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将主動與我們接軌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李會超】

4月29日,我國的空間站核心艙“天和”号成功發射入軌,拉開了我國建設長期有人駐留的空間站的序幕。

在接下來的兩年内,中國載人航天将迎來密集的發射:多艘神舟載人飛船和天舟貨運飛船将被發射升空,與核心艙一同完成必要的技術試驗,驗證核心艙狀态以繼續建設。之後,還會發射空間站的兩個實驗艙,構成一個包含三個主要艙段、重量在60噸左右的大型空間站。中國航天員将會頻繁往返于天地之間,利用空間站開展長期穩定的科學和技術試驗。

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将主動與我們接軌

以往的載人航天任務多以驗證技術為主要目的,每艘神舟飛船都要解鎖載人航天技術的新技能。可以期待的是,從空間站投入運作起,載人航天則進入了發揮更突出效益的時代,越來越多地支撐其他科學技術學科産出新的研究試驗成果。

除了我國的空間站,近地軌道上還運作着一艘被稱為“國際空間站”的大型空間站。這個空間站以俄羅斯和美國為主導,歐空局和日本JAXA為重要的參與者,曾經有19國的宇航員乘坐美俄兩國的飛船造訪過國際空間站。

但對于中國這個俄美之外唯一擁有獨立載人航天能力的國家,卻一直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更确切地說,是被美國拒之門外。

2007年,在神舟五号、六号任務相繼成功,我國已經能夠把航天員送上太空後,我國政府的進階官員在公開場合表達了參與到國際空間站計劃的願望。和其他領域“與國際接軌”的願望一樣,我們打好了自身的基礎,準備承擔相關的責任,希望我們能夠成為國際空間站的一員。這個願望得到了與中國航天保持長期合作的歐空局的支援。

2010年,歐空局主任多爾丹宣布歐空局已經提出了接納中國成為國際空間站新成員的提議。但按照國際空間站的決策原則,這一提議必須得到所有空間站成員國的一緻同意才能成為現實。

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将主動與我們接軌

此時,一個在航天領域反華、排華的“關鍵先生”出現了——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的共和黨衆議員弗蘭克·沃爾夫。此君拿到過政治學和法學的學位,早期從事律師工作,曾為美國軍隊服務。後來步入政界,長期擔任衆議員。

按常理說,像沃爾夫這樣受過高等教育又在政界取得成功的美國人應該具有基本的常識。然而,在與中國相關的問題上,這位老兄卻好似精神錯亂一般,用一些看起來相當可笑的方式高舉反華大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他攻擊中國的人權狀況,鼓吹取消對中國的最惠國待遇,拿出的一個例證竟然是“中國人将人類嬰兒作為一道美食”,其言論和認識之荒謬可見一斑。

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将主動與我們接軌

這樣一個看起來精神都有點不正常的人,竟然在職業生涯的最後幾年裡混上了衆議院商業、科技和司法撥款委員會的主席。由于這個委員會掌握着準許NASA預算的權力,是以沃爾夫在空間航天領域獲得了外行指導内行的機會,反華排華的營生便做到了外太空。

在對人權和技術洩露這些問題老調重彈後,沃爾夫在2011年NASA的撥款法案中增加了禁止與中國開展雙邊合作的條文,而這一條文至今沒有松動迹象。在通常被稱為“沃爾夫修正案”的排華法案生效的情況下,NASA無法在載人航天領域與中國合作,自然也就無法同意國際空間站向中國敞開大門。于是,國際空間站的所有參與國對于是否接納中國的問題上無法達成一緻,使得我們國家無法參與到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中。

對于這種狀況,并不能簡單的說成“NASA拒絕與中國合作”。實際上,包括時任NASA局長博爾登在内的諸多專業從業人員對于推動中美在航天領域的合作做了大量工作。而為這件事制造障礙的以沃爾夫為代表的、對太空一無所知但對反華充滿熱情的美國政客認為,限制中美在空間領域的合作将削弱中國自身的航天能力,逼迫中國“改善”自身人權狀況也能讓美國繼續保持在空間領域的領先地位。他們天真地以為,沒了從美國“偷取”的技術,中國人什麼都搞不成。

為了證明自己的偏見,找不到事實的沃爾夫們不惜制造“事實”。2013年,沃爾夫召開了一場新聞釋出會,炮制了NASA承包商的中國雇員江波(Bo Jiang 音譯)偷竊NASA技術檔案的假消息。在沃爾夫的影響下,FBI在江波即将登上飛往中國的飛機前将其逮捕,而NASA也經曆了一場大折騰:其存放公開科學技術報告的NTRS服務被迫下線,其内容被逐一審查;NASA内部來自特定國家的外國雇員也需要進行額外的安全審查。

結果,FBI調查後發現江波是無辜的,NASA内部的折騰也沒有得到沃爾夫想要的結果,而編造事實浪費大量行政資源——也就是美國納稅人的錢——的沃爾夫依舊穩穩當當地做着他的衆議院和委員會主席。然而,在經曆了這件事情之後,NASA在所有與中國有關的議題上都表現得小心翼翼,以免再惹上麻煩。

對于沃爾夫的所作所為,美國學術界和外交界都不以為然。《時代》雜志、“外交政策”、“太空政策”等網站上都發表過評論文章,将沃爾夫在太空領域的排華、反華形容為壞主意(bad idea)、荒謬(ridiculous)、愚蠢(silly)、幼稚的政治(childish politics)。有些評論站在人類合作發展的角度,批評沃爾夫的政策耽誤了兩大太空強國聯手探索太空的事業,還給其他各國出了一個“二選一”的難題。

即便是那些站在美國利益的角度讨論問題的文章也認為,中國從來就不會因為外國的排斥打壓就在所謂的“人權”問題上有所讓步。沃爾夫的法案非但沒有讓中國服軟,反而逼出了一個太空新勢力,讓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領先變得岌岌可危。

本來,美國人還可以通過和中國的合作全方位考察中國的太空能力和航天系統的運作方式,甚至将中國的航天活動限制在美國的技術體系内。但沃爾夫的法案讓美國人喪失了這些機會。

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将主動與我們接軌

就在沃爾夫修正案通過的幾個月後,我國的天宮一号目标飛行器成功發射。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國的空間站工程正式立項是2010年的事,比沃爾夫的法案早了一年。也就是說,并非沃爾夫逼出了一個空間站強國,而是我們一開始就決心依靠自身的努力成為一個空間站強國,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隻是我們發展過程中的支線選項。無論美國人接不接納我們,我們國家都會完成“主線任務”,發展屬于自己的空間站,并以此為基礎開展廣泛而開放的國際合作。

目前已經确定的空間站實驗項目已經吸引多個國家的科學家與我國開展合作。而一旦時機成熟,其他國家甚至可以将自己設計制造的艙段對接到中國空間站上。據公開論文報道,我國由三個艙段組成的空間站預留了未來擴充到六個艙段的能力。其他國家如果想利用中國空間站的平台開展自身的研究工作,除了要在合作意向上與我國達成高度一緻,還要嚴格按照中國空間站的标準設計制造相關裝置才能上天。

從當初被國際空間站拒之門外,到稱為近地軌道上冉冉升起的新星。我們在空間站工程上的進展既是可喜可賀的技術成就,又印證了一個一再被印證的道理: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是比和西方主導的“世界”接軌更重要的事。當自身的本領足夠硬時,世界會主動與我們接軌。這可能也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一個執行個體。

李會超:在太空“自立門戶”,世界将主動與我們接軌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