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和“中國制造2025”是中國全面融入全球經濟,實作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創新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影響力和競争力,《中國制造2025》的 11個配套方案正全面落實,創新體系建設正在深入推進,核心技術的攻關将是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達索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表示,一帶一路構想是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和國内産業結構轉型更新的新引擎。我們正在加大與各行業夥伴的深度戰略合作,幫助他們運用創新的思維和工具去尋求新的機會點,全面提升中國企業的綜合競争力,推進中國制造業的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國際化。

達索系統大中華區總裁張鷹
創新與工業轉型
達索系統與中國航空航天結緣已有近30年的時間,見證了中國航空工業的發展。中國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新一代大型噴氣式客機C919的成功首飛,是中國航空工業的曆史性時刻。達索系統參與了整個飛機的全生命周期過程,
2017年3月,達索系統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簽署合約,成立中法工業聯合創新中心,建立地點定于北京市中關村科技創新園區中國航空工業科技園。
創新中心将以航空工業複雜系統生命周期為工程實踐背景,基于數字系統及平台提供新型工業範式的創新工業解決方案和最佳工業實踐,以全過程可互動的體驗環境進行價值呈現。
達索系統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Charlès表示,創新中心将全方位地導入先進的數字技術,颠覆傳統模式,建構工業新模式及沉浸體驗VR+AR(Virtual Reality+ Augmented Reality)、動态仿真、增材制造、多機器人先進制造等創新環境,緻力成為中國未來制造業創新技術的孵化平台,引領和驅動中國工業轉型更新。
達索系統總裁兼首席執行官Bernard Charlès
BIM與宜居體驗
城市居民最需要的就是良好的宜居體驗,CadMakers運用達索系統數字化的虛拟體驗技術進一步的改變了建築行業。按照傳統方式一個建築的完工可能需要1000小時,現在使用數字化的方式,需要先在電腦中花費160小時模拟建造方法,但在之後實際的建築中可以縮短大量時間。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在建築行業已經有十多年的發展,但BIM的價值沒有得到最大的發揮,像延誤工期、超預算等現象并沒有得到根本的緩解。達索系統建築、工程與施工(AEC)行業副總裁Marty Doscher看到現在BIM都是解決行業内的單一問題,如何将上下遊串聯起來形成共享的平台是達索系統更加關注的。
BIM行業的軟體很多,每個廠商的資料格式都不盡相同,通過建築行業現有的一些資料标準,達索系統相容行業中的BIM軟體,同時開發符合建築行業的軟體産品,例如同上海市政院合作收集中國一線客戶對于技術的需求。
同時達索系統還與中國水利水電勘測設計協會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借助創新的技術幫助水利水電行業提升工程勘察、設計、建造和管理水準,共同推動BIM技術在行業内的深入應用與最佳實踐,助力水利水電行業的創新與可持續發展。
資料與數字化城市
智慧城市的發展上,達索系統正與新加坡政府合作數字城市項目,一方面采集城市已經建成的道路、建築物等基礎設施資料,另一方面采集城市的實時資料,例如交通資料,這些資料彙聚到平台中建構出城市的數字化鏡像。
當然把整個新加坡城市模型搭建起來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因為要将不同來源的資料整合到一個平台。
“在真實的城市環境下做規劃是很難的,而在數字化的環境中可以很好的了解道路、房屋應該如何建設。”Marty Doscher說,在城市規劃時我們可以将想法和思路先現在數字化城市中使用真實的資料進行模拟,就如同航空航天的仿真分析測試。
除了新加坡數字城市項目外,達索系統還同法國等洽談數字化城市項目。當然每一個城市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城市的關注點也不同,達索系統頁希望和中國城市一起合作創新。
原文釋出時間為:2017-9-14
本文作者:王聰彬
本文來自雲栖社群合作夥伴至頂網,了解相關資訊可以關注至頂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