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法國也會出一個特朗普?

作者:觀察者網

作者系《歐洲時報》記者 孔帆

個性張揚、口無遮攔的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離美國總統的寶座越來越近,歐洲政客和媒體人的心跳也越來越快,即便特朗普不能入主白宮,也将對歐洲帶來巨大影響。

法國政客們的心情則更加複雜,因為在法國就存在這樣的“特朗普”,一旦美國特朗普上台,那麼法國、歐洲的“特朗普”們将更加如魚得水,橫掃歐洲大陸。

其實“歐洲特朗普”崛起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最近的再次擡頭則是拜美國特朗普成為“網紅”所賜。特朗普的主張混合了排外民族主義和經濟保護主義,而今天的歐洲,移民成為日漸重要的政治議題,群眾感到歐盟沒能回應自己的呼聲。

可以預見“歐洲特朗普”将再次攪動歐洲政局。這個已經有過先例,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洲陷入長期經濟停滞,民族主義政客一躍而起。

特朗普接受法國周刊《當代價值》(Valeurs Actuelles)采訪時說,德國總理默克爾向叙利亞和伊拉克移民開放邊界,是犯了一個“可怕的錯誤”。他說,看看布魯塞爾吧,那裡成了武裝分子的戰壕,恐怖主義文化泛濫成一鍋粥。

法國也會出一個特朗普?

特朗普勢不可擋?

特朗普說,歐洲如果沒能力果斷采取措施控制局面,那麼,是的,歐洲就完結了。他說,如果你們的政治上司人不能快速,聰明而有力地行動起來,那麼,一場真正的革命就要來了,你們面臨一場動蕩,這場動蕩的規模有多大,你們無法知道。

這些話可算說到了歐洲人民的心坎上。因為,你如果不置身其中,很難體會其中的危機。記者前幾天曾經到法國加來地區的難民營采訪,再看看難民給歐洲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特朗普并非危言聳聽。

歐洲政客馬上緊張了,你特朗普在美國胡說八道我們不管,但是你别對歐洲亂噴啊。法國總理曼紐爾·瓦爾斯(Manuel Valls)在其個人推特上寫道:“特朗普像其他人一樣宣揚仇恨,而我們唯一的敵人是激進伊斯蘭主義。”英國保守黨首相戴維·卡梅倫稱特朗普的言論是“制造分歧、沒有幫助,完全錯誤的”。

法國也會出一個特朗普?

法國總理瓦爾斯發推指責特朗普

特朗普在接受法國媒體采訪時承認,他個人不認識法國政界人士,那裡沒有朋友。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前主席勒龐(Jean-Marie Le Pen)馬上示好:我在呢,在呢。他在推特上表示,若自己是美國人,他會将票投給特朗普。

法國也會出一個特朗普?

法國前國民陣線主席勒龐聲稱支援特朗普

雖然勒龐因與現國民陣線主席,也就是他的女兒瑪琳娜·勒龐不和而被邊緣化,但是其影響仍在。雖然他不會成為“法國特朗普”,但國民陣線的同志們都有這個潛質。該黨副主席菲利波(Florian Philippot)對美國大選有如下評論:“此次選舉中,特朗普和桑德斯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方面都有不錯的表現。這證明美國的制度正面臨挑戰。”其實,他的潛台詞是,法國的制度,也需要接受挑戰了。

法國當今的制度,無疑是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但是,無論法國右翼大黨共和黨(原人民運動聯盟),還是左翼大黨社會黨,都不敢挑戰這個制度,隻能做一些修修補補。誰都知道,法國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移民問題,經濟、社會等諸方面的症結都與此相關。但是,誰也不敢說諸如削減20萬移民、退出申根協定、退出歐盟和歐元區啊(暫且不讨論這些政策的利弊)。國民陣線敢說,并把這些作為競選綱領。

法國的改革也是如此艱難。最近因勞動法改革而引發的大罷工,把奧朗德吓着了。按說,法國經常有罷工遊行,“荷蘭豆”應該習慣了。但是,這次不同,走上街頭示威抗議的人數在22萬到45萬人之間,其中年輕人的人數超過10萬。奧朗德堅決避免和年輕人決裂,他太了解法國高中和大學裡那些學生組織的政治背景了,他不能無視法國青年組織的動員行動。

奧朗德在2012年總統大選的競選活動中曾表示,“年輕人優先“,那時候的奧朗德堅信自己找到了一個能讓不同年齡層的法國人聯合起來的競選主題。然而,在奧朗德執政4年後,年輕人開始逃避奧朗德了。

明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奧朗德看來還想一搏,但基本沒戲。法國會出一個特朗普麼?由于特朗普的“成功”,法國的極右勢力無疑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這幾年,法國極右的信心是越來越大了。2014年,瑪麗娜·勒龐上司的“國民陣線”接連赢得了3月份的法國市鎮選舉,在一些區域甚至戰勝了執政的法國社會黨;接着在5月份的歐洲議會選舉中,獲得24個議席,遠超國内執政和在野的兩大黨派;去年年底的法國大區議會選舉第一輪,“國民陣線”在13個大區中,橫掃6個席位,獲得曆史性突破。如果不是總理瓦爾斯出手“聯合”共和黨,遏制“國民陣線”的勢頭,結果還真不好說。

明年總統大選,法國兩大黨“各懷鬼胎”,都想利用“國民陣線”來打壓對方。

薩科齊上司的共和黨,已經明确表示,在今後的選舉中不會與社會黨聯手阻擊“國民陣線”。這等于發出了一個危險的信号,共和黨已經将瑪麗娜·勒龐上司的“國民陣線”,視為在總統競選上影響力超過社會黨的有力沖擊者。同時,左派已經失去了被認為是票倉的北部加萊-皮卡第大區(現改名為上法蘭西大區),執政黨正在走向邊緣化。

法國也會出一個特朗普?

共和黨主席薩科齊與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日前共同抗議奧朗德紀念阿爾及利亞戰争

可以預見,明年法國大選,群眾又将面臨選擇:一是“極右主義”,二是“共和國價值觀”。瓦爾斯說了,若選擇前者,會使法國引發“内亂”。在2002年大選和去年的大區選舉中,法國群眾都守住了“底線”,2017年呢?看看糟糕的經濟形勢,混亂的治安狀況,法國群眾是不是會修改自己的“底線”呢?

其實,共和黨主席薩科齊,也很有成為“特朗普”的潛質。他喜歡與富商遊艇出海,經常爆點粗口。關于難民政策,雖然沒有過火的言論,但是,你們注意,他是“隻做不說”。他在任期間,曾冒着被聯合國懲罰的風險,數次下令拆除難民營,将難民驅逐回國;同時,對未成年移民的懲罰與其家長挂鈎,孩子犯法,不能用法律手段,但是其家長的居留、福利都會受到影響,甚至被驅逐出境。薩科齊在任期間,治安比現在好的多,這與他的強腕有很大關系。

法國也會出一個特朗普?

法國開始拆除北部難民營

在後來的總統競選中,因為法國群眾讨厭他的性格,導緻了他的失敗,他的治國理念,至少還是受到法國精英階層贊賞的。

另一則“趣聞”也可以證明薩科齊與特朗普的“相似”。據美國《國際财經時報》報道,烏克蘭一家網站把特朗普、薩科齊、演員史蒂文·席格列入國家公敵的名單。名單裡的人被劃分為不同的類别,包括“敵人”、“叛徒”、“分裂分子”、“克裡姆林宮特工”。這家網站對烏克蘭公敵發出警告,讓他們等着法院的判決。同時,要求網頁浏覽者保持警惕,在社交媒體上找出國家敵人并對其進行譴責。

明年的總統大選,薩科齊是不是會以法國“特朗普”的面目出現,還真不好說。盡管歐洲和美國的政治體制截然不同,但其深層文化又有其相通之處。即使特朗普不能在11月的總統選舉中獲勝,他釋放或是曝光的政治意識形态也不太可能伴随投票結束而消逝,這将影響歐洲各國的生态。而法國,首當其沖。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内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