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志願軍史上一次經典戰例:一個連竟打退敵人兩個營二十一次沖鋒

1951年10月26日,侵朝英軍第二十九旅對志願軍第64軍191師571團3營7連堅守的馬良山防線二一六點八高地發動猛攻。在連續九次進攻未果之後,敵軍于拂曉時分發起了第十次沖擊。他們投入兩個營兵力,動用五十餘門重炮、八架飛機輪番對志願軍陣地進行轟炸,接着便指揮步兵大舉進攻。

“同志們!注意節約彈藥,等敵人靠近再打!”當敵人沖至陣地三十米處時,九連副連長闫志剛大喊一聲:“打!”機槍、步槍、沖鋒槍驟然開火,敵兵紛紛倒下,活着的敵人慌忙卧倒,龜縮着頭,胡亂朝陣地放槍。

與此同時,敵人一個連兵力連續向3排陣地沖了三次,均被打退,敵人又發起第四次沖鋒。志願軍3排僅有的一把輕機槍被敵炮火炸毀,火力明顯減弱、敵人乘機三面合圍,3排以火力頑強抵抗,将敵擊潰後,交替掩護撤向主陣地。

當3排全部撤回陣地後,敵人也尾随追擊,從正面、側翼發動全面進攻,7連被迫再次撤入洞中堅守。殺紅眼的戰士氣得嗽嗽直叫,潘山這個鐵漢,一蹦三尺高,向闫志剛請戰:“你叫讓俺潘山帶人上去揍他個狗娘養的!不奪回陣地俺就不回來見你!”

志願軍史上一次經典戰例:一個連竟打退敵人兩個營二十一次沖鋒

闫志剛欣然同意,指令潘山帶3排居右,陳忠興帶2排居左,張豪帶1排負責正面,三面出擊。

隻聽一聲令下,勇士們躍出洞口,閃電般投出幾十枚手榴彈,炸得敵人暈頭轉向,沖上陣地的戰士端槍猛射,又奪回主陣地。

沒待戰士喘息片刻,潰逃之敵在敵督戰隊槍口下,又惡狼般反撲上來。十米、十五米……再走幾步就要跨上山頭了,陣地上猛地站起1排勇士,像一堵銅牆鐵壁,個個手持沖鋒槍,将一條條憤怒的火舌射向敵人!

潘山一口氣打出六百多發子彈,投擲六十多枚手榴彈。在他的帶領下,戰士沖入敵群,同敵人展開了混戰。

此時在潘山左側指揮戰鬥的闫志剛,突然被潘山用左臂擊倒,霎時間,隻聽一陣槍聲,潘山那高大身軀晃了幾晃,摔倒在地,鮮血從他的胸部滲出。闫志剛猛然明白了:是戰友潘山發現敵人朝自己瞄準擊發的刹那間,機智勇敢地保護了闫志剛的生命!

“為潘山同志報仇啊!”闫志剛一邊喊,一邊端起沖鋒槍發瘋般向敵人猛射……

志願軍史上一次經典戰例:一個連竟打退敵人兩個營二十一次沖鋒

敵人右翼進攻沒讨到便宜,又開始打起左側主意。雨點般炮彈落在左側陣地上,陳忠興被埋進土裡,他伏在溝中不時擡頭監視敵清。

炮聲停止,幾百敵人邊射擊邊向山頭運動。快到峰頂了,仍不見還擊動靜,敵人欣喜若狂了,哇哇怪叫着沖了上來。在他們距山頂隻有十幾米遠時,“火山”突然噴發了:各種輕重武器一齊噴着火舌,陳忠興準确地将手投雷扔向敵群。

發現中計的敵人連滾帶爬向下狂奔,連督戰隊的槍口都不起作用了。

陳忠興奮力呐喊着,又奮力投彈。這時一個已經倒下的敵人,不甘心地舉起了卡賓槍,一串子彈射向陳忠興,打斷了他右手三個手指。陳忠興沒有倒下,他用左臂繼續指揮戰鬥。

志願軍史上一次經典戰例:一個連竟打退敵人兩個營二十一次沖鋒

敵人在這裡扔下幾十具屍體,仍然沒讨到便宜,又把進攻鋒芒指向正面陣地。

張豪和他那支由勤雜人員組成的敢死隊,被正面沖上來的敵人火力壓得擡不起頭來,危急時刻,隻見張豪操起一個手投雷,猛虎般大吼一聲躍出工事。敵人驚呆了,随着一聲炸響,十幾個敵人呈弧狀倒下,英雄張豪卻奇迹般活着,連連向敵群投彈,将敵擊退。

……

敵人第十九次沖鋒被打退了,7連陣地僅剩下十幾名戰士、一枚手投雷以及闫志剛那把長槍中的七八發子彈。戰士們心中明白:更嚴峻的時刻到來了。闫志剛指令戰士們将步槍上好刺刀;沒有武器的戰士備好鐵鍬、石頭。

闫志剛鼓勵戰士說:“考驗我們的時刻到了!死也要死在陣地上,決不給祖國人民丢臉!”戰士們凝望北方星空,默默等待獻身時刻的到來。

志願軍史上一次經典戰例:一個連竟打退敵人兩個營二十一次沖鋒

敵人又發起第二十次沖鋒了,闫志剛端槍朝敵人打出最後一梭子彈,張豪将手投雷擲向敵群,夜幕中的戰士們狠命用鐵鍬擊打石頭,呐喊助威。想不到敵人最後一次沖鋒竟這樣輕易被擊退了,陣地恢複了平靜。

隐蔽在洞裡的通訊員送來陣地上僅剩的一壺水請闫志剛喝。闫志剛望着打了一天仗,滴水未沾的戰友,下令要每個戰士喝一口,潤潤冒火的喉嚨。可一圈轉下回到闫志剛手中時還是大半壺!闫志剛的眼睛濕潤了,多好的戰士啊!為了讓别人能多喝一口水,他們隻是用舌尖舔一舔水,闫志剛隻好重下死令:每人一壺蓋水,必須喝掉!

當晚,闫志剛回營部彙報,補充了彈藥兵員,準備一場更大惡仗。7日,敵人炮擊數小時後,在三十輛坦克、十六架飛機掩護下,向二一六點八高地和三一七高地,發起象征性的第二十一次沖鋒不久,便匆匆收屍撤兵了。

此次防禦戰,志願軍以微小傷亡,打退敵人二十一次沖鋒,擊斃英軍29旅六百四十餘名敵人,繳獲迫擊炮三門,長短槍四十餘支,圓滿完成上級作戰部署,狠狠打擊了敵人嚣張氣焰。此戰也成為志願軍軍史上一次防禦戰的經典戰例。

戰鬥結束後,上級給7連榮記集體一等功,閻志剛、張豪、潘山、陳忠興榮記個人一等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