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俗語道,不是猛龍不過江,在香港歌壇,活躍過多位來自台灣、東南亞等地的“外來戶”,他們或在香港開一時之風氣,創造了黃金時期,如鄧麗君;或插旗立派,展示一代枭雄之風采,如羅大佑;或純屬玩票,演唱過幾首粵語歌,如陳淑桦;或有心殺入華人娛樂中心,再攀新高峰,如許美靜、陳潔儀;或身為港人,在外發展多年衣錦還鄉,如周華健、王傑。

其實,香港歌壇本就是個大熔爐,具有開放包容的特質,最善于使用的一招便是“吸星大法”,什麼東瀛、西洋,隻要是好東西,便拿來化為己用。是以,在香港闖蕩是件很容易的事,隻要你有真本事,就能立足,同樣,在香港闖蕩也是件很困難的事,此地高手如雲,有時強龍未必鬥得過地頭蛇。

要說和香港歌壇之間交流最密切的,還是台灣,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有大批台灣歌手湧入港島。

彼時,粵語歌還未經許冠傑的帶動流行起來,年輕人則熱衷貓王、披頭士,但普通大衆連多少個英文字母都搞不清,那麼他們聽什麼?自然是台灣國語時代曲。

據黃沾《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考證,60年代,香港掀起瓊瑤小說熱,帶動了台制電影來港公映。一部《意難忘》頗為賣座,自此台制時代曲登陸香港。到60年代末,娛樂商開始主辦台灣歌舞團如“藝霞”等來港登台。這類歌舞團,遠溯上海的“明月”“梅花”等組織,近學日本“松竹”“寶冢”,以大堆頭歌舞,色彩斑爛的服裝吸引,為港人前所未見,于是賣座奇佳。

幾乎當時全台灣最紅的歌星都來香港走穴了,有姚蘇蓉、歐陽菲菲、楊燕、憶如、青山、李亞萍、劉朗、謝雷,陳芬蘭、林沖等等。

台灣歌星的影響力有多大呢,據說,那時候,所有歌廳夜總會都以國語壓陣,就連徐小鳳這種本土大牌也不例外,且台柱必是台灣歌星。假設你生活在那個時代的香港,去某家夜總會消費,如果台上看不見一個台灣歌星,完全可以懷疑是不是來到了假夜總會,盡管摔杯子耍酒瘋,要求退票,老闆不僅不好意思打你,還會低聲下氣地請求你不要到處宣揚,因為請不上台灣歌星,一定讓同行笑話,太丢人了。

這這批台灣歌星大潮中,有一個年紀最小的歌手,名叫鄧麗君,時常來港登台表演,又參與錄制了《歡樂今宵》,很受港人喜歡,先後獲得“慈善皇後”、“白花油義賣皇後”及 “香港十大最受歡迎歌星”等稱号,她還在港拍了《歌迷小姐》等電影。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鄧麗君加冕白花油義賣皇後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歌迷小姐》

1975年,鄧麗君正式與香港寶麗金簽約,成為旗下歌手,是以,鄧麗君可以說是港台聯合制造出來的明星,人是台灣人,唱片卻是香港出的,而且這一時期絕對是她的事業巅峰,共推出了八張《島國情歌》系列,和那張被譽為其歌唱成就最高的《淡淡幽情》,這些唱片的總銷量達到了500萬張。當然,既然身在香港公司,不唱粵語歌曲說不過去,是以還在1980年和1983年,分别發行了兩張粵語專輯《勢不兩立》和《漫步人生路》,開啟了台灣歌手發行粵語唱片的先河。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島國情歌》系列一覽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淡淡幽情》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勢不兩立》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漫步人生路》

此外,鄧麗君的第一場個人演唱會也是在香港開的,時間是1976年3月27日。3天後,香港鄧麗君歌迷會成立,為全球首個鄧麗君歌迷會。1983年12月29日,鄧麗君又在香港紅館舉辦了出道15周年紀念演唱會,創了香港歌壇的四項紀錄:首次紅館連演6場,6場全滿,觀衆達10萬人,取得了有史以來最高票房。這一年,她才30歲。

在香港發展時期,鄧麗君還和新華社香港分社有過秘密接觸,就連她在赤柱佳美道十八号的房子,也是通過新華社香港分社購買的。那時,她有很多計劃,去内地演出,旅遊,甚至定居(選的是蘇州),可惜最終都沒有實作。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鄧麗君香港故居

有人留意,在香港,鄧麗君實際很孤獨,很少參加演藝界的活動,也很少在媒體上露面。到80年代末期,她已不再發行國語專輯,處于隐退狀态。日文歌曲倒是還時有錄制。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曾經相戀的鄧麗君和成龍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鄧麗君和甄妮、張國榮、林子祥、梅豔芳、呂方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鄧麗君和譚詠麟、林子祥

香江群音之猛龍過江•鄧麗君

鄧麗君和梅豔芳、張國榮同台演出

1995年,鄧麗君逝世,駕鶴西去之地不是台灣,也不是香港,而是泰國清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