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愛用死字下指令的開國中将,打仗以兇狠著稱,一生剛強甯折不彎

在新中國開國中将中,有很多人都是很小就參加了紅軍,在戰場上摸爬滾打出來的。在戰争年代,他們不怕犧牲,不怕吃苦,英勇奮鬥,終于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這些人雖然文化素質不是很高,但是他們赤膽忠心,立下了赫赫戰功。

今天,咱們來聊聊開國中将王必成。這位将領非常有個性。他生于1912年,湖北麻城人,他14歲那年就參加了農民運動,17歲加入紅軍,成了一名勤務兵兼傳令兵。19歲那年就在紅四方面軍任連長。在他身上,有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愛用死字下指令的開國中将,打仗以兇狠著稱,一生剛強甯折不彎

01、老虎團

抗日戰争時期,王必成升任團長。他率領部隊在蘇南地區開展敵後抗日鬥争。他戰鬥作風強悍,打起仗來不知疲倦。在1938年到1939年這一年時間,他就率領部隊和日軍及日僞軍進行了大小戰鬥200多次,平均每兩天展開一場戰鬥。蘇南百姓當時稱呼王必成為“王老虎”,稱呼王必成的率領的團為“老虎團”。

02、怎一個“死”字了得

王必成将軍在軍隊裡有個出了名的特點,就是愛用“死”字下指令。指令從他口裡一出,不是“死拼”,就是“死守”,不是“槍斃”,就是“殺頭”。要不然就是“提頭來見”。

1943年4月,蔣介石調集12個團、近兩萬人馬,逼近兩溧地區,妄圖圍殲那裡的新四軍第十六旅,制造第二個“皖南事變”。

愛用死字下指令的開國中将,打仗以兇狠著稱,一生剛強甯折不彎

當時,王必成任十六旅的旅長,江渭清任政委。在一次會議上,政委江渭清向各團傳達了突圍指令。傳達結束後,旅長王必成講話。隻見他站起身來,高聲說道:“江政委說,完不成任務,團長、政委軍法處置。我說江政委太客氣了,完不成任務,團長、政委提頭來見!散會!”

言簡意赅、擲地有聲。戰士們無不肅然。

03、巋然不動

1945年2月,擔任蘇浙軍區第一縱隊司令員的王必成親臨天目山戰場前沿陣地,指揮戰鬥。當時,王必成所處位置距敵僅二三百米。隻聽見子彈打中樹冠,樹葉紛紛墜落。戰士們紛紛勸王必成躲一躲,但是他巋然不動。過了一會兒,又有子彈從身邊飛過,王必成依舊巋然不動。戰鬥激烈處,警衛班孫副班長中彈倒下,大家又勸王必成撤到安全地帶,但是他依舊巋然不動。依然不動。士兵見狀,士氣大增,紛紛沖鋒陷陣。

愛用死字下指令的開國中将,打仗以兇狠著稱,一生剛強甯折不彎

04、一條毛毯伴終身

王必成有一條蓋了四十九年的毛毯,這條毛毯是米黃色,重重疊疊的更新檔有十餘處,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二縱九團團長徐緒奎于1940年9月6日犧牲後的遺物。徐緒奎犧牲前,囑托警衛員将毛毯轉贈與王必成。王必成當時年僅25歲。為了紀念戰友,他一直将毛毯放在身邊,天冷時披在身上抵禦嚴寒。這條毛毯就這樣日日夜夜陪伴着王必成,直到他去世。

愛用死字下指令的開國中将,打仗以兇狠著稱,一生剛強甯折不彎

05、家教極嚴:曾規定“五不許”

解放後,王必成将軍的家教也非常嚴格。他下部隊視察,凡是大魚大肉的酒宴,他一律不參加,鬧出不少“罷宴風波”。他嚴格要求身邊從業人員和子女家屬,并給家人規定了“五不許”,即:不許參政、不許到秘書辦公室看檔案、不許以他的名義辦任何事情、不許乘坐配給他的汽車、不許搞特殊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