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報》網站11月24日發表題為《為什麼華盛頓要向烏克蘭輸送直升機和“毒刺”飛彈》的文章,作者為伊戈爾·杜納耶夫斯基,全文摘編如下:
美國總統喬·拜登的政府正在考慮向烏克蘭派遣軍事顧問,并且可能大幅擴充向烏克蘭提供的武器裝備清單。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了解白宮和相關部門讨論的匿名消息人士的話說,這指的是新一批“标槍”反坦克飛彈和迫擊炮。
此外,“毒刺”便攜式防空飛彈系統也可能列入向烏克蘭武裝力量提供的武器清單(它們用來對付誰值得玩味,要知道,頓巴斯民兵沒有飛機)。最後,五角大樓堅持把一批俄制米-17直升機交給烏克蘭——美國最初購買這些直升機是為了交給阿富汗政府,但在塔利班上台後,它們的去向成疑。
同時,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美國政府中有一些官員對武裝烏克蘭持較為謹慎的态度,認為俄羅斯可能把向烏克蘭提供此類武器視為“局勢嚴重更新”。
當然,匿名消息人士向媒體爆料并非偶然,這是華盛頓在為即将作出的決定投石問路。白宮發言人珍·普薩基沒有證明任何具體資訊。
在爆料之前,美國作了充分的資訊準備——幾周來,美國官員在公開場合以及與歐洲盟友的談判中警告稱,俄羅斯軍隊疑似在烏克蘭邊界附近集結,“侵略”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克裡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裡·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不打算攻擊任何人”。他同時指出,“烏克蘭正在謀劃對頓巴斯、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的侵略行動”。順便說一下,就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的消息人士都承認,沒有任何明顯證據證明“侵略”即将到來。
盡管如此,華盛頓仍在繼續施壓。同時,它還以此為由增加了對基輔的軍事援助。自2014年以來,美國人已經向烏克蘭武裝力量提供了超過25億美元。就在幾個月前,五角大樓負責人勞埃德·奧斯汀來到基輔,宣布了價值約6000萬美元的新一攬子軍事援助計劃,其中包括提供新一批“标槍”飛彈。很快,烏克蘭新任國防部長料将通路華盛頓。
這一切聽起來非常令人擔憂,美國似乎要麼打算把烏克蘭變成第二個阿富汗,要麼想與俄羅斯開戰。但華盛頓的決策者中無人否認這樣一個現實,即美國無意為了烏克蘭卷入武裝沖突,更不用說是與俄羅斯的潛在沖突。拜登承諾結束“無休止的戰争”并從阿富汗撤軍,不是為了在幾個月後介入頓巴斯沖突。
那麼,拜登政府為什麼要更新局勢呢?
第一,不要忘了,現任美國總統喜歡扮演“酷牛仔”,哪怕可能開槍打自己的腳,這種情況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早在2015至2016年擔任奧巴馬副手時,拜登就毫不掩飾地表示,他認為有必要武裝烏克蘭。
第二,不要忘了,對美國來說,烏克蘭首先是向俄羅斯施壓的工具。拜登的親信們顯然相信,他們能夠控制基輔如何使用不斷增加的援助。畢竟,當拜登表示支援向烏克蘭提供武器時,他有把握的是這些武器的威懾效果,而不是基輔能靠它們收回頓巴斯。
第三,盡管華盛頓或許不需要大規模沖突,但它能從某些挑釁中擷取政治和經濟利益。比如,華盛頓的“鷹派”呼籲美國在黑海發揮更積極的作用。
此外,華盛頓試圖打消一些歐洲盟友的分歧和動搖,把它們團結在自己周圍,恢複美國昔日的上司地位。無論頓巴斯發生什麼,美國都會指責俄羅斯激化沖突,并以此為借口加強制裁,同時呼籲歐洲也這樣做。
和以往一樣,不能忘了美國軍工綜合體的利益。雖然美國正在結束“無休止戰争”的時代,但防務公司需要把産品賣出去。此外,如果北約決定向基輔打開大門,那麼按照西方标準武裝烏克蘭軍隊就有大文章可作。
這是否意味着施壓隻會停留在口頭?不應期望不斷增多的美式武器永遠躺在倉庫裡等着被銷毀。
正如美國人所說,當手裡隻有錘子時,所有問題看起來都像釘子。把這種想法推而廣之就是:烏克蘭上司人手裡的錘子越多,就越想敲釘子。
美國《軍隊時報》援引烏克蘭國防部的話說,烏軍已經在頓巴斯使用了“标槍”飛彈系統。前不久,他們還使用了從土耳其獲得的攻擊型無人機。
最後,不要高估華盛頓控制附庸國的能力。曆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美國向外國沖突輸送的武器最終被證明事與願違,槍口要麼轉向平民,要麼轉向美國士兵。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