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彩霞
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伯納德•勞•蒙哥馬利來到中國,與毛主席相談甚歡。第二年,他再訪中國,離開時,意猶未盡。
回到英國後,蒙哥馬利潛心寫作,在《三大洲》一書中,他詳細記錄了訪華見聞和觀感,并指出:“從長遠看,世界和平的關鍵在中國,中國必将作為大國強國屹立于世界。”
他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也是載入史冊的二戰名将,除了在軍事生涯中留下阿拉曼戰役、諾曼底登陸等傑作,他在回憶錄中,還留下一個令人稱頌的愛情故事。

毛主席接見蒙哥馬利元帥
1926年,因在軍事訓練中表現出色,蒙哥馬利調任坎伯利參謀學院教官,上任前,他去瑞士度假。
那天,望着遠山上的皚皚白雪,他突然來了興緻,抓起一把雪捏成雪球,使勁向一個木樁砸去。“啪”地一聲,雪球碎裂,雪花四處飛濺。
這時,身後傳來一個叫“好”的聲音。回頭一看,是一位皮膚黝黑的女子,雖然容貌并不出衆,但看上去非常活潑,充滿活力。
面對女人,蒙哥馬利一向嚴肅拘謹,以緻38歲了,還是孑然一身。但此時,他卻被她的熱情感染,不由自主送上一個微笑。
交談中得知,她叫貝蒂•卡弗,是個藝術家,擅長油畫、水彩畫和雕塑。她的丈夫是名軍人,在一戰中陣亡了,她是帶着兩個孩子來度假的。
那些天,蒙哥馬利非常熱心,他主動教貝蒂的兩個兒子學習滑雪。歡笑聲中,他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家庭溫暖,這讓他非常留戀。
蒙哥馬利與貝蒂
蒙哥馬利出生在一個牧師家庭,母親脾氣非常不好,對他的頑劣總是大聲斥責:“伯納德,除了當炮灰,你将來什麼也做不成,做不來!”
詛咒伴随着整個童年,生活在母親的陰影中,蒙哥馬利性格孤僻,經常搞惡作劇,惹是生非。14歲,在母親的反對聲中,他選擇了學校的陸軍班,給同學留下“兇猛、冷酷”的印象。
四年後,他如願考入桑德赫斯皇家軍事學院。盡管個頭不高,成績不好,但他卻堅定了自己的抱負:“總有一天,這所學校将要因我而名揚天下!”
童年蒙哥馬利
畢業後,蒙哥馬利走上一戰戰場,在與德國軍隊的對壘中,因勇猛頑強,逐漸嶄露頭角。
一戰結束後,他對軍事理論産生極大興趣,把全部身心都撲在學習上。在軍官們流連于社交和宴會時,蒙哥馬利已經晉升為正式少校。
他有一個英雄夢。然而,在軍隊裡,他的性格乖張,對上級愛理不理,人緣非常差。另一方面,他又像個嚴格的清教徒,既不抽煙也不喝酒,風流韻事更是絲毫不沾邊。
對女人,蒙哥馬利完全沒有興趣,私下裡,軍官們打趣:“軍隊就是蒙哥馬利那家夥的老婆!”
對此,蒙哥馬利完全笑納:“陸軍和天主教一樣,一個人若真的對他虔誠,就得保持獨身,你不可能做一位好軍人,同時又是一位好丈夫。”
貝蒂的出現,摧毀了他的信念。
從瑞士度假歸來,貝蒂的身影已經刻進蒙哥馬利的腦海,他決定去尋找她。
整整一年後,蒙哥馬利再次來到瑞士,奇妙的事情發生了,他真的等到了貝蒂和她的兩個兒子。而在他們看來,他就像從未離開,始終等在那兒一樣。
蒙哥馬利
重逢非常愉悅,這一次,蒙哥馬利被貝蒂的堅強和樂觀完全吸引。終于,他鼓起勇氣向她表白。不料,貝蒂把面色一正,說:“如果你是同情我,那請你走開,我不需要同情!”
面對拒絕,蒙哥馬利莊重地行了一個軍禮,他拔出腰間的佩槍,對準了自己的腦袋:“如果我背叛了你,就讓我死在自己的槍口下!”
貝蒂被他的真誠打動,他們開始了交往。然而,她的家人朋友卻認為,一個40歲才做到少校的男人,隻能算無名之輩而已。
貝蒂卻越來越欣賞蒙哥馬利,以一個藝術家的敏銳,從他身上,她看到了才華和創造力。一個春天過去,感情水到渠成。
因自幼對家庭生活缺乏信心,蒙哥馬利遲遲不敢開口求婚。貝蒂了解他,她決定為他制造一個開口的機會。
很快,複活節到了,貝蒂提議,和蒙哥馬利一起到兒子的學校看看。路上,她低下頭為難地說:“親愛的,人們都在對我們倆竊竊私語,我想我們還是不要再見面了。”
情急之下,蒙哥馬利脫口而出:“别傻,貝蒂,我愛你,我要娶你!”
不久,《泰晤士報》刊登了他們的結婚啟事。那時,蒙哥馬利已經是中校了。
蜜月幸福無比,在什羅浦郡,他們白天一起玩高爾夫球,一起遊山玩水;晚上一起讀小說,聽音樂。貝蒂性格開朗,笑口常開,她像陽光一樣,照亮了蒙哥馬利的生活。
婚後,蒙哥馬利給予兩個繼子獨特的父愛,他教他們做飯、清掃,用軍人的作風培養他們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唯獨對貝蒂,他極盡寵愛。他從不讓她做家務,讓她有時間去畫畫,去做她喜歡的事。在朋友們眼裡,這對夫妻好得如膠似漆、形影不離。
1928年,兒子戴維出生,蒙哥馬利有了更多的生活樂趣。駐防巴勒斯坦時,他帶着貝蒂和兒子一同前往,他們到處觀光遊覽,兒子茁壯成長,貝蒂快樂作畫,家庭幸福無比。
生活溫馨又多彩,這是蒙哥馬利成長中從未體驗過的,童年陰影逐漸淡化,曾經專橫霸道、難以相處的他,開始變得寬厚、大度,富有人情味,并且,難得地幽默起來。
一次,在營裡的晚會上,兩位列兵模仿蒙哥馬利和另一位軍官,表演惟妙惟肖,赢得滿堂大笑。蒙哥馬利也笑了,他站起來,指着那位模仿他的列兵說:“有這種本事,怎麼可以讓他當列兵,升他下士!”
衆人又是一陣大笑,這樣的親切,為他在部屬心中赢得了好感。在晉升上校的考核報告中,上司也給予褒獎:“伯納德•蒙哥馬利中校富有活力與雄心,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教官。”
軍功章,有貝蒂的一半。她給了他生命中最需要的東西:無窮的愛,和對其才華的信心。
1937年6月,蒙哥馬利調任第9步兵旅旅長,軍銜升至少将。因為要指揮演習,他必須和部隊在一起。
在營房附近,蒙哥馬利找了一家旅館,把貝蒂和兒子安排在那兒。那是個度假的好去處,出門就是沙灘,他希望貝蒂可以過得悠閑點。
然而,蒙哥馬利怎麼也沒有想到,這一安排,竟鑄成了難以彌補的大錯。
那天下午,貝蒂和戴維在沙灘上玩耍,她的腳突然被不知名的蟲子叮了一下,當晚便開始腫痛,不得不被緊急送到醫院。
演習在即,蒙哥馬利白天管理部隊,晚上,則駕車一百多英裡去醫院陪伴貝蒂。可是病情很快惡化,貝蒂時有昏迷。後來,蒙哥馬利不得不放下工作,用全部時間來陪伴她。
病床前,他虔誠地誦讀《聖經》,希望上帝能保佑她。不幸的是,即使做了截肢手術,毒素仍然攻擊到了肺部。
1937年10月19日,貝蒂在蒙哥馬利懷裡安然逝去。在她漸漸冰涼的臉上,蒙哥馬利印上最後一吻。那一天,他為她誦讀的,是贊美詩第23首。
葬禮上,蒙哥馬利沒有邀請任何人,他要一個人向心愛的貝蒂告别。他的臉上,沒有眼淚,看不到哀傷,隻向着墓碑行了一個久久的軍禮。
兩天後,他在日記裡寫道:“我在儀式中和墳墓旁曾極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我實在忍不住,恐怕當時我已完全崩潰。我每次想起她,都黯然淚下。”
一連幾天,他把自己關在屋子裡,陷入深深的自責。後來回憶起那段日子,他說:“我的靈魂在極度苦痛之中抱怨、呼号。我全垮了,我好像堕入一片黑暗之中,心灰意冷。”
喚醒他的,是責任,對孩子,對工作。
“我開始懂得,上帝是按他自己的方式行事的,這一定是他的旨意。作為樸次茅斯駐軍司令,我要對人們、對我的旅負責,我體會到必須繼續工作,這也是為了戴維着想,目前我們在世界上是孤獨的,他隻有我。”
蒙哥馬利和兒子
時間是良藥,從悲傷中走出後,蒙哥馬利精心撫育三個孩子,全身心地投入部隊工作。
有人猜測,他很快就會續弦。對此,蒙哥馬利回應說:“我不相信一個人能有兩次戀愛,像我過去這樣的愛是不可能有第二次的。”
他永遠告别了情場,隻有軍事是他的興趣。二戰爆發後,蒙哥馬利率部參加了多次戰役,先是在阿拉曼戰役中,一舉打敗德國名将隆美爾,後來,又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的勝利。
因戰績非凡,蒙哥馬利晉升為元帥,成為赫赫有名的軍事家。戰争結束後,他聲名大噪,每天都能收到許多信件,大多是女性表達愛慕之情的。但蒙哥馬利毫不動心,一一婉拒。
丘吉爾勸他:“蒙哥馬利将軍,整個英吉利都不希望你的後半生是孤獨的。”
蒙哥馬利嚴肅地回答:“作為一個軍人,我永遠忠于自己的祖國;作為一個男人,我永遠不會背叛愛情!”
和女學員在一起
1958年,蒙哥馬利退役,開始撰寫回憶錄。在自傳中,他提到了生命中那短暫又唯一的愛情:
“眼淚不是表達愛情的唯一方式,而忠誠是愛情的最好證明。愛上一個女人就不能再愛上另外一個女人,就像我手中的槍,隻能有一個準星。”
1976年3月25日,一代名将在英國倫敦去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