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時代的序幕已經揭起,目前深度學習在圖像處理方面的能力已經接近人, 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人的識别能力,那麼它會自己寫程式取代開發它的人麼?

看到這圖,應該很多人并不陌生,科學家威爾遭到一群反科學恐怖分子暗殺,妻子艾芙林将他的神經思想資料化上傳到智能電腦中,奇妙而幸運的是,威爾成功在虛拟世界中複生,并且通過晶片控制了全球的網絡,機器自動化運作,創造終極力……
未來學家雷·庫茲韋爾 認為人工智能會在2045年達到技術“超驗駭客”,人類會借助人工智能獲得“永生”
如今的人工智能機器,可以自主學習,通過神經網絡,也可以讓它模拟人腦,甚至做出它自己的判斷和輸出,可以想象,未來的人工智能,是很“可怕”的,而阿法狗的勝利,也将人工智能帶入了了高潮。
有人問:“很可怕嗎?我是創造它的人!”
如果它是真正的人工智能,請記住杜錦陽說過的一句話:<code>你可以讓它學習,它也可以自己學習。</code>
AlphaGo,難道有人會說創造開發它的人能戰勝所有圍棋高手?!
人的大腦儲存量有多少?
在1956年于美國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的一次演講中,計算機科學家約翰·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計算機之父)提出了一個人類大腦容量的估計,約為三千五百萬億兆位元組(3500EB)——簡直就是天文數字,甚至以當今計算機的标準而言亦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後來的估計是基于一個假設:腦細胞之間一億億個聯系的資訊存儲容量,其結果是大約四千萬兆位元組(10TB)。沒法與馮·諾依曼的資料相比,但也是很巨大的。
除了人腦儲存量的差別,還有就是學習能力和大資料儲存級别的差別了。
抛棄人工智能會産生大量失業人員的偏見,我們可以遇見未來,是有可能代替所有的操作與識别,當然,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涉及機率論、統計學、逼近論、凸分析、算法複雜度理論等多門學科,并沒所想象的那麼簡單,但我相信人類科技總會到達一個新的高度,控制它的,無非是虛拟的二維世界了。
人類對未知有極其強烈的恐懼,是以傾向于相信任何對未知事物作出解釋的說法,無論其多麼荒謬
|| 版權聲明:本文為部落客杜錦陽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