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10. 蜂蜜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蜂蜜是一種植物花蜜,經過了蜜蜂(意蜂)的改造;長久以來,蜂蜜不僅作為食物而且也作為藥物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古埃及人在他們的醫學文獻裡不下500次提到蜂蜜,并在900多個療方中加進了蜂蜜,以治療各種各樣的疾病。歐洲的士兵在戰鬥中受到劍傷或其他兵器的傷害時,醫生們通常在傷口上敷上蜂蜜以促進傷口愈合并防止感染。亞述人、中國人、希臘人和羅馬人都以同樣的目的依賴過這一産品。

用這種甜蜜蜜的物質來治療傷口,這或許聽起來很蠢,然而,現代科學家們已經發現,古人們其實早已發覺到了什麼。實驗表明,蜂蜜有極為強大的抗菌作用,它能夠在平均不到兩天的時間裡殺死傷口細菌;在有些情形中,蜂蜜被敷上之後,經過十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消滅細菌——這樣的療效能夠跟現代的抗生素相媲美。蜂蜜從細菌細胞中汲幹水分,導緻細菌因無法繁殖而衰亡;蜂蜜中還含有葡糖氧化酶,這種酶由蜜蜂分泌而出,它不僅是一種強大的天然殺菌劑,而且也是一種溫和的抗生素。

最近德國一項研究發現,蜂蜜在阻止小兒癌症患者身上感染症狀加重的方面療效顯著。是以,研究發起者建議,醫生在治療難以愈合的傷口時應該嘗試使用蜂蜜。

9. 放血療法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當蜂蜜起不了作用的時候,古埃及人就會使用放血療法治療感染嚴重的病人。這一療法依據的醫學理論是,人體中含有四種流體、或者說四種“體液”,即血液、痰液、黑膽汁和黃膽汁。(據此,我們使用“膽汁質”和“黏液質”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人的幾種人格特質。)那時的人普遍認為,人要想保持身體健康,這四種流體就必須維持平衡;感染并不是由微生物引起的——這在當時還無人知曉——而是由于血的過量造成的。

有時,醫生通過在病人的靜脈或動脈上切一個切口來進行放血。或者采取杯吸法。采用此法時,醫生把高溫的玻璃杯倒置在病人的皮膚上。這樣就形成一個真空,造成無數毛細血管破裂,結果,病人大面積皮下出血。有時,醫生還利用水蛭來進行放血。

盡管今天放血療法聽起來令人毛骨悚然,然而,在當時,這一療法可能在對抗某些細菌種類的方面起到過一定的效用,至少在感染的早期階段。微生物需要鐵元素來進行繁殖,隻要把它們跟含有鐵元素的紅細胞隔離開,入侵的細菌就難以維持感染的狀态。

8. 蛆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在現代,醫生會給病人的傷口上放些蛆,讓蛆吃掉傷口處的細菌。蛆也好,螞蟥也好,2004年,FDA(美國食物藥品監督局)準許将其用于醫療用途。

拿破侖戰争時期,一名外科醫生注意到一個奇特的現象:士兵受了傷,傷口感染生蛆之後——綠頭蠅的幼蟲——反而比那些沒感染生蛆的傷口愈合得快。這個療法雖然可能看起來惡心,但是,醫生接下來開始有意讓病人身上寄生蛆蟲,以此來對抗發炎感染。不過,蛆蟲清創術,簡稱MDT,雖然一度風靡,然而,二戰時期,自抗生素誕生之後,清創術很快就被人們抛之腦後。

現在,抗生素的效果漸漸也沒那麼明顯了,于是,醫生們又一次把目光轉移到蛆上來,他們使用既不能繁殖、又不吃活組織的無菌幼蛆。這些細小的生物主要吃傷口處的細菌,然後通過它們的消化系統降解微生物。除此之外,它們還分泌出一種酶。這種酶是天然的殺菌劑,它不僅能夠分解壞死的組織,而且還加快傷口愈合的速度。

研究表明,蛆在抗擊耐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其他抗藥性強的微生物方面效果尤其顯著。抗藥性強的耐甲氧苯青黴素金黃色葡萄球菌在醫院裡是緻命的威脅。一項研究表明,在嚴重感染的肢體上,蛆成功地殺死細菌,并在40%至50%的案例中,解除了截肢的需要。現在,美國食物藥品監督局正式認定蛆為醫療用具,醫療保險為蛆治療法提供費用補償。

7. 水銀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水銀是唯一在标準室溫及氣壓之下保持液體狀态的金屬。過去,人們使用水銀治療梅毒,直到後來他們才意識到水銀的毒性有多麼地強。

自古時候起,人們就對水銀着迷不已,因為這種金屬銀光閃閃,并且在室溫下保持液體的狀态。古代的中國人認為,紅色的硫化汞,一種水銀合成物,可以幫助延年益壽、補氣養顔,而中世紀的阿拉伯人則把硫化汞制成藥膏,治療各種皮膚疾病。

十五世紀後期,梅毒在歐洲蔓延,水銀成了人們笃信不疑的藥品。梅毒的症狀——先是生殖器出現疱疹,接着疱疹長成膿腫、散發出異味臭味,并發展成潰瘍,并可能導緻骨頭壞死、面部被毀、疼痛劇烈、突發早死——很快,這些症狀令人們一談到梅毒就色變。醫生們把水銀應用到患者的皮膚上;或者,他們把水銀注射進患者的身體裡,讓患者吞服水銀,或讓他們沐浴在水銀蒸氣裡。

實際上,水銀作為治療藥品的确有些效用,因為它能消滅引起梅毒的螺旋體菌。但是,水銀給病人造成的傷害大于它對人體的傷害,因為這種金屬具有很強的毒性,能夠對腎、大腦造成損傷,并可能導緻死亡。

6. 銀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數千年來,銀因為能夠起到淨化作用、産生淨化療效而備受人們的嘉獎。古希臘曆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曾經記述道,波斯王隻飲用裝盛在銀制容器 裡的水,因為銀制容器能夠維持水質的清新。十六世紀,瑞士實體學家帕拉塞爾蘇斯(Paracelsus)開始将銀用于治療傷口,并讓病人口服下去。其他的醫生也依法效仿。1880年代,德國産科醫師卡爾·西格蒙德·弗朗茲·克雷德(Carl Siegmund Franz Crede)給新生嬰兒治病時開始使用滴眼液。這種滴眼液中含有一種銀溶液,能夠保護嬰兒不會因為感染上淋病性眼炎而雙目失明。在接下來的十年裡,一名名叫B.C.克雷德(B.C. Crede)的外科醫生開始使用膠态微粒銀——懸浮着銀顆粒的水——以防止傷口不受感染。

人們把銀當做抗菌劑的做法一直持續到二十世紀。外科醫生們使用銀箔裹敷傷口,并且,他們通常用銀縫合線來關閉切口。

雖然抗生素的到來削弱了銀的作用,然而,銀其實是一種有效的殺菌劑。現代研究表明,銀離子會破壞微生物的細胞膜,它們在細胞膜上打出孔穴,通過跟基本的細胞成分DNA結合進而對微生物内部造成更多的破壞。在一項測試中,銀消滅了樣本中99%的微生物。雖然銀大體上無害,但是它也會令人體消化不良、驚厥抽風,劑量過大時甚至會導緻死亡。

5. 金雞納樹皮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過去,人們用金雞納樹皮制造奎甯,一種治療瘧疾的藥物。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使用草藥來對抗疾病,其中就有金雞納樹皮。金雞納樹生長于南非美洲。回溯至十七世紀,耶稣會傳教士記述了人們怎樣晾幹樹皮、怎樣将之磨成粉末、然而用清水攪拌,制作成飲品,消退高燒。傳教士們很可能從當地土著那裡獲得這一藥方,因為土著們使用這一藥方的做法已經由來已久。

這一藥方不僅廣泛使用于民間。金雞納樹皮是藥品奎甯的原料來源。直到二十世紀早期,奎甯都是治療瘧疾的唯一有效藥品。奎甯是一種生物堿,它能夠幹涉、阻止瘧疾寄生蟲的生長、繁殖。感染瘧疾的受害者,體内的紅細胞正是被這些瘧原蟲所寄生。人們注意到的一點是,奎甯隻消滅那些入侵者,對于寄生在受害者體内其他細胞裡的寄生蟲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結果,使用奎甯的人,常常數個星期後又再一次地生病。

二戰期間,人們開發出療效更好的治療辦法,如氯喹。然而,就在傳播瘧疾的瘧原蟲漸漸對這些合成藥物産生抗體的同時,奎甯成功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瘧原蟲依然對奎甯很敏感。

4.大蒜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大蒜源于亞洲,千百年來一直被當作藥材使用。早在公元前2700年前的古代中國,大蒜是最受歡迎的療法之一,醫生用它來治療抑郁。在印度,大蒜用于醫治咳嗽,皮膚病,風濕甚至痔瘡。

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将茶和酊劑中加入蜂蜜和大蒜攪拌混合,并用其預防那些會可能引起發燒和細菌傳播的傳染性疾病。在18世紀腹股溝淋巴結鼠疫瘟疫爆發期間,馬賽市(Marseille)市民用大蒜來治療。

在20世紀早期流行性感冒爆發期間,醫生一般會讓人們使用大蒜來預防感冒。人們非常相信大蒜的神奇功效,1917和1918年美國流感盛行,人們在公共場合都會在脖子上帶大蒜項鍊。二戰時期,蘇聯軍隊用大蒜代替盤尼西林。難怪大蒜會被稱作“蘇俄的盤尼西林(Russianpenicillin)”。

雖然大蒜不完全有人們想要的那些神奇功能,大蒜中所包含的蒜素這種物質确實能夠殺死多種細菌,包括多抗大腸杆菌菌株。

3. 血清療法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如果你曾經漫步在紐約中央公園,你可能看過波圖(Balto)的雕塑。1925年阿拉斯加州諾姆市(Nome)爆發白喉疫病,這隻西伯利亞的哈士奇波圖冒着危險将救命的藥運送給市民們。然而,這隻忠誠的小狗波圖帶過來的藥不是抗生素,而是大量的血清,馬等動物的血液制品,動物的血液接觸到疾病的時候會産生抗體。原理就是當血清被注入人體中的時候,它會再次抵抗細胞的入侵。

血清療法發明于19世紀90年代,是埃米爾·馮·貝林(Emil von Behring)的一大發現,他因為這一發現而獲得了諾貝爾獎。

血清療法已經被抗生素大量取代——例如現在一般用盤尼西林和紅黴素治療白喉病。但是這種理念依然在運用。例如,當2014年伊波拉病毒席卷西非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Organizatio)曾經考慮過給患者注射已經治愈的病人的血液制成的血清。

2.噬菌體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2015年,格魯吉亞醫生NinaChanishvili (左)和KetinoPorchidze Eliava在進行噬菌體,微生物學和病毒學的艾麗娜所的實驗室中工作。噬菌體療法在俄羅斯和西歐非常流行。

生活在前蘇聯有很多缺點,但是一個潛在的緻命缺點是缺少西方制藥公司開發的抗生素。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蘇聯集中力量發展噬菌體療法–殺死細菌的病毒。

使用病毒殺死細菌這一想法實際上首先由英國的細菌學家歐内斯特Ernest Hankin提出 ,他在1896年著書,論述了某種生活在印度恒河以及亞穆納河中的細菌,有效地阻止了霍亂的傳播。加拿大的微生物學家,菲利克斯·德赫雷爾Felix d’Herelle在1915年證明了病毒能夠感染細菌,像寄生蟲一樣在細菌内生活。法國和美國開始基于這項理論研制藥物,然而抗生素的産生使這一研究很快失去了動力。但在蘇聯和東歐那些共産主義國家,噬菌體治療法則成為了難以擷取的抗生素的替代品。

最近,鑒于日益增長的抗生素的耐藥性,美國科學家開始重新研究噬菌體療法。不像抗生素會殺死所有的病毒(包括好的和壞的),噬菌體隻殺死一株病毒。如果那種病毒對噬菌體産生耐受性,那麼病人有可能接受到另一種混合的噬菌體療法。

1.愈創樹

10種抗生素誕生前人們控制感染的方法

這是另一種涉及到樹皮的抗感染治療法。早在1500年代,當梅毒在歐洲肆虐時,絕望的患者–或者至少那些還沒有汞中毒的患者—嘗試用一種樹的提取物“愈創樹脂”,或者叫“聖樹”的東西來治療梅毒。它原産于加勒比海和美洲。對這種治療方法的推崇一部分是因為它來自新大陸,歐洲人認為探險者在新大陸感染了梅毒并把它們帶回到大洋彼岸。

當時有種理論認為愈創樹脂能夠疏通人體的排洩系統和毛孔,讓受感染的血液淨化。梅毒患者喝下愈創樹脂的熱飲,然後再去進行 “出汗療法”。

愈創樹療法變得極其受歡迎,因為有陰謀論認為醫生沒有開這種處方藥是因為這種藥可能會治愈患者,進而減少内科醫生的收入。因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将進口壟斷權授予富格爾家族的銀行,這種藥變得更加昂貴。但到了16世紀40年代,對此藥的需求大幅減少,因為人們開始懷疑它并沒有效果。他們繼續使用水銀,直到1910年砷療法開始成為治療梅毒的流行方法。

你還可以在微信上閱讀我們的文章,微信公衆号:Top10list 長期招募原創、翻譯志願者,有興趣的可加微信chimneyc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