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怕再恐懼、害怕,我們也要努力克服高空難度動作,這是對雜技的最高敬意。”來自貴州省雜技團的16歲演員潘月炎說到。4月25日,在貴州省雜技團2020-2021年度業務考核終考現場,潘月炎和其他五位雜技演員不僅以精彩的才藝展示完成業務考核,還以超标準的完成度和精湛的雜技藝術表達驚豔了現場觀衆。貴州文化演藝集團上司、專家評委們紛紛對6位演員給予了高度評價。
正所謂“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雜技演員們在台上的精彩表演必定離不開他們對雜技藝術的熱愛和背後日複一日、堅毅刻苦的訓練,以及不懈的努力與堅持和對作品精益求精的堅定信念。
今天,小編帶你一起走近貴州省雜技團6位演員們的生活,一起傾聽他們在舞台背後的心聲。
1号演員· 肖吉豪
砥砺前行,用雜技藝術築夢青春
▼
舞者日複一日的努力,隻為舞台上綻放的美好,或許僅如昙花一現般短暫,卻也是最燦爛的煙火。
在演員肖吉豪看來,對雜技藝術的奉獻與堅持,始于最初的夢想與堅持。他說“為了雜技藝術,我可以奉獻所有的一切”。為了追求自己的藝術之夢,這個在所有人眼裡“性格開朗、品行端正,努力上進”的青年演員,一直不斷努力,勇往直前,即使遍體鱗傷,依舊努力涅槃重生。
雜技不光挑戰難、奇、險,還有美好、溫度與深情。
當談到對雜技藝術的了解時,肖吉豪說到:“新時代的雜技藝術,不僅是融入舞蹈、音樂等元素的綜合表達,更需要的是融入情感”,他表示,融入情感、故事的雜技,能夠呈現人生,傳遞多元化的價值表達,讓觀衆們得以看到貴州雜技不僅是融入了音樂、舞蹈、技巧等綜合藝術的創新表達,更多的是通過雜技表演傳遞溫情與世間美好。
作為貴州省雜技團傑出的演員之一,肖吉豪不僅在訓練中嚴格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他也絲毫不懈怠。除了日複一日的基本功訓練外,他每天早上都堅持早起跑步、鍛煉,不斷加強身體素質訓練。
自加入省雜技團以來,肖吉豪在本着愛崗敬業的态度,不斷悉心求教的各位老師,嚴格要求自己刻苦訓練,不斷豐富自己的表演經驗,以求突破在雜技表演上的難度與技巧。肖吉豪說“作為年輕一代的文藝工作者,我們除了要向老一輩優秀的文藝工作者們看齊以外,更多的是需要自身艱苦奮鬥,和促進自我全面發展。”
通過此次考核,肖吉豪深深明白自己在表演上存在的短闆和不足之處,接下來他将找準自己的藝術定位,繼續砥砺前行,用雜技藝術築就自己的青春夢想。
2号演員 · 潘月炎
用汗水澆灌藝術,從害怕到克服高空難度動作
舞台之上,精湛的的表演豔驚四座;而舞台之下,雜技人的艱辛故事更是打動人心。
“剛開始訓練時,很艱苦,非常害怕和恐懼高空動作,到最後在一次次的訓練中慢慢的克服了恐懼,也進而堅定了我要把雜技這條藝術路走好的信念”16歲的潘月炎說到。
這位來自廣西的小女孩,從14歲開始加入貴州省雜技團,便在苦與累中享受着愛的佳釀。小小年紀、背井離鄉的她,不僅要忍受訓練帶來的苦與累,還要學會不斷适應陌生環境帶來的新挑戰。
剛開始來到貴州的潘月炎,不是特别适應貴州這邊的飲食習慣,她說“一開始,我不能吃辣椒,稍帶一點點就會受不了,但這邊的飯菜多少都會帶點辣,我隻能克服自己去适應這裡的生活環境,慢慢的自己也就習慣了”。在兩年的訓練中,面對潘月炎的隻有日複一日、不斷重複打磨的動作訓練,過程再累、再艱苦她都不怕,唯一害怕的就是完成極具挑戰、具有超難度的高空作業。“曾在一次蹬鼓訓練中,因操作失誤,我的上眼皮被鼓砸傷,縫了6針,當時心裡很害怕、也曾想一度放棄回老家,但在各位老師和隊友們關愛和支援下,我感覺很溫暖,我不能辜負他們對我的期盼,也不能放棄我最初的熱愛”潘月炎說到。
潘月炎說:“訓練最苦的時候,累得吃不下飯,中途哭過、累過,也動搖過初心,但熬過了最苦的階段,反而更加堅定自己的選擇,并堅持走下去 ”。
對潘月炎而言,兩年的訓練和生活,從一開始的害怕到最後不斷努力克服,戰勝恐懼。這期間,有枯燥乏味、汗水淋漓,也有趣味活潑、欣喜滿懷。在她繃緊的訓練中,挽着的不僅是一次次高難度的挑戰和提升,更是小心含起、悉心呵護的人生。
潘月炎精彩的演出,背後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辛苦練習。而對于潘月炎來說,此次考核能夠得到上司、專家評委及現場嘉賓們的認可,所有的辛苦與傷痛,都值得!她将繼續勇往直前,争取為貴州省雜技團的赢得更多的榮譽。
3号演員 · 吳海香
“訓練”就像吃飯睡覺一樣,深深融入到生活裡
雜技在中國傳承了兩千五百年,新的時代什麼都在變,唯有雜技人的堅韌不會改變。
吳海香,11歲開始加入貴州省雜技團。6年來面對的就是日複一日、成千上百次的練習,她不怕苦、不怕累,天天堅持練習,即使累得滿頭大汗、全身酸痛也咬着牙堅持。“别的女孩包裡常備的都是口紅、護手霜等護膚産品,而我們常備的是跌打損傷的藥物,身上靑一塊、紫一塊都是很常見的”吳海香笑着說到。
在這個17歲女孩的身上,讓人看到了她堅強而又樂觀的一面,以及他對自己藝術人生的“嚴苛”。在她的背後,支撐着她的力量不僅是源于對自我藝術的追求,更是雜技人堅韌的毅力和不輕言放棄的文藝精神。
台上一分鐘精彩的雜技藝術表演,背後必定離開“成千上百個一分鐘”的反複訓練。吳海香說:“訓練已經成為我們生命裡的一部分,就像吃飯睡覺一樣簡單,已深深的融入進我們靈魂”。
在吳海香看來,雜技不像舞蹈其他表演藝術,通過幾次排練、一兩個月就能上台表演,而是要通過長時間、日複一日的重複打磨、積累功底,才能搬上舞台展演。創造一個雜技節目,快則半年,慢則一兩年。這期間,不僅需要演員沉寂下來,努力訓練,還要克服枯燥、乏味的反複練習。“作為雜技演員,我們隻有耐得住寂寞,戒躁、戒急,才能全身心的投入雜技藝術之中,才能創造藝術成果”吳海香說到。
吳海香表示,此次業務考終考,不僅是對她訓練成果的一種肯定,也是她在雜技表演藝術上一次質的提升,極大的提升了她的表演信心。接下來,在加強訓技巧的同時,她打算提升學習自覺性與堅定性,不斷努力學習更多的理論、文化知識,争取做到全面發展,提升做好新形勢下“文藝戰士”的潛力和信心。
4号演員 · 辛泉伯
努力鍛造自我,提高自我,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
文藝是時代的鏡子,是時代的精神面貌,作為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雜技演員除了要具備過硬的專業技巧,還要專注于個人文化修養與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和提升。
“每晚我們的演員都會訓練到12點,很努力,很拼”辛泉伯說到。當看到自己團隊的夥伴們日夜訓練的艱苦,辛泉伯深有感觸,他說“我們這裡的每一個人都很注重自我的成長與提升,大家在一次次的訓練、排演中,不斷的增進對彼此的信任與鼓勵”,
“以團隊為核,然後提升自己”辛泉伯表示,在一次次的訓練中,不僅增進了兄弟姐妹之間的凝聚力和歸屬感,更是展現了貴州省雜技團向上、努力、拼搏的正能量,向更多人傳遞了貴州雜技藝術之美和思想之美,傳遞蓬勃向上的文藝力量。
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辛泉伯表示:“他将不斷的進行學習,主動鍛造自我。通過靜下心、沉住氣來反思在自己在技藝訓練、學習和生活中的不足,透過反思,及時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然後加以改進增強自身藝術、文化水準。
此次業務考核,對辛泉伯而言收獲頗多,感觸頗深。他表示,各位上司、評委專家的建議,讓他認識到了自我在理論素質、藝術能力、思想觀念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他說“今後,我将把握住各種學習的機會,以認真的态度向團隊成員學習、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刻苦訓練,努力做好一個演員、做好演員”。
5号演員· 石自顔
“輕傷”不下舞台行,在艱難苦痛中蛻變
對雜技演員來說,無論訓練何種項目,保持身體的柔韌性最為基礎。一次次撕心裂肺的疼痛,一次次大汗淋漓、全身濕透,日複一日,才能換來舞台上精彩的“綻放”
考核當天,石自顔以優美的舞姿打動評委,更是用一曲《漁舟唱晚》的古筝演奏,獲得評委一緻好評。提到石自顔,訓練老師們紛紛點贊到“這是一個非常堅強、勇敢的女孩子,為了演出,忍常人不能忍之痛”。
" 我已經練雜技 10 年了。" 石自顔說,成為一名雜技演員,辛苦是必不可少的,但多年的訓練中她從未想過放棄。" 總會學習新東西,而且學到新東西效果不錯,是以我一直都有興趣。" 石自顔認為,藝術是相通的,她跟着視訊學舞蹈,同時融入自己的雜技基本功,更能展現古典與柔美的結合。
為了能夠在此次業務考核中,呈現出最完美的表演藝術,石自顔不斷進行高度練習,從翻跳、旋轉等一個個動作、技巧,不斷重複訓練,力求從掌握的力度、角度來将細節做到極緻,進而讓身體産生記憶,這樣才能在舞台上呈出最完美的姿态。然而,就在考核的前一天,高密度、高強度的訓練讓她腰部舊傷複發,腰部再次受到傷害。為了不影響考核展演效果,她跟老師說“沒問題,我能上”
考核當天,石自顔忍受着腰部疼痛,以精彩的節目展演完成了考核演出。舞台上,閃閃發光的她,讓台上觀衆絲毫看不到一絲受傷的痕迹。她精彩的表演得到了集團上司、專家老師們的高度贊揚。
用省雜技團老師的話形容:“上一秒因訓練疼痛而哭,一旦開始表演立即展現美麗笑顔”,這讓人們在石自顔身上看到一個雜技演員的敬業與堅定,哪怕再累、再苦、再痛,一旦登上舞台就要以飽滿的熱情和微笑面對觀衆,給他們帶來藝術的唯美體驗。
現場每一個遊刃有餘的動作背後,是演員石自顔在雜技藝術上的選擇、熱愛、挫折和堅守,是她夜以繼日、不斷刻苦、嚴格要求自己,勇敢追夢的拼搏精神,是一名專業雜技演員的摯愛與文藝擔當。
在石自顔的世界裡“輕傷”不下舞台,痛苦與挫折時是她曆經磨難後的完美蛻變。相信,在接下來的舞台上,我們一定可以看到這位優秀演員更優美的身影和蛻變後的涅槃重生。
6号演員·吳尚偉
因為喜歡、熱愛,不悔選擇“獻身”雜技藝術
雜技被稱為生活中的“意外”,所有的狂想、妄想都有可能在雜技的舞台上實作,是讓人有點揪心、又贊歎不已的藝術。
吳尚偉,這個來自貴州龍裡的男孩子,一出場就以耳目一新的的《岜沙男孩》讓現場嘉賓眼前一亮,讓觀衆在他的表演中看到岜沙男孩強壯、豪邁、威武的一面,看到貴州鮮明的岜沙文化與民族特色。
聊起自己的從藝經曆,吳尚偉表示,他是自己主動要求父母送他來省雜技團練雜技的。而究其原因,則是一次在電視上看到雜技藝術表演,他覺得雜技很酷、很好玩,自己很喜歡。在他12歲的時候,通過與家人溝通後,便開始到貴州省雜技團開始自己的學藝之路。
這一學、一練就是六年。六年來,他在雜技藝術這條路上,不斷沉澱和鍛造自己。剛接觸雜技訓練時,其間的艱辛與痛苦遠比他想象的還要難。吳尚偉說:“平時,除了正常演出排練外,就是不斷的苦練翻滾、倒立等基本功,還要要忍受住訓練帶來的各種苦與累。期間,跌打受傷也很常見,但這些都不影響我對雜技的熱愛”但當問到他有沒有後悔過時,他沒有絲毫猶豫的回答:“沒有”,過了會又笑稱:“自己選的路,即使過程再艱辛、再難,我也要走完,我無悔選擇雜技”。
因為熱愛,是以堅持。對吳尚偉而言“随時要把自己的身體調整到最好的狀态,”以便更好的在舞台上呈現雜技藝術魅力。
或許隻有真的熱愛,才能讓吳尚偉在雜技的道路上滿懷激情的一直走到現在,并且将會一直走下去。( 文/ 劉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