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2011年4月22日是個好日子。

劉德華和歌手龐龍都選擇在這一天開自己的演唱會。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劉德華是歌壇老牌常青樹。

龐龍真是一時風頭無兩的新人。

好事的媒體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巧合。

他們去采訪了龐龍:“你和劉德華有什麼不同?”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當時的龐龍正在風頭上,簡單總結了一句話

我是科班專業歌手,他是綜合性高的前輩藝人。

說完,意猶未盡的他又補充到:

“我跟劉德華不一樣的地方,可能就是我上過音樂學院。”

言下之意,他的學曆比劉德華高。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如果換到今天,稍微有一點常識的藝人都不會這樣說同行。

何況他評價的是德藝雙馨的劉德華。

劉德華自然是無暇顧及龐龍的言論。

但結果是,那天的演唱會,龐龍的場内隻有2000人。

而劉德華的演唱會座無虛席。

演唱會結束了,但龐龍的下坡路才剛開始。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同年,他入圍了一個頒獎項。

為了預熱,他去到一所大學演唱成名曲《兩隻蝴蝶》。

沒想到,現場的大學生們對他噓聲不斷。

硬币、香蕉皮,紙團不斷地扔到台上。

龐龍很生氣地叫停了表演。

他對着台下說:“我今年35歲了,我從來沒有在演唱會的時候被人把東西扔在身上,請你們尊重我。”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但他的努力也無濟于事。

最後,在一片噓聲中,他沒能完成演出。

演唱會後,龐龍做出了一個決定,放棄那首讓他登上巅峰的《兩隻蝴蝶》。

他知道當時這首歌的版權已經賺了2.4億了。

可他不知道的是,唱不唱這首歌已經由不得他做主了。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從成名到離開娛樂圈,龐龍的經曆都充滿了傳奇色彩。

他可能不是最好的歌手,但他身上卻有着時代最深的烙印。

龐龍1979年出生,上面有三個姐姐。

他們全家的生活來源主要依靠父親,母親有空的話會打打零工。

一家六口,過得并不寬裕。

很多人都說走上藝術這條路是因為熱愛,但龐龍一開始不是。

他是為了掙錢。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雖然有限的家境并不能讓龐龍在物質上過得特别舒适,但因為是家裡唯一的男孩,父母還是會盡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龐龍上中學的時候,港台歌曲正大行其道。

龐龍和很多少年一樣,迷上了吉他。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吉他雖然很貴,但家裡人還是一咬牙,買了。

可他們沒想到的是,自此龐龍每天抱着這個大玩具,玩得不亦樂乎,根本不學習了。

國中畢業,龐龍的成績一塌糊塗,隻能去讀職高。

消息傳來,龐爸爸盛怒,一把抓過龐龍的吉他,從六樓扔了下去。

那年龐龍的爸爸被确診了肺癌,他是在擔心龐龍的未來,但這些龐龍不知道。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龐龍并不知道父親的憤怒來自何處,是以他并沒太大壓力。

吉他摔爛了,但龐龍并沒有打算安安穩穩地學習。

他唱歌的才能無意間被一位老闆發現,老邊便邀請他到自己的歌廳當起了駐唱。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他最喜歡模仿張學友的歌。

他在歌廳每晚随便唱唱,每個月就能掙100多元,和一般勞工的月薪相當。

1988年,17歲的他從職高畢業了,到了煤礦當電工。

18歲那年,龐龍的父親去世了,養家糊口的事情落到了母親身上。

母親的收入并不高。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一時間,龐龍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但此時,他發現自己慢慢真的對音樂有了興趣。

從模仿到喜歡,從隻想要個吉他在小夥伴中炫耀到開始真正想做音樂,龐龍用了3年。

可學曆低,沒有經過系統訓練,想在音樂這條路上走下去,太難了。

龐龍經過多方打聽,把目标定在了沈陽音樂學院。

當時的他,在地方的音樂廳裡已經小有名氣了。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晚上唱歌,白天工作,随着他的收入慢慢增加,他家的生活也慢慢穩定了。

但沒想到,後來他母親也因為操勞過度去世了。

龐龍無法面對這樣的情景,在母親去世後幾年,他都沒有勇氣走進她的房間。

但生活還要繼續,他想起父母生前對他的期待。

父母一直希望他能過得好,過得快樂。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現在父母都不在了,沒辦法保護他了,作為家裡唯一的兒子,他要擔負起這個家的責任。

他思考了很久,決定在音樂上一搏。

1996年,他考上了沈陽音樂學院。

靠着在歌廳唱歌掙錢,龐龍度過了大學四年。

2000年,龐龍畢業了。

但市場并沒有像他想象中那樣對他張開懷抱。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2000年,港台歌曲大行其道。

留給内地歌手的空間并不多。

但當時确實有很多歌手借着這股東風一夜爆紅。

看着熱火朝天的市場,龐龍動心了,他和家人商量賣掉了房産,湊了30萬用來制作發行了自己的專輯《人生三部曲》。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可現實是殘酷的,這張專輯發行後如石沉大海,龐龍賠了個血本無歸。

他也投了很多履歷,期望找到一份與音樂相關的工作,然而也未能如願。

從經濟到精神,龐龍全面陷入低谷。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好在他當時還有一票朋友。

牛朝陽是其中一個。

畢業于山西大學的牛朝陽是導演、編劇和音樂人。

當時他導演了部電視劇叫做《281封信》,劇中有8首歌曲,《兩隻蝴蝶》是其中的一首。

牛朝陽見龐龍無所事事,便邀請他演唱這首歌,但第一次被龐龍拒絕了。

因為他覺得這首歌太土了。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但後來,在監制的一再勸說下,他演唱了這首歌。

歌曲演唱完之後,片子因故一直耽誤到2004年才播出。

但這恰好也成全了龐龍。

因為2003年是樂壇大爆發的一年。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這一年周傑倫、周傳雄、SHE、容祖兒、陳奕迅等的代表作幾乎都是這一年産生了。

但同時,經過幾年的錘煉,人們的審美也開始變得多元化,在流行音樂的榜單上開始出現了不少内地歌手。

2004年,《281封信》播出,電視劇反響一般,插曲《兩隻蝴蝶》卻不胫而走。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有人曾經這樣回憶:“2004年,我經營一家小店,是在一個大型超市的一樓,整個3層的商場,從上到下,反反複複播放的都是《兩隻蝴蝶》,走出商場,就連門前促銷的攤子上也都是此起彼伏的:親愛的,你慢慢飛。”

看到這首歌這麼紅,唱片公司立刻給他推出了同名專輯。

這張專輯賣出了30多萬張。

橫掃各大排行榜,他的出場費當年就達到了幾十萬。

他的行程很滿,很多人即使拿着錢都排不到他的檔期。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次年,他又發行了《你是我的玫瑰花》,

再現盛況。

2006年,他首登春晚,此後三年更是連上春晚。

他從歌廳的模仿歌手終于成了有自己代表作的音樂人。

但不得不說,《兩隻蝴蝶》這樣近乎口語的歌曲,在當時的音樂界是毀譽參半的。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不僅僅是他,2004年和他一起走紅的還有楊臣剛。

巧合的是楊臣剛也是動物系列的《老鼠愛大米》。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當然還有刀郎的歌曲。

有着學院派背景的歌手們對他們這種口語化的歌詞,通俗到有些土氣的旋律表示不屑。

楊坤、那英等著名的歌手開始對他們提出質疑。

這些言論的加入讓他們的人和作品都陷入了巨大的争議。

很多業内人士也對這種音樂風格提出了自己的疑慮。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不知道他們要是看到現在的鳳凰傳奇硬生生火了10年,幾乎成了國民度最高的歌手會怎麼想。

但那畢竟是在10多年前,人們對音樂及音樂人的印象還停留在陽春白雪中。

而且龐龍在後期也确實有意向下沉市場妥協,無論是詞曲還是表現形式都過于媚俗了。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就在龐龍最紅的時候,危機悄然而至。

他對劉德華的言論成了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

人們之前對他積壓的不滿如同火山噴薄而出。

“低俗”“沒品味”“惡心”等言論都指向了他。

他的音樂自尊覺醒了。

他的離開與劉德華無關,劉德華甚至都不知道他的言論。

他離開是因為他不想對市場妥協了。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他和公司提出,以後不想在演出時演唱《兩隻蝴蝶》以及另外幾首暢銷曲了。

但公司并不同意,因為這些歌是公司的搖錢樹,如果不演唱那意味着巨大的損失。

要知道,光是《兩隻蝴蝶》一首歌的版權就為公司創造了2.4億的收入。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為了不再演唱這些歌曲,他做出了巨大的割舍。

最後,他經過再三争取,才公司達成協定,他放棄這些歌曲的版權。

這樣公司就可以讓其他人繼續演唱這些歌曲。

而他則“自願”被公司雪藏,消失在了歌壇。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他和音樂人李健是非常好的朋友。

在2006年,也就是他最紅的時候,他認識的李健。

那時王菲還沒在春晚唱《傳奇》,李健還隻是個不出名的小歌手。

但龐龍當時就買了不少李健的專輯。

他見到李健的第一句話就是:“你的這種音樂很好,一定要堅持下去。”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後來,他在自己的專輯中還專門要了李健的作品《麗江》來演唱。

他說,他做專輯的時候,有一部分是給觀衆聽的。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而有一部分是給自己聽的。

實際上,他一直有自己的音樂理想。

但在生存面前,他一直在妥協。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作為一個從小鎮來的音樂青年。

從模仿别人到有自己的代表作。

從砸鍋賣鐵出專輯無人問津到一夜爆紅。

他的成功有一部分是靠妥協達成的。

之前他的專輯裡,給觀衆聽的都火了。

而給自己聽的,幾乎都無人問津。

這就是他當時面臨的情況。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甚至他對劉德華的評價也并非不尊重。

那是一種想證明自己還是音樂人的小小驕傲。

2014年,他和李健等好友一起創作了《70後》這樣的作品集。

有情懷和詩意,可不夠紅,但他很喜歡。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2015年他選擇回到母校任教。

現在已經是音樂學院終身教授。

他的學生高睿和周興才也曾經出現在《中國好聲音》的舞台上。

他低調的結婚生子,很少出現在社交媒體上了。

2012年,龐龍50歲了,他依舊教書育人,和自己的夫妻和孩子在一起安靜的過着自己的生活。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流行音樂的市場變幻很快,新人輩出,後起之秀很快就取代了他們。

但他們的存在,哪怕是迷失都是有意義的。

同樣的小鎮青年還有趙英俊。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直到2017年,趙英俊給自己的定位還是網絡歌手。

後來公司的宣傳覺得這四個字不好聽,才建議他改成了“音樂人”。

趙英俊原名趙建,之是以起這個名字他自己的解釋是因為,這個名字好笑,聽一遍就記住了。

“當時起這個名字就是因為好笑,而且聽一遍就能記住,現在這個名字的喜感消失了,可能是因為紅了吧。”

後來,他參加了我型我秀,沒有當成歌手,卻陰差陽錯的成了電影歌曲制作人。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他頂着爆炸頭,用非主流的形象寫出了主流的歌。

2017年之後,幾乎所有國産大片背後的主題曲都被他承包了。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他說:我在寫歌的時候,關注自己比較少,我從事的完全是一個服務行業,就像一個廚子,你想吃什麼菜,我就給你炒什麼菜”。

這從某種意義上也是妥協,隻是他妥協的方式與龐龍不同。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他們和大城市裡有着良好音樂背景的學院派比起來,起步總是有些滑稽的。

但他們接受音樂和被音樂改變的方式,才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影子。

這些現在已經青春不在的“小鎮青年”他們和中國流行音樂一起,經曆了從不自覺到自覺的經曆。

從模仿到創新,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選擇,正是有了這一代人曾經有過的迷茫妥協甚至淺薄,才有了後人奔騰。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現在龐龍隐退了,趙英俊不在了。

可無論如何還是要謝謝他們,謝謝他們用自己的經曆給了更多人走出來追夢的勇氣

因《兩隻蝴蝶》走紅,到自願“消失”,歌手龐龍是資本的犧牲品嗎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能夢想成真,可在有青春的時候為理想拼搏一次沒什麼不好。

隻要相信,就能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