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許世友将軍,是開國上将,在數十年的戎馬生涯中,他多次立下赫赫戰功,是一位具有特殊貢獻的特殊人物。

毛主席曾高度評價許世友:“世友是員戰将,打紅了膠東半邊天!了不起,了不起!”

不過,和那個年對多數革命家一樣,在戰場上骁勇善戰的許世友,婚姻生活也頗為不順利,他一生有過三段婚姻,由于種種因素,前兩段婚姻都不圓滿。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許世友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朱錫明,他們的結合完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樣的婚姻,沒有任何的感情基礎,非常容易破裂。

不過,盡管是包辦婚姻,但許世友并不排斥結發之妻,相反他從心裡敬重這位姐姐(朱朱錫明比許世友大四歲)。

雖然朱錫明沒有讀過書,但她樸實、善良、本分,對丈夫尊重,對婆婆孝順,深得婆婆的喜歡,在村裡也是出名的孝順媳婦。

許世友年幼喪父,家裡隻有他和母親,雖然母子情深,但家裡人口太少,總給人一種冷冷清清的感覺。

朱錫明嫁過來之後,家裡新添了人口,而她的賢惠和體貼,也為這個家帶來了一抹溫情,慢慢地原本冷清的家也變得溫馨起來。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是以,盡管許世友和朱錫明之間沒有愛情,但關系卻很和諧,他們先後有三個孩子,隻可惜有兩個不幸夭折。

喪子之痛,讓許世友和朱錫明的感情又逐漸升溫,他們互相依偎,填補内心的傷口,如果不是戰争,他們一定白頭到老。

可惜的是,在動亂的年代,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小兒子剛出生,許世友就去參加革命,跟着隊伍離開了鄂豫皖根據地,到處去打仗,從此後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系。

留在家裡的朱錫明整日整夜地盼望,希望可以收到丈夫的來信,可是她等到最後,她也沒有等到許世友的消息。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朱錫明和婆婆兩個人,經常坐在一起談論許世友,有時候說着說着婆媳二人就沉默了,她們仿佛預感到,也許這輩子都不會見到他了,許世友的母親,也一度認為,兒子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

那會朱錫明還年輕,一個人既要照顧老的,又要養着少不更是的孩子,日子過得很艱難,善良的婆婆不忍心看兒媳婦就這樣過一輩子,于是她做了一個決定,勸媳婦改嫁。

萬般無奈下,朱錫明改嫁給了當地的一個農民,雖然是再婚,但生活總歸有了着落,隻是她心裡一直惦念着許世友。

再婚後,朱錫明并沒有再要孩子,她經常回到許家,陪許母聊天,幫許母做家務,和婆婆一起撫養年幼的兒子。

雖然她們不再是婆媳,但親情依舊在,朱錫明這份孝心,着實讓人感動,有時候娘倆也會聊到許世友,最後要麼哭了,要麼都沉默不語。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而此時在外許世友,到處帶兵打仗,很多時候都顧不上想念家裡的母親和妻子,隻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才會想起自己的親人。

後來,許世友又得到了一個錯誤的消息,說妻子和孩子都死在了敵人的槍口下,為此他一直沒有回去探親,就這樣兩個人過上了兩種不同人生。

許世友對朱錫明充滿了愧疚感,覺得是自己沒有保護好她和孩子,為此他一直沒有再娶。

直到遇到雷明珍,他才開始考慮個人問題。

1916年,雷明珍出生在四川省達縣的一戶普通人家,她自幼就勇敢、大膽,但是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國,雷明珍深受其影響,她也渴望參加革命,為革命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帶着這樣的信念,17歲那年,雷明珍參加了紅軍,成為了一名紅軍女戰士。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許世友和雷明珍是在長征途中相識的,當時環境非常惡劣,不但要躲避敵人的追殺,還要過雪山、趟草地,而且因為物資匮乏,挨餓受凍是常有的事兒,許多男同志都倒在長征的路上。

但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雷明珍卻表現得異常勇敢,這樣的勁頭,讓許世友刮目相看,也是那時候,許世友對這個來自四川達縣的紅軍女戰士産生了好感。

在長征途中,許世友所在的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會師以後,紅一方面軍中的衆多革命伴侶并肩戰鬥的情景,對奉行禁欲主義的紅四方面軍幹部影響很大。

于是,經過開會讨論,紅四方面軍總部作出決定,軍以上幹部可以尋找革命伴侶成家,早已戰功赫赫的許世友當然身在此列。

當許世友得到這個消息後,第一個考慮的人就是雷明珍,而雷明珍對骁勇善戰的許世友也是欣賞有加。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就這樣,長征結束後,二人在延安舉辦了簡單的婚禮,成為了革命夫妻。

因為曾失去過一段婚姻,對第二段婚姻,許世友格外珍惜,他把雷明珍當成了寶, 雷明珍對許世友也是如此,她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也會分擔他的憂愁。

當時,部隊征收了大批牛羊供應食用,細心的雷明珍就将羊毛一點一點地收集起來,利用工作之餘,将那些羊毛搓成了毛線,為丈夫織了平生第一件毛衣。

他們夫妻二人,可以說是你敬我愛,相敬如賓,雖然家裡隻有他們倆人,卻處處透着溫馨和幸福。

後來,為了培養和造就更多的紅軍種子,許世友奉命進入紅軍大學學習,雷明珍則被組織安排到延安縣負責婦女宣傳工作。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自此,許世友和雷明珍過上了分居的生活,雖然平日不在一起,但他們的心卻從未分開過,感情也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

如果生活能一直這樣下去,想必他們一定也會成為人人羨慕的革命伴侶,一起走過抗戰,走到白頭到老。

但動亂年代,想要安穩的幸福太難了,許世友怎麼也沒想到,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摧毀了這樁原本幸福美滿的婚姻。

1937年,許世友因為在部隊中受了委屈,當時政治上還不成熟的他,竟然萌生了要帶老部隊回四川打遊擊的想法,結果在他悄悄準備時,事情暴露,他也被扣上了“反革命”的帽子,随後就被關押了起來。

當時許世友非常後悔,自己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被關押的日子,他過得非常痛苦。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落難之時,許世友最想念的人,就是妻子雷明珍,他渴望和妻子見一面,更渴望能從妻子那裡得到些許的安慰。

許世友就托人給妻子送去了口信:“如果友善的話,帶個口信給我老婆,我臨死前叫她來一趟。順便将那件毛衣帶來。”

可是,轉眼半個月過去了,度日如年的許世友依然沒有看到妻子的身影,他心裡充滿了焦慮感。

突然有一天,許世友聽到門外有腳步聲,而且越來越近,他欣喜若狂,心想:“一定是明珍來了。”

可當門打開以後,出現在許世友眼前的,并不是他日思夜盼的妻子,而是上次送信得人。

許世友難免有些失望,這時小兵将一條煙送到了他眼前,并說道:“這是陳赓隊長給你的一條煙。”

許世友深深地歎口氣,從小兵手上接過煙,随後又忍不住問道:“上次讓你送的口信,送到了嗎?”

小兵面露難色,有些畏難地說:“捎到了,雷明珍已升任延安縣婦女部長,她到‘紅大’,交給我一個包裹一封信,讓我轉給你。”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說完,小兵便把一封信和一個包裹遞到了許世友手中,許世友當時的想法是“可能妻子不友善,是以隻能寫信來安慰自己”。

可是當他打開信,看到内容後,失望和憤怒瞬間溢滿了心頭,信上說:“許世友我恨你!我決不愛一個反革命分子!為保革命的純潔性,咱倆的事情一刀兩斷,我堅決要求離婚!請你簽字。”

許世友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又将信從頭到尾看了一遍,這才确定雷明珍真的要跟他離婚。

在戰場上所向披靡的許世友,猶如被人當頭打了一棒,差一點昏過去

許世友最夢也沒想到,在自己遇到挫折時,心愛的枕邊人非但沒有安慰自己,還要和自己離婚,失望、憤怒、屈辱湧上他的心頭,他在心裡默念:“我許世友今生今世算瞎了眼!”

随後他向審訊員借過筆,在雷明珍的信上,用力寫下了“堅決離婚”4個字,并簽下名字。

就這樣,許世友和雷明珍結束了夫妻關系,這段失敗的婚姻,一度讓他傷心欲絕。

多少個不眠之夜,許世友都沉浸在傷心裡不能自辦,他想不通,自己的真心最後換來的卻是一張離婚協定書,這對于重情重義的許世友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後來,許世友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又被委以重任,再次回到了戰場上,也成為了紅軍隊伍中的一員猛将。

此時的雷明珍,對于自己之前的沖動行為深感後悔,一向好強的她多次向許世友認錯,但被傷透心的許世友怎麼也不肯原諒。

為了挽回許世友的心,雷明珍還主動要求去抗日前線,和隊伍一起來到了太行山,但許世友給她的永遠都是冷臉。

為了讓他們和好如初。有一次,陳赓、陳錫聯将許世友和雷明珍反鎖在一間屋裡,希望他倆好好談談,最好能夠複婚。

許世友敲門無人應答後,竟然破門而出,揚長而去,雷明珍的自尊心遭到了極大的傷害,至此她知道,自己和許世友不可能破鏡重圓了,雖然懊悔,但也必須接受現實。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許世友對雷明珍,之是以至死也不原諒,是因為這段婚姻他太用心,他一度将雷明珍看做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以為他們的命運是捆綁在一起的,誰知道他們的關系竟然脆弱。

當初愛的有多深,現在恨就有多深。

後來,許世友去山東作戰,結識了妻子田明蘭,這次他終于遇到了對的人,夫妻二人攜手走過幾十年,成就了一段佳話。

得不到許世友原諒的雷珍,也選擇了再婚,她和許世友之間再也沒有見過面,對于雷明珍而言,當初放棄許世友,無疑是她一生中最錯誤的選擇。

1966年時,雷明珍家裡遇到了困難,但是她的兒女想要去參軍,走投無路下,雷明珍給許世友寫了一封信,希望他可以幫忙。

其實,雷明珍也隻是抱着試試看的心理,沒想到許世友接到信後,沒有絲毫的猶豫,揮手寫下了八個大字:子繼父業,理所當然。

雷明珍:許世友第二任妻子,丈夫落難她絕情離婚,想複婚遭到拒絕

盡管雷明珍曾有負于許世友,給他帶來了難以彌補的傷害,但許世友恩怨分明,足見他是一個心胸寬廣、有格局的革命家。

許世友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真性情的他一直都愛憎分明,在婚姻也不例外,對真心待自己的人,他此生定不負,但對于負自己的人,他也選擇不原諒。

但他不會公報私仇,是以當雷明珍有求于他時,他認為雷明珍同志為革命做出了突出貢獻,她的子女當兵是理所應當的。

大将風範,讓人佩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