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非重災區奧密克戎疫情已見頂?

奧密克戎在世界其他地方快速蔓延,但在最初爆發的地方似乎已經見頂。

據南非研究機構CSIR的資料,在奧密克戎最先傳播,也最嚴重的南非豪登區,日新增病例在達到10000例峰值之後開始呈下降趨勢,該峰值約為德爾塔病毒傳播時期峰值的90%,出現拐點的時間較德爾塔時期減少約11天。

南非重災區奧密克戎疫情已見頂?

在南非的其他地區,奧密克戎病例的快速增長也似乎正在放緩。這可能表明奧密克戎的浪潮即使傳播得快,但轉折得也快:病毒在完全滲透到當地人群之前就已經見頂,但此前感染過新冠病毒的獲得性免疫力和兩劑疫苗的接種卻并不能阻止它的傳播。

這并不是奧密克戎特有的現象,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就有學者曾經提出在美國的部分地區,社群可能已經達到了“臨時群體免疫”,感染率在10%到35%之間。最近,美研究機構CSPI的學者Philippe Lemoine提出,人口結構是大流行傳播中一個被嚴重低估的因素,在分析病毒傳播時,不應再關注基于簡單因素的模型,如病例倍增時間,或基本傳染數Rt。

為什麼拐點出現這麼快?

當傳染病的傳播速度過快,某種程度上可能決定其無法造成全球性的大規模感染。

西雅圖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的Trevor Bedford認為,根據德爾塔病毒此前的傳播狀況,假定其Rt為1.5,奧密克戎傳播速度的Rt則大約為3,此時的理論最大感染率應為90%,但現在呈現出的感染曲線遠不如此。

關于病毒為什麼在造成最大程度人群感染之前就開始減速,Bedford認為,或許有五個因素可以考慮在内。

首先,新冠病毒檢測的能力具有上限,南非的病例數量可能被低估。随着疫情的發展,公共衛生機構的檢測能力增長速度逐漸落後,是以越來越多的病例被錯過。這可能導緻增長曲線的扭曲變形:即便現在看來已經出現了頂峰,但實際上真實的資料還會更高。

其次,由于奧密克戎目前呈現出的較為溫和的症狀,使得部分病例因為症狀不嚴重而不就醫或不進行檢測。這就使得南非的感染者發病率可能較目前統計的資料更低,存在更多的無症狀感染者。

再者,由于奧密克戎傳播速度快,這可能間接導緻了二次感染的病例數量降低。但這一點至今未能證明。

此外,可能不是所有的人群都對奧密克戎易感。

最後,當奧密克戎在社群内傳播時,傳播鍊可能最後會回到已經感染的人身上。換句話說,自然的社交關系和有限的基數決定了傳播鍊不可能無限延續,亦不會向外擴散。這将使病毒沖擊在達到人均規模時變慢,是一種自然的流行病學現象。

前三個因素在某種程度上是奧密克戎和南非特有的現象,而最後兩個也可以應用到早期的疫情沖擊中。

比如,在德爾塔病毒傳播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易感,很多人之前都被感染過或注射過疫苗,是以可能隻有50%的人群是真正的易感人群,德爾塔病毒1.5的Rt可能會導緻人群30%的感染率。

這一動态模組化領域的一個基本原理是,流行病不是在感染了所有人時崩潰,而是在基本傳染數Rt低于1時崩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