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提醒!
近期
漳州市發生多起
因食用泥螺引起的
食物中毒事件
經調查
經調查,患者在流動攤販購買腌制的泥螺,食用後出現唇、舌、指尖麻木、嘔吐、乏力等臨床症狀,漳州市疾控中心在食用後剩餘的泥螺中檢出高濃度麻痹性貝類毒素,結合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初步判定為由食用麻痹性貝類毒素污染的泥螺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泥螺是什麼?
說起泥螺
泉州的家人們
肯定都不陌生
不少人都吃過甚至愛吃!
爽滑的螺肉,配上稀飯
恨不得可以多吃一碗!

泥螺屬軟體動物門腹足綱後鰓亞綱頭楯目阿地螺科。外殼呈卵圓形, 殼薄脆。泥螺是潮間帶底栖動物,生活在中低潮區泥沙質或泥質的灘塗上,退潮後在灘塗表面爬行,以底栖藻類、有機碎屑、無脊椎動物的卵、幼體和小型甲殼類等為食。泥螺是可供食用的主要軟體動物之一,飲食習慣多以鹽漬後生食。
麻痹性貝毒是什麼?
有什麼症狀?
麻痹性貝毒可分為四類:
氨基甲酸酯類毒素(Carbamate toxins),包括石房蛤毒素(STX),新石房蛤毒素(NEO),膝溝藻毒素(GTX);
N-磺酰氨甲酰基類毒素(N-sulfocarbamoyl toxins),包括C1、C2、C3、C4、GTX5(B1)和GTX6(B2);
脫氨甲酰基類毒素(Decarbamoyltoxins);
脫氧脫氨甲酰基類毒素(Deoxydecarbamoyl toxins)。
貝毒中毒症狀為
初期唇、舌、指尖麻木,接着腿、臀、頸部出現麻木,然後出現運動失調。中毒症狀不盡相同,但大多意識清楚,有些病人伴有頭暈、頭痛、惡心和嘔吐,随着病程的發展,呼吸困難逐漸加重,嚴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死亡率約為5%-18%。
需要注意!
貝類毒素中毒的發生發展較快
無特效解毒方法
出現海鮮中毒症狀怎麼辦
一旦食用海鮮後發生中毒,首先要馬上撥打120,盡快到醫院處理。因為中毒不比其他疾病,如麻痹性貝類毒素、河豚毒素等,目前尚無特效解毒方法,而且毒素可以緻命。
對于輕微的毒素、重金屬等,人體是可以自行排解的。如果實在喜歡吃海鮮,隻要不是經常吃、大量吃,偶爾食用少量解一解饞還是沒問題的。此外,蔬菜水果等含維生素C較多,多吃有助于肝髒排毒、加快毒素分解;牛奶、米湯等也可以保護胃腸道,是以在吃海鮮之前吃蔬果、喝點米湯,或可起到輕微的緩解之效。
漳州疾控中心提醒:
近期不購買、不食用可能受貝類毒素污染的泥螺,警惕麻痹性貝類毒素中毒。一旦食用了泥螺等海産品出現身體不适症狀,應盡快前往醫院就診,并主動向醫生告知飲食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