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很雞凍,但是……最後文章會提及具體的權限開放問題,是以,還是保持一顆冷靜的比較好。
那我們先來看看元件和API開放了哪些服務:
視圖容器:視圖(View)、滾動視圖、Swiper
基礎内容:圖示、文本、進度條
表單元件:按鈕、表單等等
操作回報
導航
媒體組建:音頻、圖檔、視訊。
地圖
畫布
檔案操作能力
網絡:上傳下載下傳能力、WebSocket
資料:資料緩存能力
位置:擷取位置、檢視位置
裝置:網絡狀态、系統資訊、重力感應、羅盤
界面:設定導覽列、導航、動畫、繪圖等等
開放接口:登入,包括簽名加密,使用者資訊、微信支付、模闆消息
不過還沒看到具體的文檔,目前隻能了解到這些。
題外:其實可以了解為微信版的AppStore, 個人感覺小應用的技術是從 JS-SDK 而來,有的人調侃是和APPSTORE結了仇。
提及:估計很多人已經看了Vux,但Vux并非微信應用号小程式的項目,但其實是WeUI的UI庫。

注意:如果我們不是用注冊時綁定的管理者微信号,在手機上體驗該小程式。那麼我們還需要操作“綁定開發者”。即在“使用者身份”-“開發者”子產品,綁定上需要體驗該小程式的微信号。本教程預設注冊帳号、體驗都是使用管理者微信号。
開發者工具安裝完成後,打開并使用微信掃碼登入。選擇建立“項目”,填入上文擷取到的AppID,設定一個本地項目的名稱(非小程式名稱),比如“我的第一個項目”,并選擇一個本地的檔案夾作為代碼存儲的目錄,點選“建立項目”就可以了。
為友善初學者了解微信小程式的基本代碼結構,在建立過程中,如果選擇的本地檔案夾是個空檔案夾,開發者工具會提示,是否需要建立一個quick start項目。選擇“是”,開發者工具會幫助我們在開發目錄裡生成一個簡單的demo。
項目建立成功後,我們就可以點選該項目,進入并看到完整的開發者工具界面,點選左側導航,在“編輯”裡可以檢視和編輯我們的代碼,在“調試”裡可以測試代碼并模拟小程式在微信用戶端效果,在“項目”裡可以發送到手機裡預覽實際效果。
下面我們簡單了解這三個檔案的功能,友善修改以及從頭開發自己的微信小程式。
app.json是對整個小程式的全局配置。我們可以在這個檔案中配置小程式是由哪些頁面組成,配置小程式的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