新創業的需求和欲望。
從整個社會來說,我們如何為這些創新的種子提供好的土壤,好的環境呢?我們的政府和我們的社會究竟要做哪些工作呢?
經濟學家 厲以甯:政府主要在三個方面:
第一,就是幫助建立平台,沒有平台是不行的,平台要政府幫助建立起來,讓企業家這些年輕的創業者和一些有經驗的科技人才發明家能夠有一個平台互相認識,互相交流思想。
第二,稅收應該減免,因為最需要錢的時候,他們好不容易賺點錢,結果稅收太重。實際上把企業搞大了,政府以後可以收到更多的稅,實際上再讓稅一段時間,可能就更好。
第三,人才的流動應該路子更寬一點,更開放一點,因為他們是有知識的人,現在的流動就在博士後這一階段,有比較大的可流動的餘地,但是博士生畢業難道就不應該有嗎?是以,對于人才的社會流動道路應該更寬一點,這樣可以湧現更多的人才。
中國經濟社會下一步的發展轉型之路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政府要做這三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我記得前幾年您寫過一本書叫《中國經濟的雙重轉型之路》在以産權變革和明晰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面對的是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從現在這個時間上,再來研究中國發展的話,我們發展很多經濟發展的要素已經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正如您剛才分析所說的人力資源就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改變,在現在這種時間點上我們來觀察,中國經濟社會下一步的發展轉型之路該怎麼走呢?要注意哪些?
經濟學家 厲以甯:已有的政策要進一步擴大影響,農民的确權是一件大事情,農民有了财産性收入了有了财産權了,這個對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的産業化,家庭農場的形成有極大好處的。這個需要及時做。
職業教育的推行。今天的那些年輕人他之是以願意讀技校、技術學院主要是因為通過這樣來讓自己的專長能夠具備了,中國正需要工匠,大國工匠怎麼培養?要由年輕人來,跟過去培養路子不一樣,有老師手把手教,也有自己的一個崗位再繼續探讨鑽研,還要有上司的鼓勵幫助。農民工是沒有再學習的機會了,因為他搞簡單的勞動,體力勞動。挑磚怎麼去學習?但是技工就不一樣了,技工有不斷地教育訓練的機會、知識更新的機會。而且這麼好的環境,是以大國工匠這點也是在改革開放以後在現代這個情況下提出來,是最好的,過去雖然有,但是大國工匠畢竟太少了,而且很多方子是老師手把手教的。
國有資本、民營資本的發展與融合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這樣效率比較低。
另一方面我們注意到您在《中國經濟雙重轉型之路》這本專著中特别提到了産權必須要明晰,隻有确權之後,我們才能夠各自為自己的資産去努力去工作去奮鬥。
從現在來看,經過十幾年中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在經濟主要元素中間我們看到,比如說國有資本,比如說民間資本産權已經基本開始明晰了,而且逐漸地會走向成熟,現在中國經濟轉型的時候在産權明晰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國有資本與民營資本之間似乎又走向一種融合,這個發展之路我們怎樣來做,我們怎麼來注意這中間的機會,把握住機會,控制好風險呢?
經濟學家 厲以甯:第一,傳統的觀念束縛着,民營企業你讓我去投資國有企業,他賠了我怎麼辦,我又不能作主,把我的錢就浪費了,我們去做,萬一過兩年情況有變了,把我這個東西各種罪名都攤我們身上,不幹。這個他不了解十八大以來,整個情況在改變,依法辦企業,是以這條要改變的,但不是個過程,他們更願意以我們為主,你來投資這可以,要以你為主我來投資,他不放心,怕出問題。這是一個普遍的情緒。
是以,這種情況下,分行業來辦,特殊行業國家有特殊政策,一般性的行業,商業性的行業就可以采取一種混合所有制把法人治理結構完備起來,董事會是真正的董事會,定期開會,确切責任,這樣去做,不然的話,這個還是很難。
第二,要鼓勵年輕人,包括大學畢業學生,包括技工能夠來創辦企業,從小企業做起,從力所能及做起。
第三,一定要正視經濟中就業的機會是很多的,要利用就業的機會,舉個例子,當初網上購物開始的時候,誰能夠料到快遞業這麼發展,能夠吸收這麼人就業,有人告訴我上千萬了,而且這些人都是自備工具的,還要再發展。公共服務業現在正在做,公共服務業起來以後就業率會增多的,是以我們就業問題隻有在發展中解決,經濟不發展,不走新路,你體制不改革,不會有這麼多就業。
PPP模式在中國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央視财經記者 計渝:關于引入民營資本開放更多地一些市場給民營資本促進民營資本更好的發展,最近看到比較多的一種方式就是國家發改委财政部所力推的PPP發展模式,我們大家很關心一點,正如您剛才分析的,民營資本很關鍵一點,如果我要來做這個事情的話,因為周期比較長,投資比較大,我怎麼來確定回報,我們怎麼能確定我的PPP模式在一個較長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發展周期中間,還能夠持續穩定的管理下去。
經濟學家 厲以甯:PPP模式在國際上是通用的,但是對中國現在用是可以的,但有三個問題需要解決。
一、法律,如果沒有法律來指引保障,将來說不定還有推诿責任一些人,是以要在法制的條件下。
二、一定是在公共部門的建設以後,走股份制道路,PPP模式它不等于股份制,要走股份制的道路把它組織挾持固定下來,産權得到保護。
三、對搞PPP模式的這些機關一定要講誠信,不能半路又收回了,又變了,這樣的話就放心了,PPP模式是挺好的模式,把民間資本可以調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