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川軍領袖鄧錫侯,沒有跟蔣介石到台灣,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民國時期,四川軍閥連年混戰,最終劉湘成功統一了四川全境,也由此成為“四川王”。客觀來說,劉湘雖然統一了四川,但實力并沒有領先其他四川軍閥一大截,在四川有好幾位軍閥與劉湘實力相當,比如鄧錫侯。

川軍領袖鄧錫侯,沒有跟蔣介石到台灣,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鄧錫侯與“四川王”劉湘是一個時代的人。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劉湘發誓要将日本人趕出中國,可惜出師未捷身先死。在這之後,鄧錫侯成為抗日戰争時期川軍領袖,在鄧錫侯的指揮下,整個抗日戰争期間,四川征兵300餘萬人;抗日戰争能取勝,離不開四川人的貢獻。那麼,作為川軍領袖的鄧錫侯,後來的結局怎麼樣呢?

鄧錫侯出生于1889年,他是四川營山人,出生于一個貧寒的家庭,自幼父母雙亡,靠舅母撫養長大。正應了那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幼時的鄧錫侯雖然成長于這樣的家庭,但卻聰明伶俐、勤奮好學,而且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是一個有志青年。

川軍領袖鄧錫侯,沒有跟蔣介石到台灣,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1906年,17歲的鄧錫侯考入成都陸軍國小堂,讀了三年後被保送到保定陸軍軍官學校。辛亥革命後,鄧錫侯從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回到四川,加入四川新軍,正式開啟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鄧錫侯從軍時,正值中國風雲變幻的年代,他進入部隊後,先後參加了護國戰争、護法戰争等一系列戰争,由一名普通的副官成長為一名團長,并逐漸在川軍中站穩腳跟。此後數年,鄧錫侯與劉湘、劉文輝、楊森等人在四川内鬥,最終劉湘技高一籌,成為“四川王”。不過,鄧錫侯也差不到哪裡去,他成為與劉湘、劉文輝等人齊名的“川軍四巨頭”。

川軍領袖鄧錫侯,沒有跟蔣介石到台灣,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川軍出川抵抗日本侵略者,“四川王”劉湘在出川後不久因病去世。論資曆,當時的鄧錫侯是川軍中最高的,是以整個抗日戰争期間,鄧錫侯成為川軍領袖,在他的指揮下,川軍縱橫大半個中國,為抗日戰争的取勝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抗日戰争結束後,鄧錫侯也因為卓越的戰功升任四川省主席,之後又被任命為川康“綏靖”公署主任,是四川與西康兩省的最高軍事長官。解放戰争末期,随着國民黨的節節敗退,鄧錫侯也陷入了猶豫,擺在他前面有兩條路:第一條是跟随蔣介石逃到台灣;第二條是順應局勢和平起義。

川軍領袖鄧錫侯,沒有跟蔣介石到台灣,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當時蔣介石還幻想把西南作為内戰的根據地,是以,1949年10月1日之後,蔣介石親臨西南,坐鎮重慶指揮,此時四川的地理位置顯得尤為重要。為了安撫鄧錫侯,蔣介石還将鄧錫侯任命為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兼川陝區“綏靖”主任。

不過,蔣介石并不信任鄧錫侯,不久後,他把四川的軍政大權交到胡宗南手中,架空了鄧錫侯,導緻鄧錫侯與蔣介石的沖突越來越深。最終鄧錫侯在1949年12月9日選擇通電起義,正式投奔解放軍。

川軍領袖鄧錫侯,沒有跟蔣介石到台灣,主動留在大陸,結局如何?

和平起義後的鄧錫侯先後被任命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因為鄧錫侯是四川人,熟悉四川的風土人情,不久後他又被任命為四川省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職務。

晚年的鄧錫侯還擔任了民革中央委員以及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他也利用自己民革中央委員的身份呼籲以前的老同僚、老同學,共同促進兩岸和平。因為他對和平的卓越貢獻,1955年,鄧錫侯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

晚年的鄧錫侯一直生活在四川成都,他在成都過着淡泊甯靜的日子,于1964年病逝,終年75歲。

參考資料:

《民國四川軍閥實錄》、《民國進階将領列傳》方灏、胡必林

繼續閱讀