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京奧運會體操女子個人全能決賽将于29日18:30打響,中國選手唐茜靖、蘆玉菲出戰。但随着衛冕冠軍、美國體操名将西蒙·拜爾斯退賽,争冠局面将出現新變化。在27日晚的東京奧運會體操女團決賽上,拜爾斯在第一輪跳馬落地時即出現失誤,随後宣布退賽。這一動作當即引發輿論猜測紛紛。事後拜爾斯解釋稱自己退賽是因為失誤“對自己的自尊造成了一點傷害”,而非身體受傷。這再一次提醒了人們,在奧運會這樣全球矚目的運動場上,運動員的身心健康是獎牌之外同樣亟需獲得關注的。
停下,“夠了”
什麼樣的冠軍會在一場奧運會上突然宣布退出?
一個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極限,然後在撞到這個極限之前停下來的人。在宣布退出東京奧運會女子體操團體決賽時,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這個美國有史以來最優秀的女子體操運動員,發表了一份與她在比賽中所作的舉動一樣有力的聲明:“夠了。”
27日晚的體操女團決賽中,拜爾斯在跳馬項目中出現嚴重失誤,落地向前跨出一大步,最終,隻得到13.766分,位列團隊最低。央視解說何可欣當即表示,“從未見過她有這樣的失誤”,“隻能了解為她也是個人”。很快,#拜爾斯失誤的話題也沖上微網誌熱搜。
拜爾斯失誤,這是什麼概念?2013年安特衛普世界體操錦标賽上,橫空出世的16歲小将拜爾斯一舉奪得2金1銀1銅,成為當年體操世錦賽的最大赢家。2014年,她又在南甯世界體操錦标賽一戰成名,共獲得了4金1銀,并且衛冕全能和自由操項目的冠軍。2015年格拉斯哥世界體操錦标賽,拜爾斯獲得4金1銅,又一次包攬4枚金牌。三屆世錦賽後,拜爾斯一共獲得了10金2銀2銅,是女子體操史上第一個實作個人全能三連冠以及世錦賽金牌數量最多的運動員,成為美國女子體操界當之無愧的傳奇女王。
然而,再傳奇的表現,終究抵擋不了她“也是個人”的事實。在賽後接受采訪時,拜爾斯告訴記者:“說到底,我們也是人,我們也必須保護自己的思想和身體,而不是直直地走出去,去做世界希望我們做的事。”她說,自己在心理上情緒會随着時間而變化,“來到這裡參加奧運會并成為領軍人物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聯社報道認為,拜爾斯的退賽決定不僅反映出她的轉變,還可能反映出她重新定義這項運動的轉變,“拜爾斯所采取的立場可能引起共鳴,遠遠超過她在東京可能赢得的任何獎牌的顔色”。《紐約時報》則指出,拜爾斯正在加入越來越多的年輕運動員行列,反對不計一切代價,甚至犧牲自己的精神或身體健康,以追求奧運金牌的傳統美國叙事。
改變是“有所選擇”
某種程度來說,拜爾斯的決定也許是受到了與她同齡的奧運選手、日本網球名将大阪直美的影響。在今年5月的法網比賽中,4屆大滿貫冠軍大阪直美宣布,由于賽後釋出會的一些問題會對球員心理造成傷害,是以拒絕出席。這一決定導緻她收到法網組委會開出的1.5萬美元罰單,不肯服軟的大阪最終宣布退出今年的法網。
在退賽聲明中,大阪直美表示:“我絕對不會輕視‘心理健康’這個詞,也不會輕易使用這個詞。”“在巴黎,我已經感覺到自己的脆弱和焦慮,是以對于我而言,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缺席新聞釋出會。”
更遺憾的是,盡管大阪直美是今年奧運會點燃聖火的選手,但同樣在27日當天,網球八分之一決賽中,大阪直美0-2不敵捷克選手萬卓索娃慘遭淘汰,爆出此屆奧運會最大冷門之一。
網絡批評者的聲音悲歎:放棄成了新的“勝利”,這是Z世代的軟弱和懶惰。他們将拜爾斯與昔日的美國體操名将凱瑞·斯特魯格(Kerri Strug)兩相比較——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斯特魯格也因失誤摔倒,甚至出現明顯疼痛表情,但她堅持再次挑戰并獲得成功,幫助美國體操隊拿下金牌。他們說,這才是奧運的榮耀時刻。
“但斯特魯格所經曆的一切是可怕的——用傷害自己的方式換來美國的歡呼。自那之後她再也沒能參加職業比賽。”《紐約時報》寫道。從大阪直美、拜爾斯開始的是一場新生代的改變:在這個由社交媒體驅動的世界裡,年輕的精英運動員擁有了一種新力量: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和有關自己職業生涯的外部叙事,有了更多的主動控制權。
凱瑞·斯特魯格和教練。
拜爾斯并非不夠強大:她在獲得全美冠軍時腳趾骨折,2018年的體操世錦賽前,她突發腎結石卻最終拿下4金,她甚至自曝曾遭隊醫拉裡·納薩爾(Larry Nassar)性侵。這些都沒有讓拜爾斯停下步伐。她說,她渴望成為變革的象征,這是她堅持參加奧運會的部分原因。
然而壓力最終變得越來越大。“我真的覺得有時候我肩負着整個世界的重擔。”就在比賽前不久,拜爾斯在她的臉書首頁上這樣寫道。
奧運選手的心理健康問題
在競争和身心健康之間選擇後者,這不是新生代體育明星的特立獨行。在得知拜爾斯退出奧運會個人全能賽後,美國遊泳名将、前奧運冠軍菲爾普斯表達了對前者的了解,他說:“我們都是人,沒有人是完美的。”
菲爾普斯曾在2018年透露,自己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後便一直在同抑郁症作鬥争,甚至有過自殺的沖動。正是他的講述讓國際奧委會(IOC)和美國奧委會(USOPC)等機構開始關注運動員心理健康問題,開始像營養顧問和康複顧問一樣為運動員提供心理健康顧問。本屆東京奧運會則正式标志着國際奧委會首次為運動員和教練制定指導方針,指導他們學習、篩查和管理心理健康問題。
美國奧委會還為美國隊提供了更具體而詳細的心理健康咨詢,包括對運動員自己可能不知道或不願意承認的潛在問題進行更深入的篩查,以及在他們需要時提供轉診和治療選擇。據悉,參加東京奧運會的美國代表團首次囊括了四名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一名心理學家、兩名精神病學家和一名社會工作者;每一項美國隊參加的運動項目也将有獨立專門的心理學家進行指導。
英國奧林匹克協會也派出了一支類似的心理健康專業團隊,首次與英國隊一起前往東京。澳洲壘球協會則通過一款應用程式監測運動員的睡眠習慣,以此作為潛在問題的名額。
“我們對什麼是堅韌有一個根本的誤解,”奧運會運動員表演教練 、即将出版的新書《真正的堅韌》作者史蒂夫·馬格内斯(Steve Magness)說,“這不是咬緊牙關,而是在壓力、緊張和疲勞中擁有作出正确選擇的空間。”
新聞及圖檔來源:TIME、NPR、ELLE、紐約時報,部分圖檔來自網絡
iWeekly周末畫報獨家稿件,未經許可,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