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特地第一時間去看了期待很久的《阿拉丁》,簡直是太無聊太平庸太無趣了。

不是我吹毛求疵,爛番茄已開,隻有60%。
《好萊塢報道者》很犀利:“多元化演員組合和女權主題最終打造出一個完全政治正确的《阿拉丁》。”
《紐約雜志》:“我從沒想過有一天我會說這話:我懷念1992年版本裡Gilbert Gottfried配音的鹦鹉Lago!”
Gilbert Gottfried是很有名的喜劇演員了,經常上美國版《吐槽大會》。
《紐約時報》:電影本身不太糟,也看得出用了不少技巧,但在某種程度上說,這一點點的藝術性也毫無意義。
(是以聽出來評價還是不太好對不)
電影網站Collider 評價:迪士尼對《阿拉丁》的目标顯然是“賣座的IP”,但這個故事是否值得改編,能否算得上一部像樣的家庭電影,對此我們顯然感受不到任何魔力。
首先說選角吧,好讓人失望。
男主角是加拿大男演員Mena Massoud,女主角是英國女演員Naomi Scott。
造型沒問題,可是一開口是标準英語。
紅毯首映一看,距離原型更遠了。
單單說口音,看看漫威的《黑豹》多用心,豹哥豹妹的口音不看字幕根本聽不懂!
加上這次主題曲,找來了Zayn Malik和美國女歌手Zhavia Ward演唱電影名曲《A Whole New World》。
美渣的顔你們懂得,輕松秒殺男主!
當然,角色的鍋不能讓演員背, 作為迪士尼公主八級的老母親,班門弄斧簡單介紹下。
茉莉公主從小喪母,國王擔心女兒安危,小時候就送她一隻小老虎陪伴。
在茉莉公主悉心照顧下,小奶虎長成了大老虎。
一個能把老虎當寵物養的公主,心性得多狂野?
然而這一版的茉莉公主,明明背後跟着個老虎,虎虎生風的感覺絲毫沒有。
感覺還有點怕,根本看不出是兒時玩伴。
說句重點的,這就是一個換了膚色的傻白甜,連跳個屋頂都不敢!
人見人愛的Will Smith,這次也有一種一定要和小朋友玩的吃力感。
可能是自家的娃都很有主見實在難融入吧,于是空巢老人想突破一下自己?
反正當年看卡通片時精靈被放出來的驚喜感一點都沒有,反而吓到我了。
當年為精靈配音的是已故男演員Robin Williams,據說在配音時,他做了很多即興表演,以至于劇組不得不圍繞着他的創作改編。
但事實證明威廉姆斯是對的,這個藍色大怪物熱情、有趣、充滿活力。1992年的動畫版《阿拉丁》獲得5.04億美元全球票房,爛番茄94%。
《洛杉矶時報》評價說,這是一部充滿奇迹的電影:即便是最小的孩子,也會對着螢幕張大嘴巴,最懂事的成年人也會對出人意料的幽默露出笑容。
第二,故事情節也很拖沓的,原版才90分鐘,這一版竟然有128 分鐘,兩個小時多!
誰給蓋·裡奇的勇氣呢?樂雅嗎?
好的,我們接下來說說蓋·裡奇。
《兩杆大煙槍》啊! 《偷搶拐騙》啊!以邪典犯罪喜劇成名的蓋·裡奇啊!
《大偵探福爾摩斯》啊!快慢鏡頭如呼吸般流暢的肉搏戲啊!暴力美學有沒有?!
讓私下學習詠春十幾年的妮妮,一朝有了用武之地。
2017年《亞瑟王:鬥獸争霸》就已經被批評boring,好替我們家湖南可惜,爛番茄不到30%。
眼看《大偵探福爾摩斯3》推遲到2021年上映,另一邊,忙不疊拍攝了Nike、寶馬、世界杯、魔聲耳機……的廣告,收入多多。
贍養費也好高,當年和麥姐離婚分到了6000萬英鎊,再婚又生了仨孩子,熱炕頭暖得很。
想起前陣子上映的《小飛象》,故事雖然有硬傷,但看得到流着蒂姆·波頓的血液;看完《阿拉丁》,完全找不到編劇加導演的蓋先生的痕迹。
正如《娛樂周刊》評價的:《阿拉丁》其實還算可以,但是好像也無法更好了,畢竟你懂得,資本主義。”
《大西洋月刊》也不留情面:“即使迪士尼擁有巨額預算和令人驚歎的技術,現場演員也無法複制出原版令人頭暈目眩的動畫效果。”
是以,千萬别以為拍攝一部少數族裔的大IP很容易,老粉絲标準嚴苛,網友分分鐘上綱上線。
迪士尼請長點心啊,謝謝!
歡迎關注“天使愛米粒”,本訂閱号圖檔來自網絡,文字原創,禁止未經許可的轉載,歡迎轉發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