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三國名将,5個人不可不說。這5人是劉備的五虎上将。正是他們舍生忘死沖鋒陷陣,才使得劉備與諸葛亮的戰略戰術得到很好的貫徹執行,在戰場上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從諸葛亮的軍事生涯就可明顯看出,五虎将生前,諸葛亮打仗順風順水。他們陸續亡故後,蜀國在戰場上的優勢明顯削弱。

在這5人當中,看似一字并肩,其實親疏尊卑大有分别。關羽張飛為第一等級,他們既是劉備從龍之臣,能力與戰功也是無人可比。馬超為第二等級,雖然他并未給劉備建功立業,但因為他出身名門望族,聲名顯赫,劉備也對他另眼相看,封賞之時他總是名列前茅。
唯獨剩下趙雲和黃忠,卻貌似不太得志。先說黃忠,在定軍山斬殺夏侯淵立下大功,劉備卻來了一句:“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意思是夏侯淵是個無能之輩,斬殺他有什麼用,要殺就該殺個厲害的,比如張郃。不管怎麼說,夏侯淵也是曹操手下重要将帥,黃忠沖鋒陷陣親冒矢石獲得大勝,無論如何也不該得到這樣的評價。
在黃忠受封賞之時,諸葛亮又出來阻攔,聲稱黃忠素來名望低于歇業等人,如今若賜給他同樣的封号,怕遠在荊州的關羽知道了,會不大高興。若非《三國志》記載,簡直不敢相信此話出于諸葛亮之口中。他身為三軍主帥,因為怕得罪關羽,竟然不惜抹殺黃忠的功勞,不怕打擊黃忠的積極性,可見黃忠在他心目中的地位。
再說趙雲。史書《三國志》中的趙雲,能力遠比《三國演義》中更為強大。演義小說中的趙雲,就是個武藝高強的一勇之夫。而史書記載中的趙雲,則是個謀勇兼備的帥才。比如諸葛亮的空城計,原型就是趙雲在漢中之戰時,對曹軍運用的空城計。劉備伐吳之戰前,趙雲再三勸阻劉備,不可出此下策,卻遭到劉備拒絕。事實證明趙雲的見解完全正确。
不知是何故,趙雲在劉備手下,始終混的不怎麼樣。《三國志》中記載,劉備兩次大封功臣,都隻有四虎上将,趙雲始終被邊緣化,直到劉禅繼位,他才得以與魏延獲得相同的品級。他對劉禅有救命之恩,但他死後,劉禅卻“忘記”給他追封谥号,還是姜維專門上書提起此事,趙雲才得到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